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这样评价泰顺根据地!闽东苏区在泰顺的一翼
泰顺县与闽东的寿宁、福安、柘荣(原属霞浦)、福鼎四县(市)相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东地区在党的领导下,继中央苏区之后,较早地发动了武装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实行土地革命。1934年闽东革命处于鼎盛阶段时,开始向泰顺方向发展党组织,逐步在泰顺县的西部和西南部开辟新的苏维埃区域。这块红色区域在闽东苏区遭受国民党的进攻时,成为闽东特委的可靠后方。在闽东特委的领导下,它在当时南方革命正面临着严竣考验时独树一帜,坚持了可歌可泣的三年游击战争。它是闽东苏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顺县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西部、西南部根据地为闽东苏区开辟
从三个方向向泰顺发展
泰顺县群山连绵,丛林杂生,交通闭塞,人民生活贫困,是当年开展革命活动的理想地区。早在1930年,农民武装运动曾一度在泰顺兴起。但由于缺乏党的领导而以失败告终。1931年4月,中共福安县委指派王陶生等人来到了泰顺南山乡(今属罗阳镇)一带,以烧炭、挑铁沙作掩护,暗中向贫苦农民宣传革命思想,秘密建立了第一个贫农小组——陈坑贫农小组。5月份,又在南山、葛垟(今属筱村镇)、鹤巢(今属罗阳镇)等乡建立了21个贫农小组。革命火种开始逐步向泰顺的西南部地区蔓延。

▲王陶生
1934年初,地处泰顺县最西部地区、闽浙两省交界处的洲岭乡上庄村(今罗阳镇上庄村)的一些群众,先后到中共福寿县委含溪区委的活动区域内参加了革命。1934年3月,含溪区委在上庄村建立了泰顺县第一个党支部——岭上湾党支部,雷德如任支部书记。

▲1934年3月在洲岭半岭、上庄、暗湾
成立岭上湾党支部
是年5月,中共闽东特委在霞浦、福鼎、泰顺三县交界地区,建立了霞鼎泰县委。紧接着,泰顺县境内的泰南区委(又称排头区委)成立,章立坦任区委书记。这是泰顺境内的第一个区委级党组织。它的成立,使泰顺开始以一小块地区,一个党员数较少的党组织逐步加入闽东革命的行列。
此后,闽东党组织决定采取“波浪式地向外发展”的方式,扩大根据地。1934年12月,中共福寿县委含溪区区委书记缪怀固等人进入洲岭、垟溪等地物色建党对象,先后建立了马迹岭、长僻、岩坑等9个党支部。到1935年4月初,这9个支部党员集中在洲岭乡青潭渡召开了会议,成立了中共泰南区委(又称岩坑区委),书记曾呈国。

▲1935年4月,中共泰南区委成立。
图为青潭渡
不久,中共泰东区委在洲岭乡上庄村杨梅垄岗建立,书记叶江炽;中共泰城区委在南山(今罗阳南山)上坡齐国焕家建立,书记胡炳臣。这3个区委均属中共福寿县委领导。它的建立,大大加强了福寿县委的革命力量。

▲1934年4月,中共泰东区委在上庄村杨梅垄岗成立
图为杨梅垄岗
1935年8月,中共闽东特委在柘荣县堵坪召开会议,决定以泰顺西部、中部地区的党组织为基础,成立寿泰县委,王陶生任县委书记。中共福寿县委在泰顺境内的泰东、泰城区委划归中共寿泰县委领导。从此,泰顺境内第一次出现了党的县级领导机构。寿泰县委成立后,原坚持在泰南区开展工作的部分福寿县委干部,开始向泰顺县西北部地区活动,开辟建立了上北区委,书记龚应云,归属寿泰景庆县委领导。
这时,中共寿泰县委的中心活动区域泰城区,也在竭力扩展自己的力量,将部分干部抽调到黄坑乡南坑垟(今属百丈镇)一带活动。1935年11月,南坑垟区委成立,书记夏起纯。

