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位王剛中歷史功績--關於加強王剛中文化研究之我見

王氏族谱王刚中像
王刚中(公元1103-1165年)字时亨,宋代乐平履恒里燕窝村人(今江西省乐平市礼林镇府前村)。南宋重臣,著名丞相。绍兴二十五年(1145年)进士第二名,深得宋高宗、孝宗的器重,曾经被委以龙图阁待制的身份,知成都府兼任四川制置使,成为当时最大的封疆大吏。此后又历任礼部尚书、直学士院兼给事中、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曾与同为乐平籍的著名歷史名人洪晧、洪适同朝共事,同样因不与秦桧同流合污并极力主战反和受到秦桧排挤打压。宋史有传赞其博览强记,检身以法,忠于朝廷,鞠躬尽瘁,为南宋高宗、孝宗两朝皇帝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他的主战反和的政治思想在支持当时以岳飞为代表的众多漢族爱国将领和稳固大宋江山的作用不可估量,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儿时爱读忠臣传”的王刚中最景仰那些为国忠贞不渝的爱国志士,特别崇拜诸葛武侯。王刚中青年时期正处国难当头,适逢中國數千年歷史當中少有的靖康之耻歷史事件,深切体会到做亡国奴之苦,充满着报销国家的爱国热情,极力主张全民效忠朝廷武力抗金收复江山。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北宋徽、钦二宗北去后,赵构(1107-1187年)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1127-1162年在位35年,年号建炎、绍兴)。南宋政权初建,赵构迫于形势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赶走李纲,伙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奸佞小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南宋建立后,由于奸臣当道,抗金势力受到打压,当朝一直处在流亡之中。前朝(北宋)投降金国的奸臣秦桧(1090-1155年),建炎四年(1130年),随挞懒率兵进攻山阳(今江苏淮安)。秦桧择机于当年十月携家眷离开金营,经涟水军水砦,返回南宋行都临安(今杭州)。 秦桧归宋后,标榜自己,自称杀了监视自己的金兵,抢了小船逃回。朝臣多数都认为不可信,由於宰相范宗尹、枢密院李回与秦桧关系历来亲密,竭力向赵构保荐他的忠心,获得赵构重用。1131年2月得宠后的秦桧恩将仇报,想方设法排挤范宗尹致使其罢相。随后秦桧首次拜相,成为极力主和核心人物。1140年在著名抗金统帅岳飞(公元1103-1142年)只用两个多月时间收复江北及中原大片失地,在金国兀术只剩下最后一条路,放弃开封府,准备渡河北遁时,秦桧怂恿高宗一天之内接连下达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班师回朝后又下令收回岳飞兵权,陷害主战忠良,换得屈辱的绍兴和议,割让土地,向金称臣纳贡。1943年归宋的同为乐平籍的宋朝忠臣洪皓(1088年—1155年)也因不与秦桧同流合污遭排挤而罢官。王刚中深知朝廷纲纪污浊不堪,忧虑如此下去或国将不国,要想扭转局面还是只有寄希望于国君纠正弊端。绍兴十五年(1145年) 已近中年的王刚中毅然赴京应考,不畏强权,借机大胆提出革除时弊的对策,深得宋高宗器重,被点为进士第二名(榜眼)。入仕后,金宋交兵之时,面对主战、主和两派严重对立,明知奸臣秦桧是朝廷纲纪污浊不堪的源头,明知主和派占上风,他还是不顾自己的仕途,坚持自己的理念,不符和秦桧,抗衡降金求和,支持“主战”派,坚决抗金,时时不忘收复中原。因此,入仕后的前十年,王刚中受到秦桧排挤,一直在洪州(今南昌市)任儒学教授。
秦桧1155年死后,受秦桧排挤陷害的相继平反回朝,洪晧在秦桧死后次月即恢复原职,可惜还没来得及上任就去世了。王刚中也被召回临安,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著作佐郎、中书舍人,很得高宗重用。孝宗为普安郡王时,王刚中兼王府教授。为了鼓励孝宗上进,“刚中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辩,”在朝纲污浊时期希望培养孝宗明辨是非的能力,为日后整肃纲纪做好准备,可谓教人有方。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四川缺方面大吏,高宗认为"无以逾王刚中矣",遂命刚中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南宋大将吴磷为西部诸军统帅,他的下属姚仲、王彦等也执持符节,称雄一方。对王刚中的到来不屑一顾。王刚中深知作为一位文官要想让战功显赫的帅将信服必须以身作则,执法严厉,军政严明,才能团结一致为国效劳。于是“检身以法,示人以礼,不立崖堑,驭吏恩威并行,羽檄纷沓,从容裁决,皆中机会”,逐渐树立了在四川的威望。直到1161年,时时觊觎南宋江山的金朝视屈辱的绍兴和议为一纸,撕毁淮河、大散关以南地区为南宋统治的约定,金国皇帝决意分兵四路,大举侵宋。高宗得讯后,拜吴璘为四川宣抚使,仍命制置使王刚中一同处置边关军事。而金国西路元帅徒单合喜率军三万,自凤翔(今属陕西)经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入川。年近花甲的王刚中跨一马夜驰200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同时协助吴磷调兵遣将,大败金兵,接着一年多吴璘率军在一路北上川陕收复战中令金军闻风丧胆节节败退,收复了三路、十三州、三军大片江山,在岳飞遭受陷害20年后再一次展示了南宋的抗金力量。旗开得胜后,众人向朝廷论功请赏之时,王刚中已驰回成都。时为王刚中部下的著名南宋历史学家李焘(1115年-1184年)不禁赞叹王刚中"身督战而功成不居,过人远矣"。王刚中制置四川,不仅尽展王者风范,为主战反和力量的提升和抗金护疆,功勋卓著;同时尽显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为日后在朝廷的地位提升奠定了基础。
