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福建人有极强的家族观念,原来是从古至今延续的
福建地区的村落,基本都是一村一姓或者双姓,较少出现一村多姓的现象。即使是村挨着村,也会有一条泾渭分明的无形界线,也就是古代所谓的家族势力范围。
这种现象是古时候在福建地区,家族制度的一种直观体现,这也造就了福建人具有极强家族观念的特质。
那么,福建人的家族制度是如何形成,又有什么样的发展呢?

家族制度的起因
汉唐以来,大量的北方汉民迁入福建,他们需要在当地土著人手中取得生存空间与地方上的统治权。因此,在早期的迁居福建过程中,北方汉民与当地闽越土著人的利益争夺异常激烈,互相厮杀是常有之事。其中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唐高宗时期的“蛮獠啸乱”,陈政、陈远光父子入闽平乱。
因此,早期北方汉民进入闽地之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他们需要经过艰难而残酷的斗争,才能征服当地的闽越土著人。

随着北方汉民源源不断地迁入,生存空间与家族利益的争夺日趋白热化。北方汉民之间不同家族之间的争夺也就愈演愈烈,由于当时缺乏应有的社会秩序,因此这种争夺可谓是“你死我活”。
曾有专家进入乡间做过调查,漳州市龙溪县二十五都良村的黄氏家族,其族谱中有记载,在他们的先祖到达良村之时,此地有庄姓、林姓居住。当黄氏迁入后,倚仗着家族人多势大,逐渐把庄、林等小姓挤出了良村。林姓被挤出良村后迁往尤溪仙都,伙同外地林姓宗亲,赶走了仙都的小姓,占据仙都,发展成一个大家族。如今,林姓已经是仙都的一个大姓。
此时,出于生存的需要以及家族的扩张,家族制度就已经慢慢成型了。

家族制度的形态
当一个家族抢占一个地盘之后,就要巩固自己的家族势力。因此他们在从事生产的同时,还要防御外来者入侵。所以,他们在定居地建立起的聚落形态,以坞、堡、屯、寨最为常见。
在福建闽北建瓯,有个村落叫“谢屯”,原先为谢氏家族居住地,后来祖氏家族入侵,由于谢氏家族势力小,不得不迁居外地,而这个“谢屯”仍然被沿袭至今。

福建大家族的形成
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土地和山场是重要的生产资源。虽然自秦代以来,中国就已经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土地制度,特别是隋唐时期的均田制度,但是这种制度仅仅是在中原地区推行较广。
由于福建在古代山高路远,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因此对于土地及山场等资源的争夺,依靠的是自身家族的实力,而具有政治地位和家族实力的宦官世家,自然就更能不断的扩张自己的家族势力范围,形成一种“滚雪球”的循环。
福安的甘棠(三塘)堡,原先为刘氏家族居地,后来被林、郑、陈等数个宦官家族合谋占有,一分为三(南塘、官塘、外塘),筑海为田,然后族人迁入居住。这是一个典型的以家族势力扩张家族领地的例子。

写在最后
福建先民在经历了与土著人争夺控制权,以及各家族之间的资源争夺,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家族利益为中心的制度。
到了明朝中期,随着福建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少家族开始发家致富,民间便出现了大量的宗祠建造、祖坟修建、义庄族田的设置等,各家族的势力开始稳定下来。从这个时期开始,福建家族组织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制度日趋完善,管理日益严格,家族也日益兴盛。明末清初,福建人的抗倭斗争,也进一步巩固了各家族组织的凝聚力。
数百年过去了,这种家族制度,伴随着宗祠、族庙一直延续至今。
虽然如今的社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但是在福建人心中,这种家族观念还是在心中深耕,这或许就是所谓的传承吧。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