▲中共寿泰县南坑垟区委书记夏起纯
留下的通行便条
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鼎平独立团和中共鼎平县委的一些干部进入泰顺的东南部地区,并在此建立了横跨福鼎、泰顺两县的鼎泰区委,书记郑丹甫。早在1934年冬,鼎平县委就派周钦明等人化装成山货客深入到这一地区活动,并建立了一些党的交通联络站。由于群众基础好,鼎泰区委的基层党组织发展迅速,该地区成为红军挺进师到闽浙边后的主要立足点。同年12月中共瑞平泰县委成立后,鼎泰区委划归瑞平泰县委领导。

▲叶飞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闽东鼎平独立团印章
从上述可知,闽东特委是从三个方向三条路线向泰顺发展的。其一,福寿县委含溪区委从1934年3月开始向泰顺的西南部发展,尔后建立了泰南、泰东区委;其二,霞鼎泰县委于1934年5月在泰顺的南部地区建立了泰南区委;其三,1935年11月,鼎平县委向泰顺的东南部地区发展,建立了鼎泰区委。中共寿泰县委是闽东特委在泰顺境内的重要领导机构,其下辖3个区委,6个党支部,计有党员68人。此外,福寿县委泰南区委下辖8个支部,45名党员;霞鼎泰县委泰南区委下辖4个党支部,党员26人;寿泰景庆县委上北区委在泰顺境内有2个党支部,党员22人。

▲20世纪30年代闽东特委宣传标语
(自《泰顺文物》)
武装斗争节节胜利
党组织的发展是随着武装斗争的胜利进行的。因为有一个坚强、正确的党的领导,加上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有利的地理条件,泰顺境内的武装队伍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了。武装斗争开展得轰轰烈烈。
当时,闽东方面在泰顺活动的武装部队主要有闽东独立师四团、五团。此外还有霞鼎泰县独立营、福寿县独立营、寿泰景庆县游击队,以及在泰顺境内组建的寿泰县游击队和各区游击队。不脱产的农民自卫武装,如赤卫队等积极配合红军部队和地方游击队作战。

▲浙南三年游击战争中地方游击队
和赤卫队使用的武器
1934年10月26日,闽东工农红军霞鼎第七、八支队会同霞浦县东坪(今柘荣县东坪)、泰顺县排头一带的赤卫队员100多人,进攻泰顺双路口村(今属仕阳镇)国民党民团据点。俘民团团长1人、团丁10余人、土豪6人,缴获14支枪。我方游击队长韦步增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双路口战斗拔除了敌人在霞鼎泰县泰南区的中心据点,保证了泰南区党政组织的顺利发展。4个月之后,霞鼎泰县游击队再次在这一地区攻克了排头岭碉堡。这次战斗缴获步枪24支、手榴弹100多枚、子弹1000多发,并焚毁了碉堡。

▲1934年10月26日,闽东红军会同排头赤卫队攻下
仕阳双路口国民党据点。图为双路口国民党据点
1935年8月,闽东红军第四团会同寿泰县泰东区游击队,从寿宁县甲坑出发,进入泰顺县的南院乡毛垟村(今罗阳镇毛垟村),攻打并焚毁国民党前乡长的两座碉堡,并拆毁保长的碉堡。同日,区游击队乘胜焚毁了彭畲、下竹坪、上下棠坪、大qiu(左木右臭)面等地7座碉堡。9月,我军又摧毁富家垟、垟边、余坑、竹坪、垟望等地公私碉堡8座。7月至9月,共计摧毁敌碉堡28座,彻底摧毁了敌人在寿泰边境设立的封锁线。当年的国民党《泰顺匪灾日记》中记述:“所谓边防碉堡线破坏无遗,实为泰顺遭灾最重大事件。”

▲1935年8月,闽东红军攻打毛垟碉堡。
图为毛垟战斗旧址
1935年12月,闽东方面的寿泰景庆县游击队和上北区游击队80多人首次与当年10月份进入泰顺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配合作战,攻打了里光国民党基干队据点,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击毙敌方的哨兵和班长各1名,俘敌34名,缴获步枪36支、子弹1000多发。
红军挺进师进入泰顺,大大加强了泰顺境内的武装力量,地方游击队有了强有力的正规军作后盾,愈打愈勇,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中共闽东特委书记叶飞
苏维埃政权与土地革命
1934年2月,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福安县柏柱洋召开,正式选举产生了以马立峰为主席的闽东苏维埃政府。泰顺县泗溪农民暴动的领导人曾清连当选为闽东苏维埃政府军事部负责人。这一红色政权不但在闽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很快地在泰顺山区出现。

