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吴宏富│南宋两位状元汪应辰、王十朋的深情交往

2022-11-23 15:53:19来源:吴宏富 文史拾贝

打印 字号: T|T
吴宏富编著《王十朋资料汇编》连载八:
南宋两位状元汪应辰、王十朋的深情交往
      汪应辰(1118-1176):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初名洋,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人。绍兴五年(1135)高中状元,宋高宗赐名为“应辰”,宰相赵鼎取字“圣锡”,授镇东军签判,召为秘书省正字。累官至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侍读,刚方正直,敢言不避,在朝多革弊事,中贵人皆侧目。以端明殿学士致仕。精于义理,好贤乐善,“玉山学派”代表人物,后世称“玉山先生”。卒谥“文定”。著有文集50卷,今传《文定集》24卷。《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汪应辰与王十朋,两位南宋状元生前至好。
       从汪应辰《文定集》为王十朋所写的《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可知,他俩交往多年。绍兴三十年(1160),汪状元入朝担任吏部尚书,对“汪尚书”称呼由此开始。到了孝宗继位后,汪尚书启用王十朋,复出为官。此后,王十朋从容论天下事。汪尚书记述王十朋 “公立朝议论,出处大节,既如此矣”。汪尚书又肯定王十朋“其治郡,既以廉清公正率其下,间有为不善者,则反复告诫,诚意笃至。”王十朋在治学方面也得到汪尚书肯定“《春秋》之学,诸儒宗师”。两位状元公有极其相似的品德,大儒人品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反思。
王十朋和汪应辰是力主抗金的同一政治立场的朋友,张浚对他们有举荐之恩。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八载:“隆兴初,张忠献公再入为右相。上注意甚厚,使公条奏人才可用者。公奏……汪端明(应辰)、王詹事(十朋)……皆一时选也。”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七亦载:“元祐至隆兴初,(张浚)首荐论事切直折挫不挠者数十人。及再相,又荐虞允文、汪应辰、王十朋、刘珙等,皆一时名士。上令公条具奏,公荐虞允文、陈俊卿、汪应辰、王十朋、张阐,可备执政。”对此,《齐东野语》卷二称:“时显官名士如王大宝、胡铨、王十朋、汪应辰、陈良翰等,皆魏公门人,交赞其谋。”
汪、王两人在隆兴二年(1164)七、八月间,相会于饶州,同时,张浚又病逝于附近,他们几乎都在第一时间接到了消息。作者吴赋于2021年6月30日在《唯我英才》发文《两个南宋状元的碰撞》,指出王十朋《宠示帖》的收信人是汪应辰。现存其一说。
从朱熹及门人的文章中可知同朝为官期间,汪、王两人一直保持联系。《朱熹集》卷四○《答何叔京》载:“王龟龄自夔府造朝,不得留,出知湖州,又不容而去。今汪帅来,且看又如何。”朱熹门人滕珙在《癸未垂拱殿奏札一》下按语中录有王十朋与朱熹书之片言残句,云:“王詹事十朋《与先生书》曰:‘过玉山,邂逅侍郎汪丈,极口称道登对三札,所论天理人事,备数千言,高见远识,当于古人中求之也。’”按:汪丈即汪应辰,是朱熹的从叔父,时权尚书户部侍郎,隆兴元年(1163)七月,除敷文阁待制,举朱熹自代。大约在1164年至1165年间,王十朋知饶州时到信州玉山拜会了汪应辰,后者极口称赞朱熹的登对三札。王十朋在给朱熹的信中转述了汪应辰的赞誉,侧证王十朋对朱熹的理学思想亦是颇为赞赏的。王十朋这封致朱熹的信,不见于今本《梅溪集》,这是王十朋称赞理学的一大证据。
汪应辰于1164年底至1169年底受命担任四川制置使。期间他始终以爱民为念,尽力革除当时蜀中诸多民政弊端,减轻百姓负担;面对1167年夏秋蜀中大旱,他充分了解各地灾情,措置赈灾济民有方,使百姓安然度过灾荒。同时,他还积极措置川蜀边防事宜,并出于公正公论,极力向朝廷荐举蜀中人才。
乾道三年(1167),四川干旱,王十朋在夔州为官,夔州属川峡四路(今四川),他积极配合汪状元。在“马纲事件”中,两人通力合作,中止了水路“马纲”,恢复了旱路。《宋史》卷三八七《汪应辰传》载:“有谓蜀中纲马驿程由梁、洋、金、房,山路峻险,宜浮江而下,诏吴璘措置。执政、大将皆主其说,应辰与夔帅王十朋力言其不便,遂得中止。”
正因汪应辰在蜀期间爱民如亲,治绩突出,宋孝宗高度称赞他“治蜀甚有声,且留意民事如此”。朱熹在《与王龟龄》书信中亦称道:“往者明公(王十朋)在䕫,成都汪公(应辰)声闻密迩,窃意有足乐者。”汪应辰在蜀突出治绩从实践上充分诠释了他那系斯民之休戚为甚切的爱民思想,给后人以深刻启迪。
《宋史》将汪应辰与王十朋合传,并论曰:“黄洽浑厚有守,应辰学术精醇,尤称骨鲠。十朋、吴芾、良翰、莘老相继在台府,历诋奸幸,直言无隐,皆事上忠而自信笃,足以当大任者,惜不尽其用焉。”
乾道七年(1171)八月,王十朋去世,汪应辰代表朝廷前去参加葬礼。
三四年之后,汪应辰凭“今秘阁修撰莫侯子齐既状之,而故端明殿学士汪公圣锡取以志其墓矣。”(朱熹《王梅溪文集序》)《王十朋行状》的作者是温州知州莫子齐。莫子齐知温州,事在乾道九年(1173)。孝子请他作行状,也在乃父下葬后一年余。
这就是说,王十朋下葬时,并无墓志铭,只有孝子执笔、临时刻就的“圹志”用来随葬。圹志简略,只记墓主人生平世系、生卒年月、葬地等简单信息。因为葬期紧迫,请人撰铭,费时耗力,不免与葬期冲突,以亲人执笔的《圹志》,权宜替代名家撰写的、正式的“墓志铭”,是为惯例。
汪应辰撰《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留下王状元的风范意气,勉励后人。
汪应辰《文定集》留下王十朋文3篇,见证其友谊之深。
 
