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勤廉楷模王伯大

2022-06-22 14:19:49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勤廉楷模王伯大

汤鸣统
       王伯大,字幼学,号留耕,福州长溪县赤岸(今霞浦县松港街道赤岸村)人,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①父万全,淳熙二年进士,曾知处州青田县(今浙江丽水市青田县),有政绩。②伯大从小受家乡良好的学风感染,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登进士第,授主管户部架阁,不久升国子监学正。
       嘉定十年(1217年),台、衢、婺、饶、信诸州(即今浙江、江西邻近县、市),普遍发生不同程度的粮荒。③伯大被外放重灾区饶州临江军(治清江,今江西樟州市临江镇。当时辖境含今江西新余、樟树、新干、峡江等市县地)为知军。伯大到任后,经过调查,深知灾情面积大,情况殊,灾民文盲多。特设荒政局,聘请有识之士,研讨古今赈灾办法,而后采取清查户口,划分灾情等级,用红、黄、黑、白四种颜色为标志,张榜公布的做法,迅速将上级所拨有限的粮、款,及时如数发放到灾民手中,从而救活众多灾民。灾民感恩编民谣说:“红黄黑白圈,甲乙丙丁户,若非王知军,饿杀人无数。”
随升国子监丞知信阳军(今河南信阳市)。在其调离时,境内民众为他建生祠达 13座。④  不久改知池州(治秋浦,今安徽贵池市)兼代理江东常平仓提举。数年后,以值秘阁任江东常平仓提举,仍兼知池州。⑤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伯大奉召京都(今浙江杭州市),升任尚书省右司郎中,继又兼代左司郎中。任右司郎中时,并试任将作监兼右司郎中,兼提领镇江(今属江苏省)、建宁府(今属福建省)转般仓,又兼提领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市)百万仓,再兼提领措置(处置)官田等官职。接着,又以值宝谟阁代理枢密副都承旨兼左司郎中。官职不高,却以直谏闻名。一次,在应理宗赵昀召对的奏疏中极言“逸欲害德”。说:“人主之患莫大乎处危亡而不知;人臣之罪莫大乎知危亡而不言。”当面批评理宗“亲立朝直谅的王伯大政五年”,盛德大业未能著见于天下,却招致臣民源源不断的非议。提出:皇帝如真能向天下公布其失误而不遮遮掩掩。“务使蠹根悉拔,孽种不留”。则天下之非议,必自然消失。洋洋千余言,既有力地抨击朝中一些阿谀弄权。内外勾结的宦官、国戚,也严肃婉转地指出当时严峻的边境形势,致使理宗表面上不得不采纳,心中却害怕触怒朝中一些权贵。于是,明升暗降地将伯大以值宝谟阁外放婺州治(今浙江金华市)任知州。不久,又调任福建路转运判官。⑥当时,以坚持真理闻名的莆田人方大琮正奉祠(宋代规定,无职事但领俸禄的五品以上官员,下同)在家,得知其一向推重的伯大任职情况,慨然上书丞相李宗勉:“王幼学立朝,似有淮南寝谋气象,朝廷岂不能容一骨鲠之臣以自壮乎?”宗勉予以肯定,力请理宗召还。⑦伯大回京后,先任秘书少监升司农卿,后又经两次降级降职使用,在以起居郎代理刑部侍郎时,又遭权贵不容,被弹劾罢官(奉祠)。淳祐初年,又命他再知婺州,他不接旨,宁愿继续奉祠,乃命他“督漕于闽”。
       淳祐二年(1242年),信息传到赤岸,即派族人王维为代表向其反映:故乡营田陂年久失修,民苦有田无水,要大修又苦工大费广民力不足。伯大听后立即从自己薪金中取出白银 50两为倡导,并委托新任长溪知县黄恪总揽完成。黄恪接受任务后,又将县内寺院余租及盐税提成款项凑上,终使这项从 20余里外截流引水的工程,于淳祐三年动工至次年就完工,共受益农田千余亩。村民欣喜非常,公推伯大同科进士,通直郎林甄撰写《修赤岸营田陂记》立碑纪念。⑨
       淳祐四年,伯大奉召至京,先后被任命为代理吏部侍郎、侍郎兼中书舍人,又兼侍读、兼《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及刑部尚书等多种官职。淳祐七年,授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五月兼参知政事),八年,任参知政事。 霞浦县福宁文化公园花岗岩浮雕墙上的王伯大事迹 但因监察御史无端上书弹劾,当年七月,又被贬以资政殿学士知建宁府(治 今福建建瓯市)。到职后,因积劳成疾并感到再也难以挽回如江河日下的南
       宋政权,于是上书申请提前退休。未批准前先请假回乡治病。伯大无子,以兄子积翁为嗣子。回乡后自号“留耕道人”,建留耕堂,自题《四留铭》,曰:“留不尽之巧还与造化,留不尽之财还与百姓,留不尽之禄还与朝廷,留不尽之福还与子孙。”此堂,清乾隆时犹在,当时知府李拔登堂瞻仰有感,还留七绝一首,以示对其风范的仰慕。⑩
宝祐元年(1253年)七月,伯大逝世,享年 65岁,谥“忠文”。著有《韩昌黎集音释》、⑾ 《四留铭》,《秋浦新志》16卷,⑿ 《救荒案》、《赈民录》⒀以及收入《四库全书》的重编朱熹考异的《别本韩文考异》40卷、《外集》10 卷、《补遗》、《附录》各一卷。伯大的一生是勤政廉政的一生。他从踏上仕途,从政 34年,任过 30余种职务,曾二次罢官,三次降职,总是勤于政事,并在条件许可时都留有可供后人借鉴的记录。如在临江军,留有《救荒案》、《赈民录》;在工作时间较长、两任知州的池州,在胡兆撰《秋浦志》8卷后,又撰《秋浦新志》16卷。他的清廉也是当时闻名的,从所任官职的江东常平仓提举,将作监兼提领镇江、建宁府转般仓,提领平江府百万仓,措置官田等都是掌管国家财粮大权的要职,他从无以权谋私。就是奉命“督漕于闽”时,为满足家乡民众的渴求,他也不利用职权实施之,而是从自己的薪金中拿出白银以为
       倡导,退休回乡依旧两袖清风。为此,《元史》在其孙王都中传中,便称其“清白之操,出自家传”。由此可见,王伯大确是古今难得的“勤廉楷模”!
      【编者注】
①据赤岸《王民族谱·方大公事略》,其胞兄“方大生于淳熙十二年”
及钱宝塘《历代名人生卒录》:“伯大宝祐元年卒,年六十余”推定 ;
②据民国《福建通志》本传 ;
③据《宋史·五行志》;
④据江西《临江府志》本传 ;
⑤据《宋史》本传,以下任职及奏疏中的引号同 ;
⑥、⑦据《福建通志·人物志》本传 ;
立朝直谅的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