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氏历史人物:王廷瞻

2021-09-09 20:26:44来源: 川黔王家大院

打印 字号: T|T
王氏历史人物:王廷瞻
 
一、《问津文化丛书·问津人物》——王廷瞻
 
       王廷瞻(1521-1592),字稚表,王廷陈之弟,问津书院会课生,户部尚书。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授淮安推官,升御史,历太仆卿、右佥都御史兼四川巡抚,以抗御松潘诸番有功,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再召为南京大理寺卿、南北两京户部左,右侍郎。不久,以右都御史出督漕运兼凤阳巡抚,除水患,兴盐利,开越河,获得神宗嘉奖,赐河名为“弘济”,升廷瞻为户部尚书。明万历七年(1579),王廷瞻任南畿右都御史,主管河漕运时,扬州漕帮总堂主千堂亨为求减运税曾两次行贿,一次于途中给赴京会试的廷瞻子王谦之送银五千两,谦之即令书童送交其父处理。廷瞻原封退还,并警告“切勿妄献”。另一次委托扬州知府鲁静庵转送黄金二百两,锦缎一百匹。廷瞻如数交与南畿御史衙门,通过监察斥责鲁静庵,警告漕帮总堂主。后神宗御赐《廉明清正》匾额。卒赠太子少保。明史有传。
 
二、明史·王廷瞻传
 
      (《明史·列传》(卷一百零九))
 
       王廷瞻,字稚表,黄冈人。父济,参政。
 
       廷瞻举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淮安推官。入为御史,督畿辅屯政。穆宗在裕邸,欲易庄田,廷瞻不可。
 
       隆庆元年,所部久雨。请自三宫以下及裕府庄田改入乾清宫者,悉蠲其租。诏减十之五。已,言勋戚庄田太滥,请于初给时裁量田数,限其世次,爵绝归官。制可。
 
       高拱再辅政,廷瞻常论拱,遂引疾归。
 
       神宗立,起故官。历太仆卿。
 
  万历五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番屡犯松潘。廷瞻令副使杨一桂、总兵官刘显剿之,歼其魁,群蛮纳款。风村、白草诸番,久居二十八砦,率男妇八千余人来降。复命总兵显讨建昌、傀厦、洗马、姑宰、铁口诸叛番,皆献首恶出降。增俸一级,进右副都御史,抚南、赣。
 
       入为南京大理卿。历两京户部左、右侍郎,以右都御史出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宝应氾光湖堤蓄水济运,平江伯陈瑄所筑也。下流无所泄,决为八浅,汇成巨潭,诸盐场皆没。淮流复奔入,势益汹涌前巡抚李世达等议开越河避其险,廷瞻承之。凿渠千七百七十六丈,为石闸三,减水闸二,石堤三千三十六丈,子堤五千三百九十丈,费公帑二十余万,八月竣事。诏旨褒嘉,赐河名弘济。进廷瞻户部尚书,巡抚如故。寻改南京刑部尚书。未上,乞归。久之卒。赠太子少保。
 
      兄廷陈,见《文苑传》。
 
三、北川旧县志中的人与事:王廷瞻
 
       道光《石泉县志·武备·边防》载:王廷瞻处置风村、白草投顺等番疏云:万历七年,风村、白草有二十八寨自愿归顺。王廷瞻何许人也?《明史·王廷瞻传》:“王廷瞻,字稚表,黄冈人。父济,参政。廷瞻举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淮安推官。”“万历五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番屡犯松潘。廷瞻令副使杨一桂、总兵官刘显剿之,歼其魁,群蛮纳款。风村、白草诸番,久居二十八寨,率男妇八千余人来降。”
 