▲1934年2月,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
图为福安县柏柱洋
1934年3月,泰顺出现了第一个红色政权——福寿县岭上湾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魏朝金。同年5月,霞鼎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并在泰顺境内建立了泰南(排头)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章子辉。泰南区苏维埃政府下设有28个村苏维埃政府,管辖今仕阳、龟湖、雪溪等地。

▲闽东苏维埃军事部负责人曾清连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泗溪白粉墙村曾氏祠堂
至1935年4月,随着党组织的蓬勃发展和武装斗争的节节胜利,苏维埃政权在泰顺得到进一步发展。福寿县苏维埃政府在泰顺境内连续建立了泰南(岩坑)、泰东、泰城3个区苏维埃政府。其中,泰南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廖明显,下设山坪、万福青、太阳、双兜垟、山坪、岭坪、横头、可垟山等8个乡苏维埃政府,管辖垟溪、洲岭南部、南院东南部等地;泰东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魏朝金,下设岭上湾、寮下垟、棠三下3个乡苏维埃政府,管辖今洲岭西北部、南院、鹤巢西南部等地;泰城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叶圣雷,下设横岗和黄南两个乡苏维埃政府,管辖南山(今罗阳南山)、黄坑等地。

▲1935年4月,成立泰南区(又称岩坑区)
苏维埃政府。图为成立遗址岩坑水尾宫
1935年8月,中共寿泰县委成立时,同时也成立了寿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缪科弟。原属福寿县的泰东、泰城两区的苏维埃政府划归寿泰县。同年11月,泰城区又在黄坑乡一带另行建立了南坑垟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夏君明,下设南吴、黄垟、朱岭3个乡政府,管辖黄坑、百丈和洪口(今属百丈镇)的部分地域。
此外,1935年11月,在雅阳雅南一带成立了寿泰县第四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何克董,未发展基层政权。岭北乡(今属罗阳镇)一带也出现了苏维埃政权组织。
以上这些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大大促进了土地革命纲领的贯彻。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各地开展抗租、抗债、抗捐、抗税运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土豪,进而发展到实行包括分青苗在内的土地分配运动。
1935年10月,寿泰县委干部率游击队到洪口没收了地主70多担稻谷,全部分给仙居村的少数民族。1936年初霞鼎泰县泰南区下排村苏维埃政府还发动贫苦农民,没收了雅阳百福岩村大地主在该村桥头底田庄的存谷500多担,并按人口分配给农户。章坑乡(今属仕阳镇)群众也分掉地主的粮食400多担。

▲霞鼎泰县苏维埃政府的宣传标语
针对群众面临饥饿的情况,各级苏维埃政府在泰顺境内发动打土豪、分粮食和“四抗”斗争取得了成功,调动了群众的斗争积极性。这给我党进一步推广闽东苏区的土地革命经验,开展分田地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1936年夏,福寿中心县委书记谢作霖(后叛变)在洲岭乡青潭渡自然村召开了分田地工作会议。会后,泰南区的太阳乡、万福青乡、山垟乡苏维埃政府首先行动起来。具体方法是以村为单位,将田地按人口平均分配。接着,寿泰县的泰东区、泰城区也行动起来。1936年9月至10月间,泰城区的横岗乡全面开展了包括分田面谷在内的土地分配。全乡分掉耕地1400亩,占全乡总耕地面积80%以上。

