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阳明家书家训》信外故事: 阳明心学核心思想(2)心即理

2021-09-16 15:41:34来源: 王阳明良知之声

打印 字号: T|T
       心即理,与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
 
       心即理,来自于王阳明的生命实践。这里的“心”,指良知;“理”,指天理。良知,不是一般的人心,是人的本心,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的,是老天爷给予人的,好像是大江大河的源泉,没有经过任何污染。王阳明说,这个心是至善的。至善与善完全不同,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善。善,是相对的,有了“恶”这个概念,才有所谓的善。而至善,超越了善恶,王阳明说它“无善无恶”。这个不好理解,本书点到为止。
 
       良知,不好理解的话,按世俗的说法,把它理解成良心也可以。两个词还是有区别的,良知凸显了良心的觉知、觉察的意思。按王阳明的说法,良知能够明辨是非,分得清善恶。良知这个词,是东周时期的孟子发明的。天理,这个词是北宋时代程颢发明的。程颢发明的天理等同于老子说的“道”,也略同于孔子整天念叨的“仁”。实际上,天理,也是我们常说的“真理”。就因为程颢发明了“天理”一词,儒学演变到宋明时代被改了名字,变成了宋明理学。
 
一般人的心,即人心
       儒家学问,首先是身心修养的学问,身心修养到了哪一个境界,人和事也就做到那一个境界。人为什么要修养身心?因为一个人心中不仅仅有良知,不仅仅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有贪婪、嗔怒、愚痴等。具体说,人心,或者说人性,既有崇高的神圣属性,也有兼具善恶的人性属性,还有贪婪、愚蠢的动物属性。人性中的邪恶,哪里来的?历来说法不一,没有定论。但是,人性中一直在散发着圣洁的光辉,它引导着人们弃恶从善、走向光明。这一圣洁的光辉,就是良知散发出来的。
 
被污染的人心
       我们的先贤早就发现了这一秘密。圣人尧舜禹互相传授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被后人称为儒家十六字心诀。十六字心诀充分体现出了先贤的智慧,既认清了人心和道心的特点,也摸索出了让人心回归道心的方法。孔子、孟子等都是按照这一指导原则进行身心修养。十六字心诀中的“道心”,即良知,即天理。
 
       从孔孟到王阳明,时间久远,具体的修养方法可能失传了。天理,无形无相,看不见形,摸不到影,听不到声,到哪里去找?王阳明年轻时想从一丛丛翠竹的根根梢梢、枝枝叶叶上寻找,他失败了。后来,从心中找,才隐隐约约找到了影子。弘治十八年(1505),虚岁34时,在给表弟诸扬伯的扇面诗中,他写到:“大道即吾心,万古未尝改”。正德二年(1507),王阳明遭贬后离开北京时,好朋友湛若水写诗送行,他在和诗中写到:“此心还此理”。这表明,34岁和36岁时,他在身心修养中已经体验到了“心即理”这一境界。
 
       正德三年,在贵州龙场悟道后,他坚定了“心即理”这一生命体验,并总结成了哲学理论。
 
       心即理,真实内涵是,人心经过净化,化除了心中的假恶丑阴暗面,真善美得以彰显,因为心中没有私心私意,而重合于大公无私的天地之心。用现代语言说是,一个人的思想得到了彻底解放,解放得没有一丝毫的束缚,变得像没有边际的宇宙一样广大。这就是南宋陆九渊说的“我心即宇宙”,也即王阳明说的心即理。
 
       这个境界,可以通过身心修养而实现。古往今来的不少圣贤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
 
       体验到心即理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万物一体、亲民爱民如影随形就同步实现了。
 
纯洁无瑕的心
       心即理,不是王阳明的独创,早在南宋时代,陆九渊就已经提出了“心即理”。这说明陆九渊的生命也体验到了心即理。事实上,北宋的程颢也体验到了这一境界。他的《识仁篇》这篇文章是一个证明。更早的孔子和孟子也体验到了这个境界,只是那个时代没有“天理”这一说法,他们没有“心即理”这样的表达。
 
       我们现在有人怀疑王阳明的圣贤人格,指责他既然继承了陆九渊的说法,为什么一生中不愿承认与陆九渊的师生渊源。这真是冤枉了王阳明。所谓的陆王心学,是我们后人觉得他们的学说类似,把他们归为一类了。
 
       举个简单例子,非洲一个农村中学生,见过野外霜降的地面,见过月光普照的地面,家里住着茅草棚,在某一个晚上睡不着觉,看着床前地面上的月光发呆,偶然触动诗性,随口吟诵出“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类似的句子。我们不能据此就认定,他是剽窃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或者说他是李白的弟子。
 
       阳明心学,来自于王阳明的生命实践,指导了王阳明的生命实践,是他生命实践的总结。心即理,也一样。要想知道梨子的真正滋味,唯一的办法就是亲口尝一尝。体验到了“心即理”,也就实现了《大学》推崇的“大人”人格。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