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五老”宣讲团】王云根——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近日,柯桥区邀请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等“五老”人员,由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区委老干部局、区关工委、区委党校、区教体局等组织成立“五老宣讲团”,广泛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区委全会精神,深入宣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成就、宝贵经验;奋力弘扬柯桥在实践“八八战略”、打造“重要窗口”中的柯桥精神,促进青年一代全面了解柯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激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后浪们知史知理知恩。

今天推出第四期,王云根同志宣讲的《源远流长的鉴湖文化——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柯桥贡献》。
GOOD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王云根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绍兴绍剧团编剧、绍兴县文广局副局长、绍兴县文联主席、绍兴鲁迅文学院院长、兰亭书画院院长、绍兴市柯桥区地域文化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专业文化工作。创作领域涉猎戏曲、小说、影视、书法等方面,各类作品共获国家级、省市级奖百余次。被社会舆论称誉为“文坛多面手”。2017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王云根文集》八卷本。退休后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活动,担任柯桥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志愿者。2014年荣获浙江省委组织部和省委老干部局授予的“浙江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8年荣获浙江省委宣传部和省文礼办授予的“第一届浙江省最美文化礼堂人”荣誉称号。
宣讲全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我们绍兴这方土地,有一个美丽的名称:稽山鉴水。
稽山,是会稽山的简称;鉴水,是鉴湖水的简称。
会稽山的主干溪流,有36条。36源之水,汇入鉴湖,鉴湖之水哺育了生活和工作在鉴湖流域大地上的世世代代绍兴人民。所以,我们把鉴湖美誉为绍兴人民的母亲湖!
今天,我们所在的学校以“鉴湖”命名,称之为“鉴湖中学”。我们为这所学校,以鉴湖命名而感到光荣,感到自豪。由此,我提议,让我们一起来高呼三声:“鉴湖,鉴湖,鉴湖!”
(全场齐呼:“鉴湖,鉴湖,鉴湖!”)
同学们,老师们!
鉴湖,是我们的母亲湖;鉴湖中学,是我们绍兴市柯桥区培养新时代各类优秀人才的重要学校。所以,我们要对源远流长的鉴湖文化,也就是绍兴地域文化,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特别是,2020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会上党中央发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动员令。所以,我们更应该对绍兴地域文化,也就是鉴湖文化,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宣传,传承、发展。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绍兴鉴湖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绍兴市柯桥区的应有贡献!大家说,有没有信心?
(全场齐呼:“有!”)
下面,我分三个部分,与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交流,把文化的概念、我对鉴湖文化的认识,分享给大家。
第一部分是,文化的概念。
第二部分是,绍兴鉴湖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三部分是,如何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柯桥贡献?
01
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概念,按范围大小分类,可以分为:大文化,中文化,小文化。
大文化,是指我们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小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活动领域中的历史地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知识教育等。
文化的概念,按国家分,可以分为:中国文化,外国文化。
在我们国内,按照地域特色分类,可以按古代的地域简称分,例如:湖北的楚文化、湖南的湘文化、江西的赣文化、江苏的吴文化、浙江的越文化、福建的闽文化等。
我们绍兴市,地处古代越地的中心地域,简称“越中”,所以我们绍兴的地域文化,按照地域特色来称呼,就叫越文化,或者叫越地文化。因为我们的山水特色是“稽山鉴水”,所以我们的绍兴地域文化,也常常以“稽山文化”或“鉴湖文化”来指称。
一个地方的文化,有多个名称,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个地方的历史悠久,反映了这个地方的文化积淀深厚。
文化的概念,如果按时代分类,可以分作古代文化、当代文化;古代文化中,有优秀的文化,我们把它称作优秀传统文化;也有无毒无害的文化,还有垃圾文化。我们要继承、弘扬、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抛弃处理垃圾文化。至于当代文化,要靠我们来建设,要靠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根据新时代特点,来努力建设当代的先进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把文化的种类分得更细,如:“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落文化”“社区文化”“机关文化”;“水文化”“酒文化”“桥文化”“茶文化”“竹文化”“兰花文化”“戏曲文化”“书画文化”“宗教文化”与“风俗文化”等。
顺便说一下,“文”和“化”一起出现的历史记载,可在我们古代的《周易》中找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周易》中,“人文”指“诗书礼乐”,它是“圣人”“观察”的对象,圣人肯定人文成果,弘扬人文精神,希望达到教化天下百姓,使得百姓大众都能分享到“文化”成果。
从“小文化”概念,发展到“大文化”概念,从认识“文化”的层级,发展到运用“文化”的层级,这是历史的进步。
大家必须明白,文化的核心、文化的主体是人。有人才能创造文化。人创造了文化,也享受文化,同时也受文化的约束,又要不断地改造文化。我们都是文化的享受者,又是文化的创造者。
大家说,对不对啊?
