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富|张浚为王十朋作《不欺室铭》

【按】自即日起,连载吴宏富新编著的《王十朋资料汇编》,南宋部分继《宋人吟唱王十朋》一书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扩展,弥补其尚未录入之诗文。元、明、清、民国等部分则全为新增。
《王十朋资料汇编》全面搜集、考辨、汇编自南宋至民国的史书、笔记、别集、总集、类书、辞书、地方志等等门类著作中所有与王十朋相关的文献资料,以时代为经,著者为纬,编排罗列,较为系统地记录了王十朋的生平事迹、作品评论、考证等诸多内容,尤其是同时代诗文唱和赓酬、后人祭祀缅怀、古籍整理等多维度状况,彰显梅溪的人格魅力和人文传播风貌,填补王十朋研究中的诸多空白。
本书所载条目,每条先引原文,然后旁征文献,对其讹误,间加辨正,标注出处,以备检寻。所辑得的佚诗佚文,除可补《梅溪集》之疏漏,还可参订其阙误。
中华书局出版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包括陶渊明、三曹、韩愈、杜甫、柳宗元、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欧阳修、苏轼、秦观、陆游、黄庭坚和江西诗派、李清照、杨万里范成大、张孝祥、金瓶梅、水浒、红楼梦、辛弃疾、吴文英、梅尧臣、张耒、苏舜钦等27种资料汇编,辑集历代古典作家作品研究、评论的资料,包括思想、艺术的评论,作家生平的记述,作品时代、真伪的考证等。
王十朋作为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和书法家,著述丰富,流传海内外,却尚未列入“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实为一大憾事。为弥补这一空白,本书在参照“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体例基础上广而辑集而成,旨在为助推王十朋跻身文学名家之列尽绵薄之力。研习王十朋,由本书入门,可以通览王十朋的精彩人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吴宏富编著《王十朋资料汇编》连载一:
张浚为王十朋作《不欺室铭》

张浚(1097―1164):南宋大臣。字德远,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政和八年(1118)进士。建炎三年(1129)任知枢密院事,力主抗金,并建议经营川陕,以保东南,被任为川陕宣抚处置使。次年因东南形势紧张,乃集军反攻,牵制金军,败于富平(今陕西富平北)。后用吴玠等坚守秦岭北麓,使全蜀安堵,江淮赖之以安。绍兴四年(1134)再任枢密,次年为宰相,重用岳飞、韩世忠,废黜庸懦的刘光世。秦桧执政后,被排斥在外近二十年。曾在永州(今属湖南)贬所连上五十疏,反对议和。三十一年金海陵王攻宋,才重被起用,封魏国公,主持隆兴元年(1163)的北伐,因将领不和,符离之战失利,又被主和派排挤去职。著有《中兴备览》等。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记载:
( 张浚)为王十朋作《不欺室铭》曰:“泛观万物,心则维〔1〕一。如何须臾,有欺暗室。君子敬义,不忘栗栗。”
西山真德秀跋曰:“卫武公年九十五矣,犹作《抑戒》以自警曰:“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盖耄期不乱如此,故其没也,谓之‘叡圣武公’。张(忠献)公作此铭于易箦之际,其视武公尤有加焉。王(忠文)公与公均为一代正人,故其诗与铭大略同旨。后之(君子)有志于正心诚意之学者,当深味其旨。”

