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6大著名丞相都有谁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非常多的宰相,宰相在一个国家那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拥有宰相权利的十位知名人物。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六大最著名的宰相吧。
6、胡惟庸 中国最后一任丞相
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早年追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任丞相。后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遭朱元璋处死,随后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此案牵连甚广。胡惟庸被杀,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除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内阁大学士丝毫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力,先送宦官,再由其上呈与皇帝。从此中国再无宰相一职。
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实际上就是不断加强中央集权,这就要求扩大皇权,削弱相权。朱元璋也不例外,况且他前面摆着元末的“宰相专权”的例子,这样,他怎么会掉以轻心,他只是做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黄雀,他先让胡惟庸与前宰相斗,然后通过胡惟庸之手灭除对自己有较大威胁的徐达、李善长等“开国功臣”,留下这个不足畏惧的胡惟庸。
待到时机成熟,朱元璋便废杀了胡惟庸,同时,也废除了数千年的宰相制度,并且不准后人再立,若有人提请,格杀勿论。
胡惟庸也不过是朱元璋运筹帷幄的一枚棋子,被利用完了,自然就没有留他的价值,只需要找个借口,将其诛杀,这是情理之中的。
5、魏征 千古诤臣 大唐名相
魏征,被唐太宗李世民尊为雕琢“美玉”的良工、矫正己过的“人镜”,故始有“帝王人镜”一说,意思是魏征是皇帝李世民的一面镜子。李世民的原文为“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殁,吾失一镜矣!”而世人则把魏征誉为“一代名相”和“千秋金鉴”。从贞观年间魏征的进谏活动和主要表现看,魏征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负盛名的杰出的谏官代表,忠心辅国,犯颜直谏,获此殊荣,名实相符,当之无愧。
在魏征死后,由于种种原因,李世民非常生气,竟然把魏征的墓碑给砸了,悲叹。
4、曹操 三国枭雄 东汉丞相
当然了也有人把他作为一个皇帝即魏武。事实上他并未称帝,故作为一名大臣来看。有人说曹操是个奸臣,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治国之能臣,乱世这奸雄”这句话的评论还是公允的。一个建安时代,没有曹操是很难想像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丞相。
3 诸葛亮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蜀汉天下,诸葛亮从丞相到亚父,位极人臣。刘备从兄弟三人领着两千兵马一直到占据三分天下称王称帝,在这一个巨大的转变中,都少不了诸葛亮的功绩。
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答应入世辅佐后,就给刘备详细讲解了天下三分的谋划。吃了这样一颗定心丸,刘备此后的一切就按照这个步骤来进行了。抱定了天下三分这样的一个想法,刘备就在暗中悄悄的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但是各路军阀明里和睦,私下里却暗潮涌动,诸葛亮仔细的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形式,建议刘备往刘表处去。在刘表去世之后,诸葛亮从中活动,最终刘表的荆州就归了刘备。
后来曹操大军南下,诸葛亮给刘备制定的计策是:一定要联合孙权一起去抗击曹操,这样才能够保存下来,然后再扩大自己的实力。当时因为刘备和孙权明争暗斗,之间的关系非常不好。所以当诸葛亮提出这样一个对策之后,刘备手下的大将一致反对。诸葛亮最终说服了关羽等大将,接着去说服了东吴君臣,最终才一举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
此后,诸葛亮又建议刘备西取川蜀,给自己找一个根据地。在川蜀地区,不但能够站住脚跟,而且还能够壮大自己的实力。川中地区,不但粮食各类物品富足,而且人口众多。正是因为有了川中的基础,刘备才有了抗衡曹操以及东吴的实力,最终才能够称帝。
2、李斯 才高其天 谋深如海
他取消了分封制,提出了郡县制,并得到秦始皇的采纳。这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所以,这一制度在秦以后的帝制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
统一文字的建议被秦始皇采纳,便令其制作这种标准字样,这便是小篆。之后又采用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小官吏创造的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新的书体——隶书。直到魏晋楷书流行才渐被取而代之。中国书法四大书体真、草、隶、篆,隶、篆占其半壁江山,这全是李斯的功劳。
其次上奏始皇帝建议废除六国旧制,把度量衡从混乱不清的状况下明确统一起来,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许。几千年来,无论朝代更迭,这种计量方法从无更改,生活当中依然还有它的身影。
然后上奏始皇帝,废除原来秦以外通行的六国货币,在中国范围内统一货币。此举虽然对秦王朝的经济发展已无大用,但对后世的影响大。当初他所主持铸造的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俗称秦半两)因其造型设计合理、使用携带方便,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
还有为了政令畅通,物资交流便利,李斯又立刻建议让全国的车轨统一,并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李斯以京师咸阳为中心,陆续修建了两条驰道,后又修筑“直道”,由九原郡直达咸阳,全长1800余里。又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筑“五尺道”,以便利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在湖南、江西一带,修筑攀越五岭的“新道”,便利通向两个地区的交通。就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为与道路配套,李斯还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以此保证车辆的畅行无阻。
当然李斯在秦始皇平定六国,一统天下的事业中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使四分五裂的华夏民族得意团结,这对后世历史的进程影响之大,简直不可言喻。
事实上,像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的历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左右了世界的发展。比如火药就是从中国传到西方的,从而才有了枪械等的发明。因此李斯对于世界的影响也有一定的间接作用。
1、比干 亘古第一忠臣
国神比干:子姓之后,商朝沫邑人(今河南省卫辉市北),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比干也是林氏的祖先。比干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29年。为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
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坚(林姓始祖)。比干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后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
周文王将伏羲的八卦渗入他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并进一步推演为64卦,使之成为六经之首,完成了《周易》。比干谏死后,周文王《易系词》:比干“是故蓍之德,国而神”。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