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泰顺国岭这个王氏秀才村真的很美!

2021-05-30 19:59:02来源: 泰顺3000年

打印 字号: T|T
 “国岭弯一弯,秀才一大班”,泰顺这个秀才村真的很美!
     柳峰乡国岭村是泰顺革命老区村,历史文化气息厚重,自古以来就以文风昌盛、名贤辈出远近闻名。
▲国岭古村落
 
        村子四面青山环抱,俨然是一座天然城堡,东南西北各有一个通向村外的隘口,四达皆岭,得名“国岭”。另据村民说,王氏先祖希望后裔认真读书,报效国家,故取名“国岭”。王姓始祖王遑为避战乱,于北宋宣和年间从平阳象冈迁居国岭,躬耕细读,繁衍生息,逐渐形成这个世外桃源般的村庄。
▲《王氏族谱》记载国岭因“四达皆岭”而得名
 
”第一山“的云海奇观
 
       国岭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柳峰尖主峰海拔1056米,登上峰巅可俯瞰浙闽大地,天气晴朗时可远眺闽海,更可观看波澜壮阔的云海景观。山上有终年不竭清泉,清洌爽口,宋人称之为“圣泉”。清光绪甲午年间,在主峰之巅建石宫,曰“天下第一山”,香客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名人骚客。
▲柳峰尖日出——“上升旭日在天边”
 
       南宋国岭村文人王芬登山留诗《联峰耸翠》:
“矗矗危峰秀色辉,插空玉垒冷晴晖。
山光叆叇云屏展,岚影飘飖锦幢围。
峭壁千寻容月挂,悬崖万仞碍鸿飞。
欲登绝顶乘风去,独啸高颠一振衣。”
▲名山及顶——“欲登绝顶乘风去”
 
       明代国岭村才子王昌惠登山曾即兴作《登柳家尖》诗赞:
“欲穷千里目,直上九霄中。
北望括苍现,南观闽海通。
压头红日近,碍足白云蒙。
咳唾随风下,纷纷珠玉丛。”
▲《王氏族谱》中收录王昌惠的诗《登柳峰尖》
 
       清代王迁宾作诗《登柳峰尖》:
“中分一点蜀山尖,岁岁登高破酒钱。
掠过浮云梳树杪,上升旭日在天边。
浪花雪现东轮眼,帝座诗通北耸肩。
削就奇峰如柳叶,闲游愿与鹿同仙。”
 
这些诗词中无不透露出柳峰尖壮美的景色与诗人对其的喜爱。
 
▲柳峰尖云海——“浪花雪现东轮眼”
 
蕴含美丽传说的自然景观
 
        进入村内,沿途还有冥斋岩、莲花岩、狮子岩、神龟望月、金龟上山、百合洞、和尚诵经等自然景观。其中也流传有一些动人的传说故事。
 
▲双狮把水口、百合开洞府
 
1神龟望月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只在蛤蟆座大峡谷中修炼多年的灵龟,在一个月夜看见山上有一绝色女子在翩翩起舞,灵龟仿佛看到女子正对它微笑,不禁心旌摇曳,便向山上爬去,奈何始终爬不上山顶,最后化为石像。
▲神龟望月
 
2和尚诵经
       在百合洞边上有一岩竖立,上部酷似和尚头部,身披袈裟,面向国岭,好像在聚精会神地诵经,祈求天下太平,社会和谐,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民安居乐业。
▲和尚诵经
 
3蛤蟆座峡谷
      蛤蟆座大峡谷颇为壮观,峡谷呈南北走向,南自卷桥头,北至企石,全长2.5千米。谷底青溪奔流,碧潭、翠池、银瀑交相辉映,峡谷两旁绿树成荫,怪石遍布,仿佛是一幅天然的水彩画,人在峡谷走仿若画中游。
▲蛤蟆座大峡谷
 