【出处】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三《张浚:魏国忠献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校笺】
〔1〕维:朱熹《晦庵集》卷九五作“惟”。
【著作】
《宋名臣言行录》(四朝名臣言行录)是由南宋朱熹、李幼武撰写传记,共75卷,朱熹撰前集10卷,后集14卷,李幼武撰续集、别集、外集51卷。该书汇编了散见于文集、传记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迹,共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225人。
【赏析】
隆兴二年(1164)六月,宋孝宗重新起用王十朋,除他为集英殿修撰,起知饶州(今江西鄱阳)军州事,张浚罢相返乡途经饶州。七月一日,两人相遇于余干(今属江西上饶)水南僧寺。王十朋在《次韵安国题余干赵公子养正堂堂张魏公所名也并为作铭》诗中自注:“去六月,予赴鄱阳,魏公罢相,来余干,邂逅于此饶水南僧寺。”“公以七月朔日至余干,某访公于赵公子舍,公以病不及见,出堂铭稿见示。”早已彼此怀念,恰此相见。
在赵頙家养病的张浚为赵家撰《养正堂铭》之后,于“仲秋二十日,犹为饶州王十朋作《不欺室铭》有曰:‘泛观万物,心则惟一。如何须臾,有欺暗室。君子敬义,不忘栗栗。’”(《晦庵集》卷九五)。此铭凡84字,王十朋有“可惜作铭人已死” “八十四字腾光芒” (王十朋《次韵何子应题不欺室》)之叹,可惜传世的仅有24字。张浚的铭文旨在君子心为一,时刻不忘敬义,时刻不欺至诚,道出刚直真诚的品格。与此同时,张浚又将自己家乡的特产“云山笔”赠给十朋。铭文作罢不久,张浚病逝,竟成绝笔之作。王十朋有“惊闻讣音,忍观绝笔之铭”之叹(王十朋《祭张魏公文》),表达了与张浚惺惺相惜的情意。由此可见王十朋与张浚两人交谊的深厚和学术思想的密切。
原先王十朋和张浚“素不相识”,但相知。张、王二人始终站在一起,共进退,“素不相识张浚,闻浚天资忠义,誓不与贼敌俱生。” (王十朋《自劾札子》)由于其政见和理念惊人的一致,故对这位抗金老臣一直深怀敬仰。从现存记载看,张浚、王十朋两位忘年知己,居然仅有一面之缘。
其实,王十朋对张浚的崇敬,由来已久。绍兴三十一年(1161),王十朋在家乡就名其书斋为不欺室,并特作《书不欺室》诗:
室明室暗两何疑,方寸长存不可欺。
勿谓天高鬼神远,要须先畏自家知。
此诗道出了王十朋刚直忠诚的品格。《宋史·王十朋传》载:
书室匾曰“不欺” ,每以诸葛亮、颜真卿、寇准、范仲淹、韩琦、唐介自比。
“不欺”作为王十朋“窃效古人座右铭,聊以自警”而伴随其一生。王十朋做人的宗旨:严于律己,勤政清廉,贵在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与人不欺,与世不欺。“不欺室”语出孟子语“君子不欺暗室”。
王十朋二任京官期间,曾有过三次举荐张浚之事;此次饶州任上,写有两篇祭文,故有“三荐张浚,二祭相国”之说。(《爱国状元王十朋》第284页)
张浚给王十朋撰《不欺室铭》,王十朋得铭后遍请友人题跋。早于隆兴元年(1163)升参知政事,以老病固辞,改任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仍坚请致仕回乡的“参政张公”张焘,前往拜访太守王十朋时,看到张浚所作的《不欺室铭》,深受感谢,热爱书法的他,当场挥毫写下“不欺室”三字,献给太守当作见面礼。王十朋如获至宝,悬于郡斋自警;秩满带回故里,挂在梅溪草堂。十朋专门赋诗《不欺室三字参政张公书也笔力劲健如端人正士俨然人望而敬之因成古诗八韵》给予记录。
特别说明:目前众多的书籍资料均将“不欺室”三字书写者张冠李戴到“张浚”名下,是因为不了解其中的历史渊源,望文生义所致。详参本公众号2022年10月15日推文。
(作者吴宏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当代化工》杂志社副社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梅溪文化学者、温州王十朋研究会副会长,温州市社科联学术委员会文教专委委员,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和宋文化研究会会员,出版著作:编著《南宋大贤王十朋剡中诗文集》《宋人吟唱王十朋》《吟剡词萃》;总编校《林世堂文集》,汇编林世堂著《剡溪诗话》《新昌诗话》等。具体登陆今日头条·百科、抖音,搜索“吴宏富”,有词条详细介绍。)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