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王十朋的剡中诗及其特色

【按】本文刊于该书,文字以该书发表的为准。中国知网可查阅。
三、剡中诗的特色
(一)诗学渊源
王十朋诗学渊源是效法杜甫,对杜甫的人品和文学成就极为尊崇并有意仿效。如依照杜甫《北征》,曾作有《西征》长篇一首,详细叙述自己赴太学一路情况,堪称个人“诗史”。同时,王十朋广泛学习名家的长处,他的诗歌有的直接引用或化用了杜甫、欧阳修、黄庭坚等前人的诗句。如《渊源堂十二诗·恢义斋》:“忆昔杜陵老,恨无千万间。君能恢大义,吾党悉欢颜。”这首诗化用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诗句,杜甫的这首诗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了他推己及人、舍已为人的高尚品格。“君能恢大义”,赞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又如《至剡溪寄梦龄昌龄》:“自从离雁荡,长是念鸰原。”化用了杜甫《赠韦左丞丈济》诗:“鸰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鸰原,谓兄弟友爱。
又如《剡溪舟中有感》:“西风桑叶岸,细雨菊花天。”点化欧阳修《秋怀》诗“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精当妥贴。有意改动前人原句,易“酒旗市”为“桑叶岸”,对仗工整贴切,更切合对秋景的描写,胜过原句,一如己出,自成风格。
又如《书院杂咏·酴醿》:“日烘香倍远,雨浥韵尤清。”南宋高似孙《剡录》卷九载“山谷诗:‘雨浥何郎试汤饼,日烘荀令柱炉香。’其用‘日烘’乃山谷诗中来也。”黄庭坚号山谷道人。
(二)古典今用,营造别有韵致的意境
剡中地区流传“子猷访戴”“刘阮遇仙”二个著名的典故,王十朋熟练自如地运用于吟剡诗中,古典今用,营造出别有韵致的意境。
1.子猷访戴
王十朋每次从家乡外出几乎都经过剡溪,这条江水,因晋代王子猷的一次雪夜访友成为充满人文韵味的名胜。据《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十朋自认是王子猷的后人,对王子猷十分倾慕,赋诗《剡溪》高度赞扬王子猷不求名利、潇洒自适的真性情;抒发自己到剡溪知友处潜心讲学的情怀且寄慨深远:江河上舟楫往来,都是为名利奔走,对比之下,王子猷确是高士了。
而对于自己多次赴试求取功名不成,与王子猷相比,王十朋常常自觉惭愧:“剡溪未起子猷寻,空对溪山恨满襟。” “路近剡溪春雪深,此行有愧子猷寻。”“我来非雪兴,惭上戴溪亭。”在另一首同题诗《戴溪亭》诗则云:“高士逃名隐此溪,凭栏遐想独徘徊。不知吾祖乘舟后,得得谁从雪里来。” 此诗既感怀了隐居会稽剡县终生不仕的戴逵,又追思了先人王子猷。
由古人旧踪想到当今现实,由个人境遇思及世道人心,委婉道来,把王子猷雪夜乘兴访戴的典故内涵概括不漏,尽见用心之妙。国事不堪,心怀孤忠,既不甘沉寂乡间,又不愿追逐名利,这是宋代士人的共通心结。
2.刘阮遇仙
《剡录》卷三《仙道》载:“刘晨、阮肇,剡县人。汉明帝永平十五年,采药于天台山。望山头有一桃树,取食之。又流水中有胡麻饭屑,二人相谓曰:‘去人不远!’因过水,深四尺许。行一里,又度一山,出大溪,见二女容颜绝妙。便唤刘、阮姓名,问:‘郎何来晚也?’馆服精华,东西帏幔宝络,左右尽青衣。下一作进胡麻饭、山羊脯,设甘酒,歌调作乐,日暮止宿。住半年,天气和适,常如二三月,鸟鸣悲惨,求归甚切。女唤诸仙女,歌吹送还乡。乡中怪异,验得七代子孙,传闻祖翁入山,不知何在。太康八年,失二公所在。”王十朋深为“刘阮遇仙”美丽的传说所打动,乃赋诗《题刘阮祠用过仙人渡韵》:
涧水桃花路易迷,不同人世下成蹊。
自从重入山中去,烟雨深深锁旧溪。
刘阮祠即刘阮庙,位于新昌县东南三十里的刘门山 (今南明街道桃源村)。王十朋紧扣桃花溪水景色凄迷主题,写刘阮返家,已历数代,家乡俱无人识之,只好怅然重入山中寻找仙女,但桃花流水依旧,烟雨深深,一片迷蒙,何处仙家,已经茫然失所,惆怅无奈,令人感叹世事无常,盛景不再。王十朋重视炼句,又精于炼字,他的诗歌在清晰流畅中有精警动人的诗眼。如本诗“烟雨深深锁旧溪”中的“锁”字,平中见奇,力透纸背。
绍兴二十三年(1153)在剡溪书院任教时,王十朋游阮庙(今嵊州市三江街道阮庙新村)后作《阮仙翁宅》诗。诗写刘阮遇仙回来,人事全非,只好再入山去,却满目翠微,欲返无由,诗人问他何时返回故宅?千年往事,犹如昨日,诗人睹物思人,故有此感慨。
如今,刘阮遇仙处、阮肇故宅,都成了寻找仙踪、凭吊仙祖的仙源旅游胜地。
在《慎火草》诗中,以两个典故反衬慎火草独特的防火功能。诗中告诉人们一些道理:办事要讲求实效,不要为一些陈腐的传统习惯所束缚;用人要重在实绩,不要只慕虚名。屋上安蚩尾,是汉武帝建造柏梁殿时,为上疏者提出来的;《逐毕方》文是大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然而都不顶用。倒是山野中一株普普通通的草,却能真正防火,多么发人深思啊。读梅溪此诗,只有领会了这一层道理,才算悟出了个中真谛。
(三)以古文句法为诗
无论古体或近体,王十朋的诗多少带有散文化的倾向。长短句杂出,有些句子有意变更传统的句式,并在诗中大量运用虚字。大量的散文虚词和叠词的出现,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情色彩。十朋常运用常人不用或极少用的虚字,使诗歌的句式与散文无异。如《西征》以古文句法为诗,诗中汲取散文笔法,按照行程顺序叙写所见所闻所感,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
(四)语言质朴凝练
宋诗在造句炼词上求创新、求深远、求曲折,王诗自然、口语化的倾向,可见其诗受杜甫、白居易的影响之深。《泝婺溪同年雍尧佐周尧夫同王与道尚书子侄拏舟相迓》是一个例证。周汝能,字尧夫,周汝士之弟。王十朋绍兴二十三(1153)剡溪书院任教时的学生。
路入双溪暑气清,故人短棹远相迎。
隔船认我疑非我,白发当时尚未生。
多年未见,诸友盛情迎接,但相逢时师生竟然不敢相认了,因为如今已是白发满头。全诗沧桑感与关切之情交织,感情流露极为自然。
(五)意境风格多种多样。
这又是王诗的一个显著特点。一方面诗人善于运用细腻传神的描写、清新自然的语言,在如画的风光中,以“润物细无声”的笔触展现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以他的《剡溪舟中有感》为例:
又作游吴客,重登入越船。
西风桑叶岸,细雨菊花天。
旅思秋偏恶,乡心夜不眠。
钱塘江上月,行见十分圆。
这首五言律诗是绍兴十九年(1149)八月,王十朋第5次赴太学途中时所作。诗人登上剡溪的小船,故地重游,“西风桑叶岸,细雨菊花天”一联写出了南方水乡所特有的淡远迷离、
水墨渲染的动人景象。“桑叶”“菊花”原本是静态意象,代表了诗人的乡愁心绪。细雨蒙蒙菊花的动态画面,极为生动传神,也将诗人的离愁别绪漫洒开来,触动了诗人“夜中不能寐,优思独伤心”的愁怀。“钱塘江上月,行见十分圆”,盖时近中秋,因想象钱塘江上的圆月景象,隐含“月圆人不圆”之思情。全诗意象深婉,情韵幽折。尾联导情入景,余韵袅袅。诗家情性跃然纸上,具象化了的羁旅情思分外蕴藉感人。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