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王氏的代表人物,本可挽救汉朝,因其性格功亏一篑
太原王氏,看名字便知道,这个家族起源于山西太原。他们是黄帝的后裔,他们的姓氏“王”来源于爵位。其始祖是周灵王的太子晋。太原王氏的真正崛起是在战国末期。太原王氏十八世孙王翦,其子王贲,其孙王离,祖孙三人皆为秦国名将。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燕、赵、楚三国皆为王翦所灭,秦始皇尊王翦为师,太原王氏从此名扬天下。

今天我要和大家聊的太原王氏的代表人物,相信熟知三国的朋友们都会非常的了解,那就是司徒王允。王允本来是有着大好的机会可以完成他的理想的,可惜因为其性格,最终身死道消。那么王允的理想是什么呢?又为何失败了呢?切听楠哥娓娓道来。

话说公元137年,一个男童降生在太原王氏分支祁县王氏家中。父亲为其取名为王允,字子师。幼时王允天资聪颖,十分好学,深受长辈们的喜爱和赏识。太原王氏是出了名的名门望族,家学渊源。在家族长辈们的影响和熏陶下,王允自小便立志长大后不仅要继承和发扬祖辈的传统,而且还要忠心于国家,为国家谋福利,使东汉振兴。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王允一直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本领。经过不懈的努力,王允便出落为一名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的全才。时人有言:“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王允为人性格刚直、嫉恶如仇。十九岁时,王允做了一名郡吏。在任期间有一个小黄门仗着上面有人,恣意贪污腐败,搞得民不聊生,当地官民是怨声载道。结果王允知道了,直接自己带人捉拿了并依法处死了这个小宦官。经此一事,王允名声大噪,按我们现在的说法当地百姓都称呼他为青天大老爷,这大大坚定了王允秉公为官的信心。
王允为官初露锋芒,不仅赢得了州郡官吏和当地百姓的赞赏和钦佩,而且还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很快,王允便被皇帝招致京城。从地方州郡迁到中央朝廷,王允距离他的理想忠心为国的政治抱负更近了一步。

公元184年,东汉末年著名的黄巾起义爆发了,王允也算是临危受命,率重兵扫平了豫州一带的黄巾军,随后又配合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共同受降数十万黄巾军。然而细心地王允很快在受降的黄巾军中发现了中常侍张让的书信,经查证张让确实与黄巾军勾结。王允大怒,罗列出所有的证据一并上奏朝廷弹劾张让。可惜汉灵帝昏庸,听信张让言辞,不予追究。

张让,一个太监,无耻的小人,在随后的日子里一心想伺机打击报复王允。随后便找了个借口将王允打入天牢,不久朝廷大赦天下,王允又被放了出来,并官复原职。张让一看,你小子怎么又出来了,这还了得,不弄死你难消我心头之恨。于是就又找了个理由把王允关入死牢。还好有朝中的何进、袁隗、杨赐等三公要员继续上书皇上,要求赦免王允。最终王允得以无罪释放。也因此王允只得改名换姓,逃离京城。
不久,大将军何进召回了王允担任从事从郎一职。随着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被杀,汉少帝落入了董卓的手中。公元189年,董卓废掉少帝,改立刘协为皇帝,王允被拜为太仆,不久迁任尚书令。公元190年,王允替代杨彪担任司徒职务,同时兼任尚书令。

董卓进京以后,废立皇帝,奸淫后宫,无恶不作。作为一心想要匡扶汉室的司徒王允是痛心疾首。因董卓势大,王允只好委曲求全,寻找时机,同时不断地联络与他志同道合之人。不久,机会终于来了。王允发现董卓和其义子吕布因为姬妾问题矛盾越来越深。于是王允便离间吕布,后者终于助王允铲除了董卓这个奸贼。自此,汉室重兴的希望再一次出现。

本来王允在除掉董卓后,凭借富庶的关中地区,加上控制汉献帝刘协,王允要是能够笼络接纳董卓麾下精良的西凉兵,再占据汉中、益州,如此我想东汉必会再次振兴。可惜,王允性格太过刚直。由于他不赦免西凉兵,致使李傕郭汜起兵造反,杀入长安。结果,王允被李傕郭汜所杀,王允的政治理想也随着他的死而烟消云散,大汉的最后曙光也彻底的消失了。
以王允的性格,如果是在盛世,绝对可以获得更大的名声及施展空间。可惜在他除掉董卓之后,其刚直的性格得罪了内外朝臣,最后激起兵变,自己身死不说,更葬送了大汉最后一次振兴的机会,真是时也命也运也!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