       王廷瞻的故乡,在今湖北黄冈。黄冈王氏曾是湖北一大望族。
 
       王廷瞻的父亲王济,字体民,号南墩,明弘治壬戌进士,曾任河南、四川参政。有汪氏、徐氏、严氏妻妾三人,生有五子:廷儒、廷陈、廷瞻、廷扬、廷迁。五人中,以廷陈、廷瞻最为著名。王廷陈,正德丁丑科进士。正德十四年,正德皇帝欲巡游江南,当时,江西的宁王朱衰壕正准备谋反,徐之鸾、王廷陈等人纷纷上疏劝阻。但正德皇帝未加理会,群臣就伏阙谏诤。正德皇帝见一百多位大臣和自己对着干,龙颜大怒,下令罚跪五日并施廷杖,十一人被打死。幸运的是,王廷陈没有被打死,还外放裕州(今河南方城)做了知府。李维祯(1547~1626,字本宁,隆庆进士,曾任任山西按察使等)在为王廷瞻所写《赠太子少保户部尚书王公墓志铭》中说:王济“尝语人曰,吾五子,皆可,儿陈必以文章显,瞻必经功绩著。”据《黄冈王氏族谱》记载,王廷瞻后裔不少人有功名。张廷玉在《黄冈王氏族谱序》中说:“黄州王氏,为三楚望族……其文章政迹,麟麟炳炳,足以照耀史册者,自泰州公而下,绵绵不绝……余谓如王氏世德之深厚,门第之高大,为近今谱牒中所不多见。”
 
四、湖广黄冈赤膊龙《王氏宗谱》——八世祖王廷澹
 
       王廷瞻(1521年-1592年),字稚表,湖广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己未进士。王济之子,王廷陈之弟。
 
       担任御史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王廷瞻中式己未科第三甲第二百名进士。授直隶淮安府推官。升直隶监察御史,督理京畿屯垦。穆宗尚在裕邸,想变换庄田,王廷瞻均不同意。隆庆元年(1567年),京郊长期下雨。他请求穆宗将三宫以下和裕府的庄田改归乾清宫,全都蠲免租税。穆宗诏令减少十分之五。此后,他又上奏称勋臣、外戚的庄田过滥,请求穆宗在最初赏赐时,即估量田亩数额,限制他们世袭的代数,爵位取消时,田地应当归还官府。穆宗之后定制认可。当时高拱再次主政朝政,王廷瞻时常抨击高拱,不久便称病回乡。
 
       治理四川、南赣神宗即位,王廷瞻出任原职。万历元年(1573年),改大理寺右寺丞。次年,升大理寺左寺丞、大理寺右少卿。万历三年,任大理寺左少卿。万历四年,任太仆寺卿。万历五年(1577年),担任右佥都御史、辖治四川。当时西南少数民族屡次侵扰松潘。王廷瞻命令副使杨一桂、总兵官刘显围剿叛军并成功镇压,包括风村、白草等八千多人前来投官。王廷瞻又命令总兵刘显讨伐建昌、傀厦、洗马、姑宰、铁口等地叛军,均获得成功。之后,王廷瞻加一级俸禄,升任右副都御史,负责南赣地区。
 
       治理漕运此后,王廷瞻担任南京大理寺卿,万历九年(1581年),任南京户部右侍郎。万历十一年,改户部右侍郎;同年改户部左侍郎、总督仓场。万历十二年,改右都御史,兼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当时宝应湖(汜光湖)堤蓄水以便利漕运,为平江伯陈蠧所修筑。下游没有排泄口,冲决成八股急流,汇成一个大水潭,诸多盐场均被淹没。淮河水此时又奔腾而来,水势更加汹涌。前任巡抚李世达等人提议开挖河道避险,王廷瞻接提议,并率部开凿了一千七百七十六丈长的渠道,修筑了三座石闸、两座泄水闸,以及三千三十六丈长的石堤、五千三百九十丈长的子堤,耗费二十多万两款项,历时八个月竣工,至此扬州运道摆脱范光湖风涛影响。神宗下诏褒奖,给河道赐名“弘济”。万历十三年,他升任户部尚书,依旧巡抚故地。
 
