【音画世界】《鱼雁传尺素,家书抵万金》文/王大良
鱼雁传尺素,家书抵万金
——新出《索氏家书》拜读后的
思考与建议
作者:王大良
近日,有幸收到洛阳索彪先生寄来的他与山西索鹏祥先生合编的《索氏家书》一书。匆匆翻阅过后,得知该书正像两位主编所说的那样,是以“中华索氏好人好家风”征文为基础,“整编后所取得一项文化成果”,“所选文章里有一种温馨的感动,如家书般的温暖和真诚”,故而才有这样的书名。
进一步拜读之后,深感该书的确是索氏家族“发展变迁的文献”“培养后人的教科书”,是“一部值得索氏家人常读的案头书”。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姓氏文化的人,在拜读之时也思考了一些问题,现在写出来与两位主编和广大索姓朋友交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在中华姓氏大家庭中,索姓是一个人口并不很多但历史相当悠久的姓氏,在索姓族人中广泛流传的“源自殷商,望出武威”基本概括了这一特征。其中所说的“源自殷商”,是说索姓早在殷商时期就是著名的“殷民六族”,《左传•定公四年》明确记载它与条氏、徐氏、萧氏、长勺氏、尾勺氏等都在周朝初年被当作殷商六大贵族,另有所谓的“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等都不及他们,索姓族人至今自称是“从殷商走来的索氏家族”便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一历史。而所说的“望出武威”,也与说“望出 -敦煌”一样,都是指索姓在汉唐时期于今甘肃武威、敦煌一带形成了令天下人仰望的著名家族,此后更进一步瓜瓞延绵、生生不息,出现了众多的历史名人、较为广泛的分布和辉煌的家族文化,近年又开展宗亲联谊、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和传播弘扬等工作,在各地的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正是在此基础上和历史背景下,本书的两位主编才以历史的责任感组织编写了这部“在索氏的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家书,也是“继 2018 年 5 月徐州全国索氏文化研究会后又一重大的索氏文化研究成果”。

从性质上看,这部“家书”基本上为“索氏部分历史先贤、全国索氏当代居住分布状况比较全面的做了记录”。全书内容大致分为八个部分,即“索氏起源的追索”“公仆情怀”“时代先锋”“文化名人”“好人好家风”“凡人微光”“莘莘学子”,另有近似于附录的书后部分。其中,“索氏起源的追索”又包括“关于索姓”“源自商代,望出武威”“洛阳同乐寨索氏宗谱简介”“索氏家族在全国各地居住情况”“中华索姓历代名人”“全国各地区的部分古代先贤”等内容,“公仆情怀”是二十世纪初至七十年代的 150 多位索氏公职人物传记,七十年代以后基本编为包括各地劳模、企业家、受表彰的先进人物等在内的“时代先锋”,“文化名人”基本是各地文化精英人物小传,“好人好家风”是以记事为主的本次活动征文,“凡人微光”记述了各地有亮点的人物事迹,“莘莘学子”是对部分索姓才俊和受助学生的介绍。在相当于附录的书后部分,又包括“全国索氏统世续修族谱记”“中华索氏首届宗亲会议发起溯源”“中华首届索氏宗亲会六位首倡人”
“首届中华索氏宗亲会理事会组成名单”,以及首届索氏宗亲会上倡议推出的全国统一世系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关于批准成立索姓分支机构的决定文件及所批准的组织机构,内蒙古赤峰、河南商丘、河南汤阴、洛阳、山东、山西索氏文化研究会组成名单,各地活动及祠堂照片,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玉照,重要索姓文物、墓志拓片,索姓先贤人物图表,中华索姓居住村庄分布图,中原地区索姓居住村庄分布图等。
而仅就篇幅论,八个部分除“索氏起源的追索”和近似于附录部分约占 80 页外,其他接近 350 页都与二十世纪初以来的索姓人物有关,如果再加上“索氏起源的追索”中所涉及到的“中华索姓历代名人”“全国各地区的部分古代先贤”,附录部分的“中华首届索氏宗亲会六位首倡人”等,与人物相关的内容更多。因此,如果说本书虽名为“家书”,性质则近似于按照“详今略古”原则编写而成的索姓人物传记、事迹汇编,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

