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正本之一·河南王姓源流资讯

第一支子姓之王。商朝末年忠臣比干苦心劝谏暴虐无道的昏君纣王被剖心致死,葬于汲郡,今河南卫辉。其子孙固比干原是王子,就改姓为王氏。子姓王氏的历史有3100年。
第二支姬姓之王,东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或王子乔。王子乔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居洛阳偃师。其子宗敬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其为“王家”,其后便以“王”为氏。这支王姓有2600年的历史。各姬姓王是王姓的最大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国有家谱的王姓,大约90%是姬姓的后裔。
第三支是妫姓之王。战国七雄的齐国被秦所灭,秦末项羽封齐王田建的长孙田安为济北王。项羽被刘邦打败,田安也失去王位,其子孙遂改田姓为王姓。妫姓王氏有2300年的历史。
王姓始祖太子晋(约前567年-约前546年)。姬姓,名晋,字乔,生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是周灵王的太子,15岁以太子身份辅政,因得病英年早逝,无缘继位,其子亲政,改为王姓。
秦朝末年,太子晋后裔武成侯王翦孙子、王离的长子王元和次子王威避乱逃居山东琅琊,随后,次子王威后裔迁往山西太原,从此,王元成为琅琊王氏始祖,王威成为太原王氏始祖。
宋代开始,绝大多数王氏家谱都奉太子晋为王氏开宗立姓的始祖,武周时期(公元699年)一代女皇武则天亲笔撰文书丹于缑山(位于河南省偃师市釜渡镇),立下《太子升仙碑》,记述太子晋升仙的故事,是武则天留存的唯一书法真迹,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天下所归望”也。三划而连其中谓之王。三划代表天、地、人,是代表王的称号,这是王的本意。王在甲骨文和全文中是一种斧状的兵器形状,而这种兵器称“钺”,古代帝王和诸侯用它来指挥军队,监督士兵作战,是权力的象征,掌握并用钺指挥作战的人就被称为“王”。
在夏朝以前,一国国君不称“王”而称“氏”。夏朝的君主,改称为“后”。进入商朝之后,君主才称“王”。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改称国君为“皇帝”。秦汉以后,“王”作为爵位称号一直沿袭到清朝灭亡。
王姓的始祖往往出生于帝王世家,这是王姓先人对王权和血统概念的崇拜,是一种精神图腾,成为帝王后裔某一支氏族的称谓,最终产生王姓。
王姓的重要支派
王姓在秦、汉晋时期一直以华北为主要活动地区。发展十分迅猛,隋唐时期,王姓各支派开始向各地迁徙,宋代以前,王姓形成太原、琅琊、北海、珂留、河南等21个郡望,其中太原和琅琊最负盛名。唐代以后,王姓开始出现很多堂号,比如福建开闽王氏、河南开封三槐堂。而太原王氏、琅琊王氏、福建开闽王氏、开封三槐堂王氏都是属于周灵王之子太子晋这一脉的“王氏”。
琅琊王氏系王元支脉,是长期生活于山东琅琊这一地区的王姓望族。琅琊王氏发展于曹魏两晋,确立于东晋初年并达到鼎盛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延续至南朝,唐末五代以后走向衰落。在长达700年的时间里,琅琊王氏在政治、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培养出了以王导、王羲之等人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墨客名仕。
太原王氏是王威支脉,起源于山西祁县,源自姬姓。系由爵位而来,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后,太原王氏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是当时的“王姓士族”高门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地位之一,兴盛不衰达200年之久。
开闽王氏产生于唐末,即入闽三王:广武王-王潮、武肃王-王审邽、忠懿王王审知的后裔家族。开闽王氏是琅琊王氏的流脉,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公元885年,王氏三兄弟率领中原子弟入闽,至公元909年建立闽国。三兄弟主政时期,开拓了福建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局面,勇敢拼搏的开闽王氏后裔遍布海外各国。
三槐王氏是形成于北宋真宗时期,兵部侍郎王佑,曾亲手植三槐于庭院,言其子必出公相,后其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当政十余年,后人便以三槐为堂号。据统计。在王氏家谱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王氏家谱占总数的40%左右,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为王氏宗祠题写“三槐堂”匾额并作《三槐堂铭》。此文后被收录《古文观止》,轰动一时。三槐王氏由此也更加声名远播。
王姓名人
中国名人大辞典收入历代王姓名人2360名,排在名人姓氏第一位。王姓声名显赫的人物数不胜举。
王亥(公元前1854年-公元前1803年),商丘人,夏代商部落第七任首领。他在商丘对服牛驯马发展生产,促进农牧业迅速发展,他发明了牛车,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王亥使商部落得以强大,后人称王亥为华商始祖。
王诩,鬼谷子。战国时代传奇人物,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是与孔子、老子并列的学术大家。被后世称为谋圣。他隐于世外,将天至于棋局,弟子出将入相,左右列国存亡,推动着历史走向。
王翦,战国名将,陕西富平人,史上杰出军事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因功绩卓著,拜太师,封武成侯。后世尊王翦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共同始祖。
王羲之(公元303年-公元361年),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临沂)。东晋大臣,大书法家,后人称为书圣。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的书法广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王安石(公元1021年-1086年),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就是他任北宋宰相时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弱积贫极的社会改革运动,它在文学史上成就突出,名列唐宋八大家。
王阳明,王守仁(公元1472年-1529年),浙江余姚人,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他与孔子(儒学)、孟子(儒学)、朱熹(理学)并列为孔孟朱王,学术思想广泛传播,阳明心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其弟子甚众,世称“姚江学派”。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