       不久,他改任南京刑部尚书,却婉拒任职,请求回乡。万历二十年(1592年)王廷瞻去世。死后赠封太子少保。
 
       家族:曾祖父王思旻,曾任同知;祖父王文奎,赠吏部郎中;父亲王济,曾任布政司参政。嫡母汪氏(封宜人);生母徐氏;兄王廷陈。
 
       王廷瞻,字稚表,号云泽。嘉靖己未科进士,授淮安府推官,钦取河南道御史,以南京刑部尚书致仕,前任南京户部尚书总督漕河,卒赠太子少保,谥端简。据李维祯为其所撰的墓志铭,生正德辛巳九月二十八日,卒万历壬辰六月十八日,年七十有二。
 
       赤膊龙王氏家族明末至清代的所有进士,都王廷瞻的后裔:
 
       十世 王追骏,字御之,号澹园,崇祯丁丑科进士,授户部主事转员外,己卯典试山西,于成龙亦所取士也。历真定府知府;
 
       十世 王追骐,字锦之,号雪州,黄州府学生,中顺治丁酉科礼经第一,戊戌会试中式,己亥殿试二甲十三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辛丑改授礼部给事中,外转山东武德道,不就,戊午徵博学鸿词,奉旨仍以道官补用寻。卒。著有《知津堂制艺》、《吴越行吟》、《广陵秋兴》、《居俟楼集只当》等诗传世;
 
       十一世 王一导,字子茂,原字子引,号惕斋,康熙庚午科举人,丁丑进士,任山西屯留、福建德化二县知县,历吏部考功司郎中,甲辰典试浙江,迁浙江宁绍台道;
 
       十二世 王封溁,字五书,号慎庵,顺治丁酉科举人,戊戌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累官经筵讲官,礼部左侍郎,翰林院内阁学士,赐御书绫字“尊德堂”额;
 
       十二世 王封渭,字岐望,号璜川,乾隆壬申恩科进士,任山西浦州府猗氏县知县;十四世王养翧,更名鹄,号仲丹,字霞坡,邑廪生,嘉庆丁丑进士,即用知县,分发陕西,道光元年补兴安府石泉县,道光四年调现任绥德州米脂县;
 
       十六世 王家璧,字孝凤,号连城,一号月卿,道光丁酉拔项,己亥顺天举人,辛丑觉罗官学汉教习,甲辰进士,兵部职方司兼武库司主事,荐升员外郎郎中,加四品衔,历任光禄寺、鸿胪寺、大理寺、太常寺少卿,顺天府府丞,奉天府府丞,提督奉天学政,诰授资政大夫。这位王家璧,后世名声也很大。他留下来的《王氏家集》四册,《狄云行馆奏稿》八册,《武昌志》十三册,《编年稿》二十一册,书札十一册,诗文十四册,杂著十三册,师友诗文抄二十四册,还有一些解经、注经的著作,今大都藏于湖北省图书馆,均为未刊书稿。尤让他出名的是,是他曾收藏过黄庭坚七言行书手迹《松风阁诗帖》。
 
       五、明朝礼部尚书李维桢撰:《赠太子少保户部尚书王公墓志铭》
 
       万历壬辰六月十有八日,户部尚书王云泽公卒。所司以闻诏宗伯,赐祭司空,遣官赐葬太宰,赐赠太子少保宗伯,以岁杪奉请上辍朝一日尽典策俻物,以踰数年而其家孙,司徒即执之以邱宗伯所为状,并所请谥疏草属余为墓志。
 
       王氏於吾黄犹江东之乌衣也,余奉廷對公以侍御史监试读余策而称之,因是定交。其后拜廷尉丞往远。又二年,睹记宦迹甚稔,状与疏叙事质约非无美而称者为之志曰:
 
       公名廷瞻,字稚表,黄冈人也。其先江西乐平人,国初始祖省三移家黄冈,以籍自占为黄冈人。
 
       数传至仲斌,生思旻,工法家言,同知泰州有惠政,民尸祝至今。旻生文奎,奎生济,宏治壬午进士,为吏部郎,历官四川参政。祖父皆以公贵赠户部侍郎。济生五子:长廷儒、次廷陈、三廷瞻、四廷扬、五廷迁。吏部尝语人曰:吾五子皆可儿,陈必以文章显,瞻必以功绩著。
 
