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谈“如何区分君子与小人”

传统文化中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辨析,表现了中华文化对于修身,对于人的自我修养,人的精神境界、精神素质、精神能力、精神内涵、性格完善直至心理结构的重视。也可以说那是古人注重各人的“内功”的表现。
如何区分君子与小人呢?如何看一个人的精神心理品质与结构呢?最简明、最形象、最通俗易懂的话,莫如孔子说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君子充满阳光、表里如一、心怀宽广、实实在在、乐观开放、舒展自如;而小人呢,格局窄小、鼠目寸光、蝇头小利、阴暗狭隘、嘀嘀咕咕、心口不一、患得患失、期期艾艾——这四个字本来是形容结巴,这里是说小人没有礼义大道,话也说不出个名堂,只能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磨磨唧唧,永远的苦恼,永远的冤枉怨毒,乃至永远的危殆恐怖与心慌意乱。
这是两种霍然对立的精神趋向、精神面貌,两种心态与表情。君子与小人,分别如白天与黑夜,他们应该是视而能见、闻而能觉、极易分辨的两类人。后者是一种怀疑性、敌视性、恐惧性、迫害性的准精神病态。它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影响一个人与社会与公共生活的关系处理,造成与他人关系的恶化、虚伪化,影响一个人三观的健康与积极,会使这样的人成为家国族群乡里的消极元素。
为什么君子坦荡荡呢?关键是君子的文化自信。自己想得正,反应得正,判断得正,包容、承受、回应、反制得都有理有利有节,合道合理、合乎文明规范,大大方方。这样,他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挑战,他都处于主动地位,处于不败情势,处于堂堂正正、风正帆高悬的状态。
而小人的戚戚忧伤呢,孔子、荀子都说了,病(患)根子在于患得患失、疑神疑鬼,自己欲求的私利没有得到,小人为贪欲不得而憋屈,煎熬受罪。得到了私利,如官职名利,又怕保不住失掉夺走,更是捉襟见肘、动辄告急,比没有得到私利时更不放心,更加煎熬难受。
这要认真选择了。君子一身正气,光明正大,坦白公正;小人洋相出足,漏洞百出,苦不堪言,自寻烦恼。何去何从,还需要多说吗?(作者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原文化部部长)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