(索玉堂书法)
由于具有上述性质,加上两位主编的本意也是试图借助其所能带来的那种“温馨的感动,如家书般的温暖和真诚”来教育族人、勉励后生,也就决定它出版后必然会在全国索氏宗亲中发挥增强凝聚力、认同感、责任感的作用。这种凝聚力是包括血缘关系在内的共同心理、血缘认同等文化凝聚力,也是三千多年来形成的以殷商索氏及其后代为主体、其他各支索氏共同建构的一种向心力,更是索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与其他姓氏的重要区别。正像民间常说 的那样,“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千条江河归大海,千枝万叶一条根”,这种枝叶与根、江河与大海的关系,也是在说天 下索姓是一家,无论来自何地,无论有什么风俗习惯、讲何 种语言,大家都姓索,一个“索”字分不开。而通过编写和研读、珍藏这一“家书”,共同关心大家感兴趣的索姓问题,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宗亲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当然也能激发更多的责任感。它可以进一步让索姓族人确信:无论你我他,同姓一家亲,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根,这个根就在殷商,大家都是索氏的传人。
当然,作为一部主要收录人物传记、事迹的“家书”,如果从一般姓氏著作的角度看,在全面性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两位主编也说这“仅仅是一个开端”,编写家书是“长 远的文化工程”,要“一卷又一卷地传递给我们的子子孙孙”。因为要不断地编写下去,建议其中至少一卷是专门关于索姓源流与历史文化的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因为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可供研究、探讨,目前在深度、广度、高度、视角等方面都有欠缺。比如,关于索姓的历史,便可以开展索姓来源的系统研究,进行彻底的“探根寻源”,解决索字的来源和演变、索姓主体支派来源、索姓其他支派来源、少数民族索姓来源、主体索姓发源地寻根等问题。又如对于历史上不同 时期的索姓研究,可以根据历史发展的线索分期开展:在索 姓历史上标志性的人物索靖父子之前,可进行索靖父子以前的索姓早期历史研究,研究的问题可包括索姓究竟是“殷民六族”还是“殷民七族”、索姓得姓以前的祖先传说、殷商建国与索姓的早期地位、殷商亡国以后的索姓在鲁国的发展、 周秦汉魏时期的索姓迁徙、索姓早期的主要世系传承等;索靖父子时期,可进行索靖父子与两晋十六国时期的索姓研究,研究的问题包括索靖父子的家世来源、索靖父子的历史贡献、两晋时期的索姓发展与分布、十六国五凉时期的敦煌索氏、两晋十六国时期的主体索姓世系等;在索靖父子之后,可进行南北朝及隋唐五代时期的敦煌索氏研究,研究的问题包括敦煌索氏的由来与发展、南北朝时期的敦煌索氏、隋唐五代时期的敦煌索氏、敦煌索氏的社会地位与历史贡献、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其他索姓、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主体索姓世系等。

(索玉堂书法)
另外,还可开展宋元明清时期索姓的历史变迁研究,研究的问题包括宋元明清时期索姓的发展与播迁、宋辽金西夏时期的索姓、元朝时期的索姓、明朝时期的索姓、清朝时期的索 姓、宋元明清时期的主体索姓世系等;近当代索姓的发展与分布研究,研究的问题包括近当代时期的索姓概况、索姓在江苏的发展与分布、索姓在山西的发展与分布、索姓在河南的发展与分布、索姓在河北的发展与分布、索姓在其他地区的发展与分布、索姓在港台和海外的发展与分布、索姓联谊和寻根活动、近当代的索姓世系等。对于索姓文化,同样可以开展系统研究,研究的问题包括索氏的家族精神与文化特点、家族教育文化、祠堂家庙与祭祀文化、郡望堂号文化、字辈名号文化等;索姓家谱文献研究,研究的问题包括索姓家谱的编修传统、家谱的体例和内容、家谱的价值和作用、家谱中的谱序及其价值、家谱的收藏与保存、所见主要家谱提要等。
以上只是从姓氏文化研究的角度,针对如何编好“家书”的历史文化卷所提出的建议,要想高质量地编好当然也不容易。但是,为了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指示精神,更好地满足各地索氏宗亲寻根问祖和联谊等工作的需要,继续编写并编好该卷“家书”也是必要的。为了加以落实,不妨采用其他姓氏的通常做法,“内外结合、全国引智、开门研究、群策群力”。也就是说,要充分重视索姓本身和索姓之外的社会力量的作用,把索氏家族中有情怀、有能力又热心这一事务的人与其他姓氏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结合在一起,广泛搜集资料,开展联合攻关,开门进行研究、编写。这种做法也是一种研究、编写的社会化,在自己无法完全做到时调动社会的力量。这也就像体育比赛,在自己人手不足时要聘请外援,毕竟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索英镌书法)
总之,索姓作为一个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姓氏,编写出版“家书”正当其时。借助这部“家书”,不仅可以让我们系统领略索姓古今人物的光辉业绩,借以开展伦理道德教育;还可以了解索姓的历史和现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作用。希望在这一首部“家风”之作的影响下,能够带动索姓历史文化研究和寻根联谊工作更加深入地开展,以及更多的系列“家书”出版。

二0二三年五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王大良,著名姓氏与家谱文化研究专家,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大学教授。曾任中央电视台百家姓特别节目总顾问,公安部姓氏统计及姓名登记项目专家。出版“中华姓氏通史”《中国的百家姓》《家谱文化知识与编修技巧》等书。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