       公少奇警好学,博物多通为文出人经史,髫卯补郡诸生,屡为督学使所褒异。嘉靖壬子举於乡,已未登进士,除淮安府理官,理官从侍御史按狱,率以刻覈立威繁於秋茶,密於凝脂,公独持平例即上测笞不易人所原贷无数,郡守为应城李司空严重难事顾与相懽,廉平慈惠之声,流闻江淮间。三年以高第,徵郡人扶老攜幼,数千人号泣攀留者竟日,拜河南道御史,按覈畿辅屯田,动戚中贵侵牟廋匿,不可闻。公请杜滥乞革妄冒穆宗在裕邸以间田相易不许也。诸豪敛手避公矣。新郑与华亭抅朝众不直新郑。公言新郑宜退无滋,多口以全大臣之体。出按蜀,去京师远,多蛮夷道,往往当事者宽严乖其用。公治在锄强植弱。而於折狱尤慎所黜吏之饬筁簋者若千人或求过不给投,劾自免诸夷来王来享若世官无得稽故严恭肃为中丞,意在省费而简髪数米不可,为典要公肃论之朝议两存其说会新郑以首揆领铨公遂谢病里居新郑逐杨襄毅远为太宰擢公大理寺丞少卿巳擢太僕寺卿所居多声绩张恭懿为太宰以公按蜀蜀人去后见思擢公佥都御史往抚之当用兵都蛮后岁比不登军宝物力耗诎矣至则循行郡邑问民疾苦缓徵薄赋民以远定安集建昌松潘番蛮人寇谕之不受命潜师压境冦莫知所措擒其渠匪魁正法诸迫脅党与一切贳不问於是傀厦丢骨诸蛮二十八寨男女八千人来降刑牲埋奴誓不敢復犯更愿易其姓为编户受田牧事事上闻赐金币增秩俸寻迁副都督抚南赣治一如蜀吏民谓之不烦寻移南大理卿已迁户部左右侍郎督仓场仓场以边费诎於故额强半公酌盈缩量入为出而宝应湖通漕要地自离堰以築淮水之横流宝应应为壑不知际畔所齐限相传水怪西风起浪蹴无漕船漂汛月无虚日议者欲於宝应石隄东更濬河避险未得坚决会朝议以公司淮事迁右都御史督河漕抚江北诸郡遂條列上诸工作事宜度水脤缓急地势高下人力难易濬河及为石隄数十里土隄倍之为石闸五以时啟闭而树木护之至今万艘往来不虞湖波恶商贾军民指顾讴吟此王公隄也所费十七万校初估省十五上嘉公功迁户部尚书治事如故復赐金币而以经管相度暑雨蒸溼所侵病矣移南京刑部用场劳逸公力求归上慰留不听凡四疏始报可里居七年抚按臣数荐公有古大臣风概不宜投在林壑无何病卒距生正德辛巳九月二十八日年七十有二葬於还和乡王家林初吏部公居父母丧上庐墓三年公亦如是诸兄弟虽异母友爱无二儒以乡举为南京都察院都事陈以会魁高第选庶吉士家所称梦泽先生者也共才傲聣一世出知裕州与上官相持罢扬迁俱太学生子孙由科目为名士者相望独公仕三朝位八座寿踰耆后人济美象贤者方与未艾宁为王氏无双即黄文献大国不可有二矣铭曰隆万之间执政者专好人如膝憎人墜渊王公守中进不隐贤井以辨义巽以行权直无为绞和无附羶股肱喉舌左右后先功德旁魄两淮三川既虔秉钺亦更鼓絃蛮夷率服诸吏受廋怀柔河伯金隄屹然钟勒常纪庙祀不迁方鼎斯嘱而车遽悬鸿毛可仪凤德靡衍西陵大愆表著蝉联禄位各寿畴其全振得振子孙美彰盛传载此铭志藏之墓埏金匮石室史取徵焉絃。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