▲1936年夏,中共福寿中心县委在青潭渡自然村
召开分田工作会议。图为青潭渡
泰顺境内这块苏维埃区域,基本上是在闽东苏区遭到国民党破坏后发展起来的。总面积约930平方公里。绝大部分群众都投入了土地革命的洪流之中。在当时南方各苏区已转变为游击区的时候,为什么这块苏区还能巩固下来呢?地处偏僻山区,交通闭塞,这是原因之一;地方国民党势力薄弱,群众基础好,这是原因之二;充分吸收闽东土地劳动革命的经验,加强党的领导,并以武装斗争来不断巩固根据地,这是原因之三。此外,这一时期内,红军挺进师和闽浙边临时省委活动在泰顺,这又成为这块根据地的重要依托。

▲泰南区苏维埃政府印章
保卫根据地的斗争
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使国民党反动派感到十分惊慌。1936年11月,蒋介石调集了大量兵力进攻闽浙边根据地。国民党八十师的一个团开到福鼎,配合原驻福鼎、霞浦的闽保第四、第六团;福安、寿宁一带集中了国民党八十四师和师导团、民团等反动武装万余人,封锁了岗垄;东面,国民党浙保三团又占据泰顺的百丈口。这就在泰顺根据地外围形成了一个大封锁网,企图包围歼灭红军挺进师。

▲20世纪30年代霞鼎泰中心县委宣传标语
当时,闽东霞鼎泰,福寿等县的独立营(游击队)都已转移到闽东的主要游击区去打游击。除红军挺进师的部分部队正在峰文一带整编外,闽东方面留在泰顺的县级游击队只有寿泰县独立营。但这支队伍武器装备很差,战斗力不强。面对庞大的敌军,坚持反“围剿”斗争确实是一场极为严峻的考验。
1937年1月9日,国民党浙保二团一营首先进攻南坑垟村,90多名群众被捕,南坑垟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夏君明当场被枪杀,区游击队长夏君松被杀害于百丈镇塘古岭头。

▲中共闽东特委委员范式人
2月8日,国民党八十四师的部分兵力在反动民团的配合下,以2000多人的兵力,围攻驻寿宁郑家坑的范式人率领的部队,情况十分危急。寿泰县的泰东区游击队长潘世龙率领游击队员,埋伏在与郑家坑一溪之隔的泰顺县上庄地带向敌人开枪射击,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范式人及其部队安全撤退。敌人却因此窜入泰东区一带烧屋烧山,戮杀民众。

▲1937年2月8日,反围剿战斗地址——甲家渡
2月27日晚,泰东区游击队长潘世龙不幸被捕。3月25日,国民党派兵“清剿”泰城区的横岗乡,齐万褒、齐万钱等62名革命群众被捕,并押解到百丈口浙保二团团部。在酷刑之下,没有一人出卖党组织。
4月5日,敌兵包围了南坑垟区委书记夏起纯家,夏起纯中弹牺牲。4月29日,国民党泰顺县长何芸生带兵到岭北乡一带“清乡”。寿泰景庆中心县上北第二区区委书记范标森和区游击队长许英被捕。

▲寿泰边境线上的国民党碉堡
5月,国民党浙保三团三连进驻横岗乡,实行移民并村和烧杀政策,7000多亩森林和许多民房毁于一旦。5月28日,横岗乡苏维埃政府军事负责人齐国雷被枪杀,枭首示众7天。
在血雨腥风中,寿泰县委书记王陶生仍坚持在南山乡,继续领导这里的群众进行反“清乡”斗争。王陶生同志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隐蔽在七丘村岩头洋岩洞里45天。1937年6月,王陶生和寿泰县委的干部被迫撤离根据地。

▲1934年王陶生在后章乡(今属龟湖镇)
建立赤卫队时使用的尖刀(自《瓯南稽古》)
闽东苏区在泰顺的革命根据地所进行的三年游击斗争,意义不凡。原中共闽东特委书记叶飞曾这样评价这块根据地:“它使闽东党和红军的有生力量不仅保存下来,而且得到发展。闽东红军和游击队不但向泰顺境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进行游击战,发展组织,建立政权,同时还以泰顺为跳板向庆元、景宁、龙泉等地发展。寿宁和泰顺都是闽东党和红军的可靠大后方,所起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个是掩护作用,另一个是进攻作用。这些地区的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忠心耿耿地跟着共产党,为解放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83年,福寿泰中心县泰东、
泰南区党史座谈会合影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