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家亲三代,宗亲万代”,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
以前家里的老人经常给我们说一些俗语,那些俗语都是千百年来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进入到现代社会,年轻人对那些俗语知道的已经非常少了。其实那些俗语看起来像是封建迷信,实际上却包含着很多生活哲理。
在信息不发达的封建社会,人们就是用那些俗语来指导着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哪些该干哪些不能干,都能够在俗语中找到答案。甚至当我们人生出现困惑的时候,那些俗语往往能够一语惊醒梦中人,给我们及时提供生活指导和帮助。
“家亲三代,宗亲万代”就有非常深刻的生活道理,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家亲只能亲三代,而宗亲能够亲万代,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
家亲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家族里的亲戚关系,比较亲近的直系亲属,按理说血缘关系越近就越亲,尤其是在农村社会里,大家长期都在一个村庄里生活,繁衍生息,可以说在上千人的村庄里,只有自己的亲人才是最亲近的。为什么古人说只能亲三代呢?
一般来说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是比较亲的,即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也不会太淡化,除非有很深层次的矛盾冲突,才会导致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然而延续三代之后,那些后代们大多都出门远行或者是来往走动比较少,自然而然关系也就疏远了。
尤其是三代之后,随着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离世,后来的人关系也就自然淡了很多。我们都知道一句非常熟悉的话“父母在时才有家”,一旦自己的父母离去了,那么连家都很少回去,这种亲情关系自然也就渐行渐远,每个人都过自己的生活,除非过年过节时这样的重大节日才有可能相聚一次。
所以说不管什么时候,亲戚之间还是应该多走动多联系,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系真的会越来越淡。唯有真情最可贵,只有这种血缘关系才是值得我们去把握去珍惜的。否则一个人漂泊在外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而且在关键时刻还是那些亲戚最能伸出援助之手。每个人都不能以自己工作繁忙为借口,而疏远了亲情关系。这或许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这句俗语要告诉我们的真谛。
在电视剧《父母爱情》中江团长离家多年,从很小的时候就从家乡走出去从军。几十年之后他家乡的亲人找上门,很多人他都不认识。即便这样,江团长还是热情的招待了那些宗族表亲。
我们再来看看宗亲是指什么,在农村社会往往都是一个大家族聚居在一个村落里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繁衍生息,子孙后代越来越多,所谓宗亲就是指那些隔着几代的亲戚。在封建社会,中国人都有认祖归宗这样的观念。
即便是千百年之后,谈起自己是同一家族中的人,也会感到格外亲近。比如姓孔的家族早在几千年之前就把家族族谱排好了,很多人一听名字就知道自己是第几代人,他们血液里都流着同样的血脉。见面之后自然就感觉非常亲切。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宗族观念也越来越深厚,也越来越亲切,尤其是在他乡遇到自己宗族中的人,更加感到亲近,如果顺着家谱研究往往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从一个家族的演变过程中,往往能够发现很多历史信息,那些逝去的祖先,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也见证了不同历史。但是他们的血脉一脉相承下来,也在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进入到现代社会,人们的宗族观念可能真的越来越淡了,尤其是那些从农村里出来定居到大城市的人越来越多,整个家族的人分散在全国各地,彼此之间的联系往往靠电话,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过去的乡情也只存在回忆里。
有时候在外漂泊的我们,往往遇到一个家乡的老乡都格外激动,让我们激动的是那份潜藏在记忆里的乡愁,这个乡愁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淡的,往往年纪越大,乡愁就越浓,年轻时忙于拼搏奋斗,顾不上回到家乡看看,等到年老时再想回到家乡已经无处安身了。
所以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抽出时间多回家乡看看,尤其是自己的父母,更应该时刻放在心上,避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