一、题张魏公为王詹事作《不欺室铭》
       凡人缘饰于外,何所不可,至于死生之际,气不乱,志不变,此决非智巧果敢所能强为也。

其 二
 
丞相魏国公将启手足,为龟龄侍御作《不欺室铭》,词气凛然,如曾子之战战兢兢也。学道之功,岂偶然哉。

其 三
 
       龟龄以刚毅正直称天下,方且以“不欺”铭其室,又资诸人,以为善若不及焉,其过人远矣。
       【出处】(宋)汪应辰《文定集》卷一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二、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
       公讳十朋,字龟龄,姓王氏,温州乐清人。曾祖信,祖格,父辅,父以公贵,赠左朝散郎,母万氏,赠硕人。其先自钱塘徙,至朝散公,始业儒有声。公少颖悟,强记博览,为文顷刻数千言。事亲尽孝,其居乡,进止取予必以义,后学师尊之。既入太学,多士皆推敬焉。
       太上皇帝躬揽权纲,更新政事,绍兴二十七年,策进士于廷,诏“对策中有指陈时事鲠亮切直者,并置上列;无失忠谠,无尚谄谀,称朕取士之意。”既而考官以公所对进,上临定其文,以为经学淹通,议论纯(醇)正,可第一,及唱名则公也。士论翕然称惬。诏益严销金铺翠之禁,且以交趾所贡翠羽焚于通衢,实自公发之。授左承事郎,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又诏“王十朋系朕亲擢第一人,欲试以民事,尚待远缺,可特添差绍兴府签判。”秩满,除秘省校书郎,寻兼建王府小学教授。
      时北人且背盟,朝廷疑之,犹未敢诵言为备。公因轮对,力陈其不可无备者,且曰:“御戎之策,莫急于用人;用人之要,莫先于人望。今若内若外,士大夫军民,咸谓有天资忠义、才兼文武可为将相者;有长于用兵、士卒乐为用可为大帅者,或置散地,或守远郡,愿陛下起而用之,可以作士气,寝敌谋。”又言:“三衙管军,或久而不代,兵柄在手,利权财路又皆入其门。且其官至三公枢密,所以节制诸将者,乃班其下,倒置如此,其能节制之乎?”并及诸军承受皇城逻卒之弊。其他指陈,率人所难言者,公之将有言也,人皆危之,而上特开纳焉。既而罢诸军承受,逻卒亦加戢,更定枢密与管军班次,管军亦引去,边备益严,旧人相继复用。自昔人臣论一事,或章十数上,或合众力争,不能回。公以一言悟意,而事皆次第罢行。于是天下仰上之聪明大度,虚怀从谏,非徒优容之而已。然大臣有不乐者,公亦数求去。除著作佐郎,罢其兼职。公以求去得迁,力辞不许。久之除大宗正丞,仍待次。寻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
        今上即位,除知严州。未赴间,召对,公奏言:“太上皇帝非耄期倦勤之时,而以天下授之陛下,贤于尧、舜远矣。陛下所以仰副太上付托者,当何如?舜重华协于帝,然八元、八凯,尧未及举,而舜举之;四凶,尧未及去,而舜去之。今社稷之大安危,民生之大休戚,人材之大进退,朝廷之大刑赏,其所当行者,宜若舜之所以协于尧而行之,以彰太上知子之明,以尽陛下继述之道。”又言:“今和戎与战守之议未决,臣谓或战或守,当相时进退,而和决不可议也。”又言:“右相虚位,天下拭目观陛下。此举必诸大夫国人皆曰‘贤’。然后用之可也。不可非其人以失天下望。”除司封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又兼崇政殿说书。除国子司业,诸生固已迎服矣,而公于学校事,其细微曲折,皆粲然前知,所举措无不当人心者。
       会诏百官言事,公上疏,以为“百官进退者,大臣之职;论思献纳者,侍从之职;正朝廷纪纲者,台谏之职。今居其位者,往往不举其职,宜有以董正之。虽然,此特人臣之职也,而人主有大职事,曰任贤,曰纳谏,曰赏罚”。其言反复详尽,切于时务,上览而嘉之。即召公与工部侍郎张阐,对便殿,从容论天下事,甚众。请退,复留者再,赐座,赐酒,又赐御书。
