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朋与曹梦良的三纪之交
编者按:
柳市女婿曹梦良是“中华进士第一村”曹村的首位进士。他少年时代先求学于柳市名儒郑邦彦,后转学至乐成金溪招仙馆,从此开始了与南宋大贤王十朋长达36年的友谊。
瑞安市曹村镇古称许峰。后晋年间(936-947),曹氏先人为避闽乱,从福建长溪迁居来此。经过长期生息繁衍,曹氏家族日益发展壮大,反客为主,易地名为曹村。曹村历史上曾出过82名进士,俗称“中华进士第一村”。
作为曹村的首位进士,曹逢时(字梦良,号橘林,以字行)不仅开导先路,而且与其子曹叔远、其孙曹觱、曾孙曹邰先后登第,并曾居乡教导曹氏子弟,对曹村的影响极为深远。
曹梦良其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传略始见于明永乐《乐清县志》。该志称曹梦良少年时代跟随名儒、乐清首位进士郑邦彦学习《易经》,才名与王十朋、刘镇不相上下,以太学行艺优等在临江(属今江西)做过官,中进士后历任严州司户、福州教授(因病未赴任),任上行文极快且善于处理繁难事务,“措划皆出人意表”,深受上下推重。
曹梦良是瑞安人,怎么最早为他作传略的却是《乐清县志》?实际上,曹梦良与乐清关系极为密切。晚清翰林编修黄绍第《瑞安百咏》中有《曹梦良题壁遗诗》云:“婿乡柳市寄居时,雅与梅溪有旧知。十卷橘林遗集佚,只传题壁剡溪诗”,可略见大概。
曹梦良祖籍瑞安,晚年居于瑞安,卒于瑞安,但他出生于柳市,先后求学于柳市郑邦彦和乐成林师禹两位名儒,又娶柳市黄氏为妻,长年寄居柳市,后来又是以乐清考生的身份登进士第,所以《浙江通志》和《温州府志》都将他系于乐清名下。而他与乐清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南宋大贤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的同学、同年之谊,更是在瑞安与乐清两地传为佳话,黄绍第的诗限于篇幅只提到二人交往史上的一个片段。
曹梦良传世诗作寥寥,未曾提到王十朋。王十朋传世著作《梅溪集》中,则留下了十四则专门写给曹梦良的诗文,另记录了曹的7字残句,可供后人管窥曹之生平及二人交情。
二人最早订交是在1134年。其时王十朋23岁,已入金溪招仙馆从林师禹先生求学近四年,曹梦良应是慕名而来,属于插班生。之前王十朋与同学刘铨、毛宏、刘镇、孙皜等人合称“金溪八叟”,在箫峰下、双瀑边、西岑山吟风弄月,尽显诗酒风流,留下了《游箫峰》《题双瀑》《双瀑赋》《游西岑遇雨》等名篇。曹梦良因迟来,未能入“八叟”之列,《梅溪集》中未见此时期二人唱酬或联句的诗篇。但从王十朋1148年所作《和<答张彻>,寄曹梦良》一诗的序言来看,当年二人曾“鼓雪棹于金溪”,15年之后王十朋仍然追念这种“泮宫之乐”。
金溪招仙馆在乐清教育史尤其是科考史上绝对是神一般的存在。主持教席的林师禹先生事迹不详,但他培养出来的多名学生先后登第且德才兼备。据《乐清上下一千六百年》一书统计,包含王十朋在内,王十朋去世当年乐清建县近800年内仅出了16名进士(王十朋夺魁之年仅10人,王十朋的学生万庚和宋晋之先后于1154、1163年登第),金溪招仙馆的学生却占了其中5个名额:在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春闱中,刘铨、毛宏、刘镇三人先后于1142、1145、1148年登进士第,王十朋和曹梦良则于1157年同榜题名。
王十朋和曹梦良都是以太学优等生的资格参加廷试。曹先入太学,后两人“同舍上庠,交契愈笃”。1147-1148年两人科举相继失利,有一年多未曾谋面,王十朋追念以往结伴求学时的快乐时光,深为感概,于1148年十二月十六日(农历日期,下同)作《和<答张彻>,寄曹梦良》一诗。这是《梅溪集》所见王十朋写给曹梦良最早的诗,序言128字,正文520字。全诗仿效韩愈回赠友人张彻的诗,先描述初次见面的场景,再叙述分别后的情形,敦请曹早日到左原(今淡溪镇梅溪村)与自己见面,偕隐溪山共听风雨。曹梦良未及时作答,不知何故。