知成都府其间,“成都万岁池广袤十里,溉三乡田,岁久淤淀,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州人指曰:“王公之甘棠也。”府学礼殿,东汉兴平中建,后又建新学,遭时多故,日就倾圮,属九县缮完,悉复其旧。葺诸葛武侯祠、张文定公庙,夷黄巢墓,表贤瘅恶以示民。”王刚中在参观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的诸葛武侯八阵图遗迹时不禁诗兴大发,怀古900年前的诸葛亮,是为千古绝唱:

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的诸葛武侯八阵图遗址(来自网络图)
弥牟镇孔明八阵图
我稽八阵图,规模载方册。
曷来镇西蜀,夔门观叠石。
赋诗有数字,字字究来历。
进涉汉州西,弥矣镇之北。
平原列堆阜,滩石同一式。
细思作者意,孔明有深策。
高岸或为谷,滩石存遗迹。
江海变桑田,平源犹可觅。
故今两处存,千载必一得。
再歌遂成篇,当有智者识。
滩石八阵图行
我生孔明后,相望九百载。
我想孔明贤,巍然伊吕配。
奇谋勇略夸雄师,大节英风盖当代。
木牛流马何足言,八阵遗踪千古在。
我行已度瞿唐门,长滩石垒差参分。
洪纤高下尺寸等,犹有当年节制存。
四头八尾触处首,敌冲中央两皆救。
握奇如枢运无穷。七纵七擒仍敢攻。
规模黄帝已垂文,后来得者惟将军。
唐宗李靖拾遗意,乐舞旛表徒缤纷。
长江之上石蟠结,江波汹涌石不灭。
使君何事遽划除,一夜风雷吼天阙。
明朝仍旧石纵横,神物护持人已惊。
向来守蜀用此法,谁知石垒真金城。
嗟乎孔明遇不遇,遇则刘公恢大度。
国险地狭民力微,法出万全势未具。
嗟乎孔明以此用於吴,长江内固魏可图。
嗟乎孔明以此用於魏,扫平三分归一篲。
祗应所遇势不同,势既不同功亦异。
嗟乎孔明之心如石坚,欲扶汉室还中原。
事之不就则天耳,安肯俯首从曹袁。
嗟乎孔明如生石不老,后世用兵无草草。
忽然变作六花看,便失本真难按考。
请观叠石韬机筹,江流东去自悠悠。
英豪得此石外指,长与君王靖边垒。
诗中详细的描述了孔明的八阵图的规模、形状、构成,总结了八阵图的巧妙的设计、神奇的变化、巨大的功能,可见王刚中对古代军事政治的潜心研究非常深入,为制置四川,抗金卫国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同时诗中无比崇拜地歌颂了文韬武略忠贞不二的诸葛武侯的伟大,他也一直率先垂范。
王刚中知成都府几年使蜀中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政绩显著,深得民心。孝宗(1127-1194年)即位后(1162-1189年在位27年),王刚中被召为左朝奉大夫。王刚中离开成都赴京上任时,蜀中百姓夹道相送,恋恋不舍,有送至数百里而还者。回临安后历任礼部尚书、直学士院兼给事中、端明殿学士,1164年年底签书枢密院事,1165年三月封同知枢密院事。期间金犯淮,孝宗召见王刚中商议战守之策。王刚中旗帜鲜明的说:“战守者实事,和议者虚名,不可恃虚名害实事。”表明自己的主战反和思想,并奏请具体对策四件: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王刚中从普通学士到地方边疆制置使再到朝廷高官,主战反和的政治思想从未动摇。历史证明,他说的一点都不错。宋金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议和,金国时时都在觊觎这南宋大好河山。只要南宋边陲稍有松懈,只要南宋朝廷、君主稍有软弱,金国就会伺机南侵。他的这一思想在当时对于他自己效忠的南宋来说是最为正确的。与当今所谓的弱国无外交、落后就挨打的外交政治思想不谋而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刚中在福建担任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知州的时候,刚刚走马上任的他亲自提审的一个州所所在地的延平县很不寻常的风花案件。说该案很不寻常的原因在于:案中的这对男女男的叫陈彦臣,女的叫连静女,两人偷情过程中被女方母亲发现后,女方母亲直接捉奸成双的送至县衙,被县令以和奸(通奸)的罪名关在大牢里。根据当时的律法《宋刑统》中 “和奸者男女各徒一年半,有夫者徒二年”规定,这两人至少要强制服一年半的劳役。而案件证据又确凿,除了女方母亲作为人证以外,这两个当事人也当场签字认供。而且两个人自供状在内容上没有出入,在细节上毫无隐瞒,没有丝毫漏洞,在书写上详细分明条理清楚,特别是文字通顺语言文雅,俨然是两个有才华的年轻人。
王刚中不忍将一对年轻人为彼此相爱送去劳役,就亲自提审了这两个人,他先是问这个女的:“你既然供称自幼喜读诗书,那你能不能以‘题竹帘’为题作诗一首啊?”