        隆兴元年四月,除起居舍人,改兼侍读。公与左史同奏史职之废坏者:其一曰,起居注录本进呈,非古欲勿进;其二曰,虽侍立而在殿东南隅,未尝闻天下德音,如二府自有《时政记》,其余臣僚登对,欲许令史官侍立;其三曰,后殿侍立而前殿则否,于义无据,欲前殿侍立;其四曰,直前奏事,欲不必预牒閤门及候班次。皆从之。越月,除侍御史。公素以刚毅正直称天下,至是,人皆曰真御史矣。公益自任,以当世之重。大抵以定国论、正人心为本,而去其害治者,不屑屑于细故也。
        江淮都督府出师进取宿州,敌悉众来争,我师退守淮。都督张公浚上表自劾。公奏曰:“臣自总角在草茅间,闻强敌入中国,痛心疾首,义不戴天。臣素不识张浚,闻其天姿忠义,誓不与敌俱生,实敬慕之。顷以馆职轮对,首言敌情不测,乞用浚等。既而敌果大入,太上皇帝亲征,遣浚知建康府。陛下即位,因以江淮都督之任委之,天下皆以为当。臣去冬被召至阙,前后进对,皆以为恢复大计,仰赞圣断。又乞陛下勿贰,以济大业。浚遣二将,取灵壁、虹县、宿州,降三大将,一月三捷,议者皆服陛下任浚为难。及王师不利,横议蜂起。臣尝奏陛下用兵,为祖宗陵寝而举,为二百年境土而举,为中原吊民伐罪而举;与古帝王好大喜功、开边生事不同。投机而进,知难而退,益当内修政事,俟时而动。陛下刚明果断,规模固已素定,然异论纷纷,不肯置浚。今浚既待罪,臣岂可尚居风宪之职?欲望正臣妄言之罪,特加窜殛。”诏以公权吏部侍郎,辞不拜,乃以集英殿修撰知饶州。乾道元年七月,移知夔州,寻除敷文阁待制。三年七月,移知湖州,未几,得请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才数月,起知泉州,进直学士,又移知台州。公以病力辞,且乞致仕,乃复提举太平兴国宫。七年三月,除太子詹事,召旨敦趣,公力疾造朝,上特御选德殿,而公足弱不能趋,召给扶减拜,且赐坐。又诏权免朝参,又遣使以告,及金带就赐。公三上章,乞致仕,乃诏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命下而公薨矣,实七月丙子也,享年六十。
       上闻嗟悼,赙恤有加,令两浙路转运司给葬事。公积阶至左朝奉郎,封乐清县开国男,至是赠左朝散大夫。遗戒丧事毋得用佛老教,诸孤行之。以十有二月丙午,葬公于县之左原白阡。硕人贾氏有贤行,先公二年卒,至是合祔焉。男三人:闻诗、闻礼皆太学生,孟丙早卒。公两遇郊祀恩,皆奏其弟,故二子皆未仕。女二人:长嫁进士钱万全,次许嫁贾梓。孙男四人。
       公立朝议论,出处大节,既如此矣。初,公以文学先天下,人谓其于吏事未必数数然也,而自为郡佐,遇事不苟,民有讼久不决,多走诸司乞委公,虽文书填委,公一一翻阅,不以付吏,审核情伪,参用经律,所与夺,人皆厌伏。其治郡,既以廉洁公正率其下,间有为不善者,则反复告诫,诚意笃至,人亦有耻,故未尝按吏。为文劝导百姓,以迁善远罪之意;有争讼则晓以义理,多退听者,故鞭扑罕用,事至立断。其甚不得已,乃推鞫,亦不淹系,故狱屡空。未尝遣官吏至县,而人素信服,事亦举。利有可以予民者予之,输租使自操概,而用度有节,故财亦足。月率两诣学宫,延见诸生,从容诲诱,且以询究郡政。饶久旱,公下车即雨;湖久雨伤稼,公入境即霁。每罢郡,士民涕泣遮拥,不容去。或借留于部使者;既不得,则奔走道路;或越境不忍别者。泉人闻公丧,会哭于开元僧舍,又立祠堂以事之。近世为政得人心,未有如公比者。
        公有《梅溪前后集》五十卷,《尚书》《春秋》《论语》《孟子》讲义,皆指授学者,未成书也。公于文,专尚理致,不为浮虚靡丽之词;其论事章疏,意之所至,展发倾尽,无所回隐,尤条畅明白。盖自汉氏尊用儒术,而士或饰诈,或阿谀取容,至于守节死义,能为国重,则未必以儒名者,世遂以儒相靳。若公之学问,粹然一出于正,谨守而力行之;义之所在,疾趋径前,未尝以利害毫发顾避。更阅夷险,特立不回,施于政事,左右具宜,信乎其有本如是也。呜呼,此真所谓儒者耶!铭曰:
       汉廷用儒,黯独戆朴。淮南惮之,谋不敢作。谓公孙辈,发蒙振落。
 
