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弘扬英模精神|王卫新:铁血丹心 无畏无悔的硬汉刑警

2021-03-31 16:59:24来源:腾讯网

打印 字号: T|T
王卫新,59岁,蒙古族,现任巴彦淖尔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自1979年3月参加公安工作,至今已从警整整42年。从潜心钻研到厚积薄发,从意气风发到两鬓染霜,他用42年的时光参与并见证了巴彦淖尔市刑侦事业由简至繁、由传统到现代、由人海战到信息战、科技战的每一步坚定而沉稳的跨越。几乎经历了全市所有的重特大刑事案件的现场勘验和鉴定,多次在凶杀、抢劫、纵火等重特大案件中提取到关键物证,锁定犯罪嫌疑人。从一个年轻的法医成长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百佳刑警”。
 
 
1980年9月,王卫新被组织选派到中央警校进修法医专业,从此与刑警结下了不解之缘。整个警察生涯几乎都在从事与刑事侦查和刑事技术有关的工作,这一干就是整整四十多年,这一干就再也难以割舍。面对残酷血腥的现场、腐败恶臭的尸体、充满毒气的残留物,他都要俯身近观、凑近鼻嗅、上手触摸,整天和尸体、血腥、腐臭、蝇蛆打交道,只有这样才能让现场的蛛丝马迹说话,也只有这样才能还原案件真相让死者安息。他说,42年的刑侦工作的感受就是:刑侦工作是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为自己熔入其中而深感自豪。
 
 
选择刑警就意味着要比别人多一份奉献,多一份担当。意味着半夜三更接到警情命令必须马上起床,哪怕寒冬腊月;意味着刚端起饭碗接到警情必须立即归队,哪怕一口都没有吃;意味着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必须挺身而出,哪怕流血牺牲。时间和速度对破案至关重要, 王卫新必须时刻处于临阵待命状态,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只要接到电话,都要第一时间感到案发现场。2010年3月27日,临河区发生一起灭门惨案,一家5口全部被杀,也是当年全区第一大案,案情疑难复杂、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强、侦破难度极高。王卫新多次到案发现场进行反复勘查、勘验,提取到了关键痕迹物证,通过大量的信息查询和缜密侦查,第一时间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将其绳之以法。
 
2003年“非典”疫情突袭全国,人们谈“非”色变,闭门不出。5月11日,杭锦后旗头道桥魏某某一家三口人死于家中,死因不明。是非典患者,还是他杀,自杀,一时难以认定。接到命令后,王卫新立即赶赴现场,毅然承担了尸检任务,检验中厚重的防护设备影响了我对现场气味的辨别,为了准确认定案件性质,王卫新冒着危险选择与死神碰面,果断地摘下自己的口罩,通过气味辨别,准确认定魏某某一家系误食有机磷农药污染的面粉中毒,排除了“非典”的可能。
 
选择刑警就意味着要比别人多一分坚韧、多一分专注。侦查破案活动是同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过程,尤其是在侦破重大疑难案件时,这一特点体现得更加明显。侦查工作艰苦、繁杂,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有时是一个漫长甚至枯燥的过程,期间要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一个好的侦查员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意志,必须学会坚持、忍耐、百折不回。
 
在侦办2013年乌拉特前旗发生的一起杀人、移尸、焚尸案件中,通过传统勘验现场、解剖尸体等手段未能发现有价值线索,便扩大了侦查范围,在距离抛尸现场1公里左右提取到了三枚犯罪嫌疑人遗留的烟蒂,在烟蒂上提取生物检材当时对于当时来说还是一个短板,为了不贻误战机,王卫新带队一边向专家请教,一边摸索实验,最终成功提取到至关重要的犯罪嫌疑人信息,并比对出了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在没有查明受害人身份的情况下,直接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选择刑警就意味着要比别人多一分坚守、多一分钻研。法医是王卫新的专业,也是他从警的第一岗位,在从事法医工作的那天起,他就暗下决心: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客观为标准,为无罪的人证明清白,让有罪的人受到惩罚。为此,他始终把“精益求精” 作为追求的目标,对每一起案件都仔细地研究,对每一个疑点,都要周密的推敲。法医工作,常人难以体味,可以说饱含了苦、累、脏的极限,不但要经常和爬满蝇蛆、散发恶臭的腐烂尸体打交道,而且近距离观察肿胀变形、相貌狰狞的死者面容,还要仔细查看鲜血流淌,肢体狼藉的凶杀现场,很多人甚至听起来就觉得反胃,更别说是去看、去闻,甚至去接触了。但他说:“法医肩负的是天大的责任,要对得起死者、生者和自己的良心、职责,虽苦虽累虽脏,但摸索的是人世间的正义和公道”。在这样的想法下,他逐渐养成了相对客观理性、严谨缜密的性格,也使他在办理案件中能及时客观准确的掌握第一手资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巴彦淖尔市法医队伍良莠不齐、法医知识相对匮乏与刑事犯罪快速增长现状不相适应,王卫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向领导请缨从旗县区选派技术人员到市局集中调训,将所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大家,先后培养法医师8人、副主任法医师1人。他一直坚持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先后在国家级刊物《科研》和国家核心级刊物《中国法医学杂志》发表了《法医病理学尸检对死因分析的意义》、《颅脑损伤病理分析》等论文。
 
选择刑警就意味着要比别人多一分付出、多一分奉献。在事业与家庭的天平上,王卫新选择将砝码加在事业的托盘上,因此对于家庭,他始终饱含深深的愧疚感。作为儿子他觉得自己愧对母亲,由于平时工作繁忙,没有尽到一个儿子的孝心,可母亲从来没有半句怨言,因为她知道那是儿子神圣的使命,母亲在去世的前几个小时,王卫新因为在乌拉特中旗办案,最终也没能陪年迈的老母亲说上几句贴心话,敬上最后一份孝心,成为了他终生的遗憾。作为丈夫他愧对妻儿,妻子为了支持他的工作,早早地退休照顾老人孩子,为家庭、为他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女儿出生时,他在外地办案,女儿出生7天后他才赶回来,可还没顾上跟妻子说几句安慰的话,又接到去现场的命令,这一走又是三四天。在儿子快要出生的时候,他曾向妻子保证,无论什么情况都要陪在妻子身边,尽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可妻子临产之际,他却在一个专案上连续待了两个多月,给妻儿留下了永远也无法弥补的亏欠。他说,“我何尝不想与亲人共享天伦之乐;何尝不想给母亲、妻儿更多的关爱!但是人民的需要始终像磁石一般牵引着我的心,在内心深处我早已把对亲情的愧疚化作除魔的利剑,化作高昂的斗志,让我一次次的冲锋在前。”
 
 
42年来,始终战斗在刑侦一线,先后参与侦破了公安部挂牌督办“7.11特大爆炸案”“特大系列拐卖越南、缅甸籍妇女案”等一大批复杂疑难大案,打掉了临河区“光头帮”“雄英社”“昊天社”以及全区首例宣判的五原“砂霸”等多个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团伙。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2次,个人二等功4次,个人三等功9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自治区“十大北疆卫士”、自治区公安刑事科学技术专家和自治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全区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百佳刑警。2007年被选举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42年的警察生涯浓缩了他的人生精华,更多的已沉淀为一份历久弥坚的情愫,42年的点点滴滴交织成了最美好的回忆。王卫新依然热血如初,激情满怀!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用加倍的努力回报组织和社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