(全场齐呼:“对!”)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的伟大创造物,是我们整个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这其中当然包括了我们绍兴人民的文化创造,包括了我们绍兴的鉴湖文化。数千年来,越地文化、鉴湖文化不但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光彩,惠及历代炎黄子孙,也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历史与文化。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包括鉴湖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的传播更加迅速,影响也更加广泛。
文化的概念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说说鉴湖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了。

02
鉴湖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鉴湖文化,是绍兴文化的代名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导人毛泽东,曾经为纪念鲁迅八十寿辰写过“七绝两首”。其中第二首是这样: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这首诗以精神文化的渊源,写了鲁迅先生与家乡绍兴历史上的名士陆游、秋瑾一脉相承的关系。
这首诗的首句,由物及人,“鉴湖”“越台”是我们绍兴的代表性景物,“名士”泛指我们绍兴地域在中国历史上为国家进步、民族振兴作出过不同贡献的仁人志士。鲁迅先生就是现代绍兴“名士”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景、情、人融为一体。
第二句中的“忧忡”,即忧心忡忡,形容绍兴历代先贤具有为国为民忧虑不安并舍身相报的美德。“痛断肠”,形容这些优秀人物在国运艰难、危机四伏的年代痛心疾首,力挽狂澜。
第三句中的“剑南歌”“秋风吟”,分别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和反清志士、鉴湖女侠秋瑾的诗作,指代陆游和秋瑾,并泛指鉴湖地域的历代名士。
第四句,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席对我们绍兴的历史文化十分熟悉。“一例氤氲”是什么意思呢?“一例”是“一样、同样”的意思;“氤氲”是古代越地文化人解释“天地”、解释“宇宙”的特有用词,表示原始的浑沌之气,用我们今天的科学术语来说,就是宇宙尘埃,上升形成蓝天,沉淀形成大地。
毛泽东主席在诗中用了古代越地文化人的专用术语“氤氲”这两个字,表明他老人家的古语底子真正非常深厚。
第四句的意思,在承接上面三句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理解为:历代的绍兴名士及其事迹,都一样地留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中。
毛泽东的诗句,赞美鉴湖,赞美越地,赞美名士之乡,核心正是绍兴的文化,赞美创造文化的绍兴人。
同学们、老师们!
在我们绍兴的特色文化中,在大家经常提到的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酱文化、茶文化、纺织文化、兰花文化、书画文化、戏曲文化等种类中,毫无疑问名人文化是核心文化,。
现在我就重点来讲一讲,沉淀在绍兴鉴湖流域的名人文化。以历史时代为纵线,以名人事迹为节点,我来讲10组事例:
第一,远古时期。大禹治水、大禹会诸侯。大禹的精神是“改堵为疏的科学精神”,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大禹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建立规范王朝的伟大人物。
第二,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兴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越王勾践在谋士范蠡和文种的鼎立相助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平息长达37年的吴越之战,为后人留下“卧薪尝胆的精神”。
第三,东汉时期。会稽太守马臻,动员数千民工,冲破重重阻力,造起一个相当于如今36个西湖体量的大湖,这个大湖,当时被叫做长湖、镜湖,后来固定名称,美称“鉴湖”。“鉴湖”的出现,使得绍兴最终成为了富甲江南的鱼米之乡、成为了浙东唐诗之路的核心地域。但在当时,马臻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当然,到第三代皇帝的时候,由于鉴湖的作用非常显著,被称为“大汉皇朝在江南的最大水利工程”,马臻得到平反。
第四,西汉时期。刘宠出任会稽太守,使越地风清气正,官府人员影响老百姓正常生活的现象得到控制。在他离任之际,有一群若耶山老人,前来送行,每人送给刘太守一串铜钱。刘太守感到盛情难却,只在每串铜钱中取出一枚。但离开山阴县地界时,他把所收铜钱抛入江中,留在了会稽大地上,因此被后人美誉为“一钱太守”,成为古代清官的典范,留下钱清地名。