1153年三月二十五日,王十朋赴太学经过剡溪(属今嵊州市),在旅馆中见到曹梦良题在墙壁上的一首诗,其中有“撩我思家第一篇”之句(即上文黄绍第所谓“只传题壁剡溪诗”)。因自己离家半月亦未尝作诗,次其韵作思乡短诗一首,诗云:“客舍那堪闻杜鹃?梦魂惊断竟无眠。定知此境撩乡思,我亦曾非第二篇。”
1158年,曹梦良终于寄来和诗,王十朋赠诗云“欲识交情久远期,十年方和和韩诗。他时更践诗中语,偕隐溪山不可迟”,打趣称曹十年之后才和诗显示交情久远,仍然期待今后共同归隐溪山以实践十年前许下的诺言。
1161年,王十朋因直言得罪权贵辞职居家,“曹梦良自许峰来访,留山间数日,赋诗数十章,复出四绝见赠”。王十朋次其韵回赠四绝,既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又追念二人深厚的友情,更期待曹能大有作为。曹梦良此行系赴任桐庐户掾,王十朋又作送行诗一首,期待他能够师法留名桐庐的严子陵、韩愈和范仲淹,成就事业和名节。诗的结句“男儿所尚惟名节,莫堕人间富贵机”极其惊警,尽显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对同学、同年友的殷殷期许。
1162年冬,王十朋复出后已擢升司封员外郎,时任严州司户的曹梦良送来木炭供他取暖。王十朋戏成一绝,诗云“乌龙书至送乌薪,郎舍严冬觉有春。未暇吞为哑口汉,且须暖作直身人”,在感受到友情温暖的同时,以炭作喻,表示自己要刚直立朝、仗义执言、绝不哑口吞声。
1168年,王十朋赴任泉州途中,应曹梦良书信之邀,专程到许峰拜访他,作七律云:“我自箫峰下,遥来访许峰。川涂何敢惮?笔砚久相从。故里行将远,吾人岂易逢?何当继韩孟?相逐似云龙。”诗歌不仅感慨故人难逢,更化用韩愈《醉留东野》中的诗句,期许二人能如韩愈、孟郊般云龙相逐。
1169年,曹梦良寄来一百颗瓯柑,王十朋子闻诗、闻礼“取以祭母,哭泣不已”,王十朋回忆起去年在许峰与曹共品瓯柑的场景,回赠以干荔枝,戏成二绝,其中一首称曹即将赴任的福州教授虽是清冷职务却不足以湮没其才华,就像极品荔枝“十八娘”虽生长于(当时地处偏僻的)福建却仍然是同类中的“尤物”(被大书法家、北宋名相蔡襄列入《荔枝谱》)。
1170年,曹梦良病殁。讣音传来,王十朋极为悲痛,作《祭曹梦良文》。全文260字,概要叙述了曹的生平及二人的交往,是后人为曹立传的首选史料。开篇云“呜呼!我与梦良,三纪(36年)论交,义则弟兄,坚如漆胶”,继而盛赞曹的才华,概述曹的仕进之路,惋惜曹英年而逝,表示要担负起为曹传播美名和抚养遗孤的责任。
可惜此时的王十朋已经老病缠身,次年即溘然长逝,除了为曹留下这篇足以扬名的短文外,没有办法为这位少年同学、长年知交做更多的事情。
除上述十四则诗文外,王十朋金殿夺魁、与同年进士共游天竺之际,曾作七律一首,与诸同年互勉要全身心报效国家、不能像西汉的平津侯公孙弘那样为贪图富贵而溜须拍马。曹梦良作为同榜进士,自然也在题赠之列。
王十朋一生以率真待人,以志节论交,以诗文唱和,与许多端人正士结下了长久而深厚的友谊。其朋友圈包含陆游、杨万里、张孝祥、胡铨、洪迈等人,不仅宽广而且强大。但无论是与其同被《宋元学案》列为“紫岩(南宋名相张浚)门人”的陆游与杨万里,还是少年知交“金溪八叟”中的另七人,以及秘书省同僚、因犯颜极谏被太学生誉为“五贤”(有两种说法,其一包含胡铨)的另几人,抑或楚东诗社“五公”“六逸”(王十朋、洪迈等“五公”合张孝祥而成“六逸”)中的另外四五位,获王十朋赠诗而见于《梅溪集》的都远不如曹梦良。曹梦良因与王十朋地域相近,年岁相当,又长年同学,遂得此奇缘,可谓异数。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