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寨,桃花源里可耕田
王家寨,桃花源里可耕田
王喜根


2020年11月28日,第十五届世界王氏联谊大会在湖南岳阳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1000多位王氏宗亲代表济济一堂,共襄盛典。翌日上午,代表们专程来到湘阴县新泉镇王家寨“王氏宗祠”举行祭祖大典:王姓六大祖地代表手捧“神如在” 祖地圣土走在祭祀队伍最前面,大会主席和陪祭官身穿汉服,随着六大圣土奉祀官缓步入祠,当陪祭官诵读祭文后,众人向王氏列祖列宗行三叩九拜大礼,现场气氛庄严肃穆。


礼成后,王氏宗亲代表在本届大会轮值主席、湖南省王船山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建民的引领下,观摹被誉为“桃花源”的“国家级宜居村庄” 王家寨村,领略湖南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风釆。漫步在风光明媚、秋意浓浓的水乡,只见一座座小楼掩映在翠绿的果园中,金色的稻田里收割机发出阵阵轰鸣,村民们正在房前忙着收稻谷,一派丰收景象。一眼望不到边的除了稻田便是水面,这水成就了湘阴的鱼米之丰,成就了王家寨村稻香鱼跃、沃野如画的一派金秋美景。宗亲们异常兴奋,洒下一串串惊叹:“好美啊!真像桃花源!”王建民来到村中,村民们纷纷上前和他热情地打招呼。“建爹”“建爹” 叫得好亲热,这是当地村民对他的尊称。来到桑梓之地,王建民放下企业家身段,既不是湖南省华龙湘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不是“全国劳动模范” ,他的身分就是省人大代表、一个比村干部还小的王家寨村新农村建设指挥部指挥长。

王建民是土生土长的王家寨人,个头不高,微胖,讲一口地道的湘阴话,虽然年近七旬仍容光焕发。1970年18岁的王建民不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洗脚上岸”。从小工、泥瓦匠到镇基建队长、乡党委副书记身份兼建筑公司经理,荜路蓝缕拼搏10年,他带领的基建队伍工程堪称完美,绩效名列前茅,在岳阳市声名大振。湖南省台办领导慧眼识珠,1993年,破格将王建民调入省台办,创办湖南省华龙建筑工程总公司。2003年,他从省台办正处级岗位离职,创立华龙湘安集团公司。20年来,他带领全体员工奋力拼搏,在全国建筑市场打下了一片天地,经营范围从建筑施工拓展到公路、市政、装饰装修、房地产开发,成为拥有固定资产数亿元的全省知名建筑企业集团。在建筑行业打拼多年,王建民有了一定的家底,但他始终情系家乡,不忘报效桑梓。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吹响新农村改革发展的号角,王建民豪情勃发,一朵火花跳出了他的脑海:让父老乡亲过上幸福生活,让王家寨村旧貌换新颜变成现代“桃花源”!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 2012年他牵头成立王家寨示范片建设指挥部,亲自出任指挥长,开启了实现“桃花源”梦想的旅程。

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王建民一边动用自己的积蓄,一边发动在外工作的乡贤捐钱捐物,同时千方百计到政府有关部门跑项目求资金。浓浓的乡情破解了资金难题,王家寨村掀起道路硬化、小区建设、绿化亮化、改厕改厨、农电改造、建敬老院等建设高潮。王建民不辞辛劳,每年从长沙到村里往返几十趟,制订发展规划、筹措资金、组织实施、质量把关、工程验收,他亲力亲为。“新农村建设,不只是建房修路绿化美化,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作为企业家,王建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根据村里的实际,除了种好水稻,还大力发展养殖淡水鱼、甲鱼、建起千头猪场和生态养鸡场、兴办塑钢门厂、预制件厂、红木沙发厂、鼓励劳务输出,尽心尽力的为村民致富出谋划策。更让人叹服的是,王建民把自己的老家改造成现代化农民文化活动中心、湖南农大农业产业信息网络示范点。7000册科技、法律书籍成了村民的抢手货,王家寨村自觉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 ,使王家寨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圩垸古村,一跃成为“湖南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国家级宜居村庄”。 2015年正当王家寨人沉浸在人均收入16000元之中,王建民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王建民在王家寨还有一个头衔:新泉镇敬老院荣誉院长。走进敬老院,绿草茵茵,名贵花卉飘香,环境宜人,房间里床、柜、沙发、彩电一应俱全。为了让王家寨村乃至全镇的孤寡、五保老人安度晚年,2006年,王建民找到县民政部门,多方筹集资金,建成了这座占地14亩、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的花园式敬老院。逢年过节,王建民都要带着红包和满车的食品、衣物从长沙赶来看望老人。从2006年起,他每年带家人到村里陪敬老院老人过春节。乡亲们称他为“公益达人” ,而王建民却饱含深情地说:“我永远是王家寨的儿子,如果需要,我可以把我一生的积蓄捐给村里。”

王建民在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

然而,让王氏宗亲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王建民捐资6000万元,家族宗亲捐资300万元,建造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王家寨文化宫”和“王氏宗祠”。据王建民介绍,王家寨曾经是岳家军屯兵的寨子。王氏远祖荣禄公从山西太原迁居江西,太祖旼远公,元自江西迁袁州萍乡,再迁湘阴开基创业,迄今已有600多年。这座宗祠始建于1942年,建筑规模宏大,四合回廊、厅堂寝庑一应俱全。1950年被改作区公所行政办公场地,随时间推移,1973年撤社搬迁时宗祠被毁,仅剩断壁残墙。数十年来,族人祭祖无所,追思无地。2012年初,王建民亲赴山西、四川、江西、上海、湖北、福建等地,联系族人、寻根溯源,同乡贤共同制定方案、设计图样、筹措资金,启动“王氏宗祠”重修工程。2013年4月5日奠基,2015年4月竣工,历时两年,工程规模宏大,国內罕见。

“王家寨文化宫”,前厅为为文化宫,集现代中国红色文化于一堂,也是环洞庭湖湖湘文化名人博物馆,它以湖湘文化为基础,包含湖湘哲学思想、湖湘文学艺术、湖湘史学,以图、文史、雕塑、模型为要素,以声、光、电为手段,创造全新、立体的展览、展示空间,让人们深入浅出地了解湖湘文化。中厅为弘扬先贤设为崇仁堂,人文始祖炎黄俨在,王氏繁衍圣祖尊宗肃列其位,图像栩栩如生;左右两厢为钟鼓楼,纪念碑、二十四孝塑雕、名家书法楹联琳琅满目;后面金碧辉煌的大楼乃“王氏宗祠”, 集宗祠发祥与文化自信、人文底蕴于一殿,使人产生敬畏之情。


太原王氏开宗先祖周灵王太子晋之像。





顶礼膜拜王氏先祖。





王船山(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市)人。明遗民。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王建民作为湖南省王船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努力践行王夫之哲学思想。

站在“王氏宗祠”前,王建民感慨良多:祠堂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中华文化的根与魂,也是子孙后代了解当地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载体,传承祠堂文化、留住乡愁,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


与王家寨王氏宗亲合影留念。

和王建民先生合影留念。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