秀才志士一大班
 
       国岭崇文重教,文风鼎盛。村里曾出土一座清朝雍正年间惜字塔,至今有近300多年的历史。古代,人们认为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因此建造了惜字塔用于烧毁写有文字的纸张,充分体现了国岭村“敬惜字纸”和崇文重教的乡风理念。
▲“惜字塔”遗迹
 
       国岭村人杰地灵,古称“书岚”,出过国学生、贡生等文人志士100多人,有“国岭弯一弯,秀才一大班”之说。如,庠生王国猷治家严谨,教子有方,乾隆十六年(1751)泰顺知县杨人杰赠匾“耕读传家”。儒士王之挥文采出众,名重一时,著有《存诚斋集》,在杭城求学深得先生赏识,只为母守孝,弃功名,康熙戊子年(1708)翰林院修撰彭始搏赠匾“孟母风高”;民国初期,王友记医术精湛,切脉如神,药到病除,行医鼎泰两县,被桐山人称为神医……
▲《王氏族谱》收录王之挥作品及别人题赠给他的诗句
 
       国岭村还出了一位铁骨铮铮的革命烈士王维亮。王维亮(1915-1937),字秉铭,乳名作箴,自小聪颖过人,过目成诵,在乡里有“神童”之誉。他博学多才,志向远大,在国难当头之时,他毅然投身抗日救国运动。1937年11月,时年22岁的王维亮在嘉兴工作时,与军民一起顽强抗日,由于日寇飞机轰炸嘉兴,王维亮与县政府公职人员带着重要文件转移至离城27里外的新塍镇设立行署,不料半路上被汉奸出卖,不幸被捕。王维亮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他大呼“宁做中国犬,不做日本人”。
 
▲左为王维亮烈士、右为新塍十三烈士纪念碑
 
        惨无人道的日寇对王维亮劝降无望,用了最残忍的残杀手段:先用大刀断其双臂,再挖心剖腹,然后把驱体斩成三段,抛尸于嘉兴吴江岸边,其状惨不忍睹。民国29年(1940),新塍人民收拾忠骨予以埋葬,并立碑纪念。
▲烈士女儿王美蕉看父亲塑像
 
       王维亮牺牲时,其女儿王美蕉年仅2岁。从小她就听祖母、母亲讲述父亲的故事。成年后,王美蕉觉得“一定要为父亲正名”。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王美蕉凭借2张父亲的遗照,不断写报告、查资料、寻证人。申请材料一路从泰顺县、温州市民政局,送到浙江省民政厅,直抵国家民政部。2001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王维亮为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证书
 
 
 秀美的古民居
 
        国岭历史深厚,遗迹遍布。国岭村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分别为王宅、王氏宗祠、王维亮故居。
 
       王氏宗祠深26.23米,高7.67米,整体造型别致,有前后两个天井、门楼、围墙,正厅的榫卯结构颇为气势,村人进出村必经祠堂门口,祠堂内建筑画栋飞甍、雕梁绣柱、异常清爽。尤其是门楼结构严密,造型奇巧,几次重修都无法修缮门楼,其结构没有一个榫头,没有一枚钉子,许多木工师傅都看不懂,更不敢拆修。
 

▲王氏宗祠
 
        王宅和王维亮故居均是三合院式建筑,由门楼、天井、正厅和左右厢房组成。天井地面为块石平整铺砌,正中设甬道,鹅卵石拼砌成花草图案,两侧长条石压边。其中王宅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占地面积1023平方米,房屋结构合理,构造精致,雕梁画栋,屋顶边上塑有悬鱼,正中有圆镜,一周围墙,双石门楼,门窗上雕刻精致。这两处古民居整体格局保存完整,用材粗大,做工精细,具有明显的清代建筑风格。

▲王维亮故居
 
        村里还有一座别具味道的“西洋楼”,青砖瓦房却有着西式风格,无不透露出当时国岭人对外面世界的憧憬。
▲别具风味的“西洋楼”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陶渊明笔下所描绘的诗画一般的意境正是国岭村的写照。
 
▲村落悠悠古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