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王翦:王氏始祖,助秦一统六国
太史公曰: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应侯。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史记》
苏轼说:“善用兵者,破敌国,当如小儿毁齿,以渐摇撼,而后取之,虽小痛而能堪也。若不以渐,一拔而得齿,则取齿适足以杀儿。王翦以六十万人取荆,此一拔取齿之道也。秦亦惫矣,二世而败,坐此也夫。”这一事件,就是王翦攻破楚国用的计。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频阳东乡人,也就今陕西富平人,特产柿饼的地方。从小喜欢学习兵书研习兵事,后来随侍嬴政。被尊为琅琊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始皇八年,皇弟成蛟奉命与副将樊於期攻打赵国,但樊於期蛊惑成蛟临阵倒戈,竟然反攻咸阳。嬴政派王翦前去平叛。王翦于是就派说客前去说服成蛟,后来成蛟也被说动,归降。樊於期跑到了燕国。

成蛟
始皇十一年,王翦受命去攻打赵国阏与,大胜,取得九城。始皇十八年,王翦又受命前去攻打赵国,从上郡发兵,企图一举攻下赵国。王翦用一年多时间与赵国大将李牧周旋,后使用反间计,除掉了李牧。李牧死后,攻打赵国就势如破竹,不久赵国就沦陷,都成为了秦地。

李牧
次年,燕国派使者荆轲入秦,接着就发生了闻名历史的”荆轲刺秦“事件,秦国哪肯善罢甘休,便以此为由,借机派王翦攻打燕国。燕太子丹在易水边兵败,王翦趁机拿下来燕国的都城蓟,随后燕国也入秦国囊中。

荆轲刺秦王
王翦的儿子王贲来年攻打魏国,大胜,秦国又添一魏国之地。到这个时候,三晋——韩、赵、魏已悉数被秦平定,成为秦地。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楚国了。
始皇问将军李信,”我准备拿下楚国,你说大概需要多少兵力?“
李信答:”二十万人足够了“。
始皇又问王翦:”我准备拿下楚国,你说大概需要多少人?“
王翦答:”最少得六十万人。“
始皇帝说:”王将军啊,你老了,楚国有什么可怕的。你看李信将军多年少勇猛!“

始皇帝随后就派了二十万人,李信、蒙恬为将军,南下攻楚。王翦的建议没有得到始皇采用,就称病辞官回乡了。李信与蒙恬被楚人追击,失败而归。始皇大怒,亲自乘车去见王翦,请王翦出山伐楚,王翦向始皇索要众多田地宅院美酒,始皇问:”将军都要出征了,怎么还怕没有钱吗?“王翦答:”留给子孙后世的“。他要的次数太多,以至于身边的兵士都替他担心会不会有点过分了。王翦说:”秦王多疑,现在我几乎带了秦国全部的兵士出秦,不要点儿钱财物资,难道要秦王怀疑我造反吗?“
王翦带兵到楚国,楚国人听说是王翦带兵来了,就倾尽楚国的兵力而战。但是王翦却坚守不出,还命令城中人休憩养生,直到士兵能投出超远距离的石头。这时,楚军因王翦一直拒不出战,而向东撤走,王翦派军一路追击,大破楚军。楚国的城池土地,尽数归秦。
”识众寡之用者胜“,王翦攻楚的计谋正是开头苏轼所说的滴水的道理。收复楚国后,王翦的经历史书没有过多记载,或者他激流勇退,得以善终吧。他的儿子王贲、孙子王离也都为秦国奋勇征战。《史记》云:”贲、离继出,三代无名“。
作为秦统一六国的最主要战将,在始皇帝一统天下后,并没有继续留在庙堂,辅助始皇帝建立大秦基业,而是选择不越始皇帝”雷池“半步,直至死去。或许他深谙官场朝堂之事,此举也算明智之举。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