第五,东晋时期。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上对朝廷负责,积极完成会稽地域承担的税赋;下对百姓负责,在灾荒年间,一边果断作主,开仓放粮,一边禁止富户酿酒,解决贫困人家的温饱,控制了灾民逃荒。永和九年,兰亭修禊活动,王羲之挥毫写就“天下第一行书”,使得兰亭成为书法圣地,为我们绍兴留下文化金名片。
第六,唐朝盛世。越州刺史元稹“诗歌换茶”,名士严维和吕伟“茶宴办到城门口”,为越茶名闻天下作出贡献。贺知章隐居鉴湖,李白寻访恩师,为“唐诗之路”的形成拉开大幕。据专家最初统计,《全唐诗》中有1500多首唐诗以越地的人文历史、山水风光和风物特产为题材,留下一批吟咏鉴湖、兰亭、若耶溪、会稽山的名诗佳作。其中,咏吟镜湖及沿湖景区的诗作,流传至今的有大鉴湖72首、若耶溪75首、禹陵10首、兰亭15首、鉴湖之东湖19首、柯亭2首,共计192首,居诗路景点之首;代表性诗人有孟浩然、贺知章、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严维等,几乎囊括了唐代的诗坛名士。
第七,南宋时期。绍兴十八年状元王佐,历任明州、建康和京都临安知府,官至工部、户部尚书,为都城临安(今杭州)的城市建设建功立业。成为后世学子勤奋读书而报效朝廷报效百姓作出榜样。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诗歌,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八,明朝年间。哲圣王阳明,晚年在绍兴开设书院,教书育人,倡导“知行合一”,其学术思想流布东南亚,至今影响国内思想界。明朝有一位布衣奇才,大名徐文长,既是诗人画家,也是戏曲作家,和茶文化研究家。当过师爷,足智多谋,是老百姓世世代代口碑中的智慧人物。其艺术成就影响巨大。
第九,清朝末期。绍兴出了“辛亥三杰”:徐锡麟、秋瑾、陶成章。他们为推翻封建皇朝不惜献身。跟随他们还有一大批仁人志士,其中一位浙江敢死队队长王秉璋,出身于富裕家庭,为了推翻腐朽的帝制,卖光家中的田地房产,捐钱给革命团体,“辛亥三杰”牺牲后,他跟随孙中山搞二次革命,后来也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第十,民国时期。有学界泰斗蔡元培。1916年至192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他兼任中法大学校长。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33年,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抗战爆发初期,蔡元培参与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积极组织发动文化界人士及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蔡元培,为中华民族培养造就了一批新的栋梁。当代大文豪鲁迅的出道,亦承蒙蔡元培的支持。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家”。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蔡元培和鲁迅之所以成为现代史上的杰出人物,这与他们自幼生活在绍兴,从小接受鉴湖文化的熏陶分不开。
以上人物与事迹不仅闻名当时社会,推动社会发展,许多人物流芳百世,至今影响绍兴地域社会、乃至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的甚至具有世界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绍兴地域不仅依然涌现出个人英雄,根据时代条件,更涌现无数英雄群体,其业绩彪炳史册。
在此,我以例举英雄群体的方式,来例举当代绍兴人民的伟大创举:
第一,兴修水利。据水利部门统计,绍兴全市范围内,共有557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13座),2801座山塘。我们现在的柯桥区,是历史上的绍兴县,是典型的“山区、平原、海域”地形,现有坝高5米以上水库山塘630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50座。平水水库、兰亭水库、解放水库是上世纪建成的著名水库。小舜江水库,是21世纪以来我们柯桥区人民通过迁村移民,参与建设的一座市级大型饮用水水库。那么多水库,是我们的先辈们流血流汗所建成;那么多水库的维护和管理,又倾注了我们当代多多少少水利人的辛勤付出,限于讲座时间,我不再展开,总之,在水库山塘的建设中,绍兴柯桥人民出现过一代代的英雄群体。
第二,围垦海涂。当代绍兴人民,从1968年开始到2007年,在北部滩涂上,从大规模人工挑筑到现代化机械施工抛筑,实施19次围涂工程,共围成滩涂面积14多万亩。如今,这方滨海滩涂,又被我们绍兴人民开发成为一片工业热土。围垦海涂的英雄群体中,还有我们的先辈献出生命。具体事迹,我们“五老”宣讲团中的葛美芳先生已有专题介绍,同学们和老师们可以去找找“小柯开讲”的相关专题。
第三,兴商建城。当代绍兴人民把柯桥布市建设成为万商云集的中国轻纺城,把柯桥古镇发展成为绍兴市的又一个城市区块。中国轻纺城市场集聚了各类纺织服装面料、家居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全国首家冠名“中国”的专业市场,目前,中国轻纺城已基本形成了“南部的传统交易区、北部的市场创新区、中部国际贸易区、西部原料龙头区和东部物流配套区”。全球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面料在此成交,与全国近一半的纺织企业建立了产销关系。市场率先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现代金融服务,引导培育技术创新、品牌创建、时尚创造和产业链整合的新型公司化经营模式。