儒岂不用,其效奚若。孰知其故,鼠腊非璞。公之节义,视黯无怍。
屹然立朝,作世郛郭。正色凛凛,危言谔谔。招之不前,麾之不却。
猛虎在山,卫及藜藿。出守四郡,治行皆卓,问胡为然,非智之凿。
圣有谟训,守约施博,惟其躬行,粹美无驳。道固如是,不由外铄。
于彼汲直,如玉而琢。我为铭诗,以表儒学。人虽云亡,尚有矩彟。
 
      端明殿学士、左朝议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封饶郡开国侯汪应辰撰。承事郎、直宝文阁、权发遣静江军府、广南西路兵马都钤辖兼主管本路经略安抚司公事、赐紫金鱼袋张栻书。宣教郎、新权发遣南康军事朱熹题盖。﹝1﹞
     【出处】(宋)汪应辰:《文定集》卷二十三,清旅游文化丛书,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250—254页。)
      【校笺】﹝1﹞此段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定集》卷二十三无。《四部丛刊·247集<梅溪王先生文集>》第803―814页收录了该文,文后有此段。
三、祭王詹事文
      呜呼!在汉武宣,得人虽盛,独仲舒、黯,表里纯正。兹二人者,公实兼之。《春秋》之学,诸儒宗师,劲直之节,本朝表仪。言有不合,奉身以退。历守四郡,治行皆最。舆论藉藉,曷其久外。迨兹召还,则既病悴。贺者在门,吊已相继。斯民所瞻,斯文所系。何才之难,而夺之易。矧其设施,百未一二。慨念平昔,道义相契。今其已矣,潸然出涕。生刍一束,惟以见意。呜呼哀哉。
      【出处】《永典大典》卷一四〇四六《詹事汪玉山集·祭王詹事文》
(作者吴宏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当代化工》杂志社副社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梅溪文化学者、温州王十朋研究会副会长,温州市社科联学术委员会文教专委委员,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和宋文化研究会会员,出版著作:编著《南宋大贤王十朋剡中诗文集》《宋人吟唱王十朋》《吟剡词萃》;总编校《林世堂文集》,汇编林世堂著《剡溪诗话》《新昌诗话》等。具体登陆今日头条·百科、抖音,搜索“吴宏富”,有词条详细介绍。)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