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诗人们如何与春光告别

2021-05-17 15:37:54来源:密斯赵的博客

打印 字号: T|T
        到了与春光告别的暮春时节,诗人们都在忙什么?韦应物喜欢在双休日去郊外散步,把自己比作职场中的幽草;韩愈用百花斗芳菲比喻职场在春归之前的最后一场内卷;不被允许退休的白居易不改浪漫的性情,大半夜点着蜡烛去看院子里仅剩的两枝牡丹,生怕明天就花落……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大历十四年夏,42岁的韦应物以身体不好为由辞去栎阳县令一职,闲居于长安西郊的善福寺。可是新皇帝不允许他从此退休,建中二年春,韦应物出任尚书比部员外郎。两年后,改任为滁州刺史。
       从西安来到安徽后,韦市长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经常去游玩的地方。那是一个春天的雨夜,诗人看到幽草联想到身不由己的自己,至于叫个不停的黄鹂比喻谁,说法不一。从文风琢磨,幽草、野渡和随着潮水自己摆动的无人舟都有清远僻静的感觉,笔者以为诗人是抱怨皇帝不允许他病退的无奈,而不是嫉妒那在高枝上鸣叫的在朝红人。因为田园派诗人爱的是田园而不是官爵。
       到了第二年(兴元元年),又换皇帝了。韦应物的滁州市长也被免了。哪知马上又变成了贞元元年,新皇帝又把闲居滁州的诗人叫去江州当市长了。毕竟才48岁而已,人生奔波苦,你可不得闲呐。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47岁那年,韩愈晋升为中书舍人,获赐绯鱼袋。不久,讨厌韩愈的人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韩愈被改授为太子右庶子。这首《晚春》创作于这个时期。看到花草着急斗芳菲的时候,杨花和榆荚也来凑热闹。你说这是观察入微的写景吧,可以;你说这是比喻职场斗争吧,也行。如果是后者,那么“不久归”三个字给死对头看到就又危险了,什么晚春,当是永春。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57岁那年,白居易因病改任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次年年底,任河南尹。不久,他又说身体不好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哪知皇帝就是不让他任闲职养老,而是任命白居易为同州刺史。63岁的诗人就是不去。皇帝只好改命他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仍留在洛阳。这首《惜牡丹花》大约创作于这一时期。
       哪怕是洛阳牡丹这样的国色天香,也躲不过春去凋零的归途。诗人惜春,晚上秉烛赏红剩余的两枝。这样的相惜就和没法出门旅游的高龄老太太成天与家中老猫相伴差不多,无可奈何啊。
        67岁的时候,白居易得了风疾,总算被允许退休。他应该算离休干部,所以以刑部尚书的待遇领取半俸。诗人一直在洛阳活到75岁去世,得了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