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在热搜上去世的男人,背后藏着一个国家的真相!| 关注
01
又是一年高考放榜时。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网上就会热烈地讨论一个问题:
为什么大部分学校的通知书,都是用邮政送达?
是啊,在所有人的意识里,邮政的慢,已经是一件无需多讲的事。
在快递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它的存在,有一种割裂感。
它仿佛跟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格格不入。
既然这样,那它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想不明白,直到前段时间,看到一起热搜,顿时懂得了这里的深层含义。

他叫王顺友,2021年5月去世,享年56岁。
他生前,是一名邮政投递员。

自1984年起,王顺友接过父亲的班,当上了凉山州木里县的邮递员。
从此,他的一生,都在路上孤独地走过。
他负责的,是木里县城至白雕、三角垭、倮波乡的马班邮路投递工作。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紧连青藏高原。
这里群山环抱,自然风光壮阔绮丽,
但因为地势太高,且交通不便,这里荒无人烟,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只有9个人。
没有公路,不通电话,他们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就是那一封封邮件。
王顺友和他的行囊,是大山里的村民们,最大的惊喜和希望。
100多公里的邮路,绝大多数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
地势险峻,山路崎岖,一匹白马,成了王顺友唯一的交通工具。

一人,一马,为这段荒芜的路,带来了一抹流动的绿。
孤独吗?
当然。
来回邮路360公里,每走一班要花14天,一个月两班,这相当于每天,他都在路上。
孤独的时候,他会唱歌。
“哎……我从北京赶回来哟,乡里乡亲等着我噢;牵着马儿就上路哟,送去党的好声音噢喂!”
他的背影在大山中渐渐隐去,歌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恐惧吗?
当然也是有的。
送信的路上,有悬崖,有豺狼,还有不可预知的危险。
有一次竟遇上两个劫匪。
王顺友说:我只是个送信的,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就是这样的气势,把两个劫匪镇住了,对峙了一阵,他们竟下了山。
从此,王顺友的行囊里,都会多一瓶白酒。
他说:路上只有我一个人,一匹马,有时候两三天见不到一个人,喝点酒,给自己壮壮胆。

想家吗?
肯定的。
他说:每次起身走的时候,妻子都会嘱咐我,要注意安全。
我不敢回头看,看了是要流泪的。

但,即使困难重重,多有不舍,在这条路上,他一走,就是32年。
他说:山里的老百姓,时时刻刻都在盼着亲人的来信,我给他们送去,看到他们笑得高兴的样子,我心里就踏实了。

就这样,他一直咬牙坚持了下来。
一条路,一匹马,一个人,成就了邮政史上的传奇。
2005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这么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
他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杂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投递准确率达到100%。
堪称奇迹。
由于工作劳顿辛苦,王顺友的身体大不如前。
今年5月,他倒在了这片工作了一生的热土上,从此,一人一马的传奇,缓缓落下了帷幕。
只有那条悠悠的邮路,见证了这些年来的坎坷与坚守。
王顺友的一生,完整地诠释了邮政存在的意义:
崇山峻岭也好,艰险地带也好,它总能不计成本,不问代价,为你送达。
它让处在偏远山区的人们,有了通信的希望。
这,是一个国企的良心和担当。
02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
为什么大部分的录取通知书,都要使用邮政快递?
有人统计过,每年,我们的准大学生中,有60%是来自农村。
他们的家,或许在偏远的山区,或许在广袤的沙漠,又或许,在移动的帐篷。
很多快递公司,因为成本问题,不会进入广大的农村。
唯有邮政那一抹绿色的身影,可以到达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你可以嫌弃它慢,但唯有它,从来不会放弃你。
这是高速发展的今天,快递员们的身影。

他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这个城市,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速度;
但,资本的运作,始终以盈利为目标。
将快递送往一些贫困地区,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赔本的买卖。
资本到不了的地方,幸好,还有国家记挂着。
这是邮递员们的身影。

他们相比起来,“土味十足”。
在泥地里艰难跋涉,在荒无人烟的山路上缓慢前行。
水里淌过,高山翻过,最终,稳稳当当地将邮件送到你手中。
不仅如此。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邮政亏损了上百亿,建起了村村有网点的服务站。
宁愿挣不到钱,也要保证每个人都不落下。
它可以慢,但绝对不能没有。
只要有邮政在,不管你在祖国的哪一片土地,都能享受到同等的通信权利。
它扛起的,是整个物流的底线。
03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大山里的一位老人,家里经常跳闸。
后来,国家电网知道后,在村子里架起了12根电线杆,投入43万元,终于保障了这个村的稳定用电。

老人又激动又愧疚:我这一辈子交的电费,都不够你们一根杆子啊。
这就是我们的国家电网。
它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不管是在雪域高原,还是深山独户,哪怕只有一户人家,线也要架,电也要通!
在他们“执拗”的背后,我看到的是一个大国,对待自己儿女的深情:
别问值不值,一个都不能少!
对待弱者的态度,就是一个国家的良心。
我去过很多国家,在很多贫穷国家,或者发达国家的偏远地方,他们依然在为停电的事情困扰。
有个深受停电苦恼的印度网友,曾经在网上问过这样一个问题:难道中国全年24小时都不断电吗?
中国的网友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一些在中国工作的印度人站了出来:
“我在中国住了15年,在台风期间,我们断电只有15分钟。我曾经在中国广泛旅行过,去过四五线的城市,在一些村庄和务工人员聊过,似乎没有人记得上次停电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为全国各地提供优质、廉价的居民用电,尤其是偏远地区,这是一个不赚钱的事情,但却是一个良心工程。
图片
中国的发电量在几年前就已经是世界第一,是美国的近2倍,是印度的近5倍。
只要有人居住,就有国家电网覆盖,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背后难以估量的巨额投资。
而像这种投资巨大且难以回本的项目,西方的发达国家基本是不做考虑的。
国家电网拥有很多专利,甚至排在华为前面。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