第四,发展交通。当代绍兴人民构筑起现代交通网络,从乡乡通公路,到村村通公路,从省道复线到高架公路,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到地铁建设。形成全方位立体式交通格局。
第五,文旅融合。当代绍兴人民重视复兴历史文化,柯岩鲁镇景区打造成为国家5A级景区,安昌古镇、柯桥古镇景区修复问世。一批美丽乡村横空出世。2017年,根据绍兴市委统一部署,柯桥区对照“党建星、富裕星、美丽星、和谐星、文明星”五颗星的要求,定位“全域景区化”标准,统筹146个村创建,串珠成链,打造党建示范带,把原来一个个“盆景”连片成为了一个美丽“大花园”。
第六,文化平台。自2013年以来,我们柯桥区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功能定位,建设与提升同步、管理和使用齐抓,将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一项为民、惠民、利民的民生实事工程,全域推进、全程管理、全力运行。截至2017年底,全区累计建成文化礼堂132家。
文化礼堂不但有数量,更有质量。柯桥区建立了全省首个文化礼堂共促会例会制,成为促进文化礼堂高标准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尝试;创作全省首支《文化礼堂之歌》,将乡愁唱到海外;设立全省首个“文化礼堂公益金”,专门用于保障活动开展;还建立了全省首个“文化礼堂群文指数”测评体系;还打造了一支由专家讲师、志愿者和“草根民星”组成的“文化管理员”队伍,吸收成员1.5万名,给每个文化礼堂都配备了“智囊团”。有了人才支撑,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赛事年年举办,使得文化礼堂软实力不断提高。此外,以“鉴湖”和“柯桥”名义命名的精神文化园地陆续问世,如《鉴湖》杂志、《柯桥日报》的“蓝色鉴湖”,柯桥区委宣传部和柯桥区社科联等单位联合打造的系列抖音节目“小柯开讲”,线上线下联动,更是把精神文化园地的建设和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推向一个新境界、新高度。
综上所属,无论古代,无论近代,无论当代,源远流长的鉴湖文化生生不息,不仅代表绍兴,也代表中国,影响世界。
大家说,我们的鉴湖文化厉害不厉害啊?
(全场齐呼:“厉害!”)

03
如何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作出柯桥贡献
如今我们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我在前面已经说过,2020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发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动员令。
绍兴市柯桥区委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贯彻中央会议精神,规划描绘出一幅柯桥发展的远景蓝图,从七个方面提出,要在“高水平现代化的区域先行示范之路”上,成为“排头兵”:
一是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二是努力成为科技发展排头兵;
三是努力成为改革开放排头兵;
四是努力成为文化建设排头兵;
五是努力成为绿色发展排头兵;
六是努力成为区域治理排头兵;
七是努力成为美好家园建设排头兵。
“七个努力”的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指标。其中,第四个“努力”,我在这里简述要点如下:
努力成为文化建设排头兵:建设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成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城,逐步成为具有较高文化标识度的旅游目的地,加快构建诗画交融、古今辉映的文化繁荣发展新格局。
柯桥区委已经向全区党员和社会各界,提出了努力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现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已经在新的征程上起步,那么我们作为在校学生,作为在教育界和文化宣传界工作的现职人员,以及包括我本人在内的退休人员,应该如何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柯桥的贡献呢?
第一,我们要反复学习中央精神,切实领会柯桥区的“十四五”行动规划。
第二,我们要积极投身所在单位、所在团体的各阶段中心工作。
第三,我们既要加快提升自己的学识能力,也要敢于创造性地发挥个体所拥有的特长和优势。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在绍兴柯桥,绍兴柯桥是一方人文历史积淀十分深厚的土地,我们为源远流长的鉴湖文化感到自豪,我们是绍兴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是鉴湖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者,让我们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创造新时代的先进文化,一起共同努力!
大家有没有信心?
(全场齐呼:“有!”)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