连静女轻轻的点点头,当场就轻轻的吟出了下面一首诗:
绿筠劈破条条直,红线经开眼跟奇。
为爱如花成片段,置令直节有参差。
王刚中显然对于这首诗很是满意,好一个“为爱如花成片段,置令直节有参差”,他情不自禁的就跟着吟诵起了后面的两句诗。
接着他毫无掩饰刚才的满意心情,回头时看见有一只蝴蝶,黏在了房檐下的蛛丝网上,于是就指着蝴蝶对陈彦臣问道:“你说你饱读诗书,那就以此情景为题写一首诗吧。”
“好的,”陈彦臣说完这句话后,马上就吟诗一首:
只因赋性太颠狂,游遍名园窃尽香。
今日误投罗网里,脱身惟仗探花郎。
王刚中点点头重复着最后一句 “脱身惟仗探花郎”的诗,显然对这句将自己比喻为救人于苦难的青天大人很是满意。考虑到这两个人,男未婚,女未嫁,相亲相爱,又有才气,于是愿做连理,决定网开一面。在稍作沉吟之后,就当场写了一首《陈彦臣连静女案判词》诗作为判词:
佳人才子两相宜,置福端由祸所基。
永作夫妻谐汝愿,不劳钻穴隙相窥。
判决他们两人成婚,随后就当场释放了这两个人。
从这个事例不难看出王刚中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人,关心底层,爱才怜弱。在近千年前王刚中就有突破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婚俗规定的思想和敢于为此违背封建刑律、因地制宜的处置民间案件,戏剧性的以诗对诗,使一对恩爱的年轻人因祸得福。这比上世纪初才开始逐渐倡导的婚姻自由足足早了八百年,堪称典故。
公元1165年六月初六王刚中病逝朝中,时年63岁(次月其担任的枢密院事一职即由洪适接任)。孝宗对王刚中的病逝非常痛惜,赠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谥恭简。并责令赐地官葬,安葬在乐平市礼林镇九林村的山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乐平市文物部门得知礼林镇九林村王刚中墓葬被盗挖,报请省有关部门,1987年4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可惜陪葬品早已洗劫一空,但精美的墓葬壁画还是提高了该墓葬的文物价值,考古人员断定了官葬性质,并对如此精美官场人物彩色壁画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在江西绝无仅有,等级很高,推断为王刚中墓,暂定名九林壁画墓。

王刚中墓中的彩色壁画(局部已经退化)
王刚中墓考古发掘的研究报告刊登资料
随后乐平市有关部门用现代手法实施了保护措施,将墓室加高,用钢筋混凝土盖顶,墓葬一字墙上开了门,便于人们考察参观。并将该墓核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后来欠缺有效保护,局部倒塌多年,至今没有修葺,壁画也因暴露在空气中越来越退化,急需抢修、加强管理。
王刚中为官清廉,在国内外形势恶劣,内忧外患之时,在奸臣当道,多位爱国将领惨遭陷害环境下,凭一腔爱国热情,于自己的仕途不顾力主战守,反对和议,尽忠职守, 实为难能可贵 。升任宰相以后,更是为朝廷殚精竭力,尽其所为 ,精忠报国 。 他的爱国情操、他的尽忠职守的职业道德、他的始终主战的政治主张,在当今中国面临国际霸凌,台独势力猖獗的新政治环境下,更需要激发爱国热情,就此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王刚中从 普通学士到朝廷高官 , 一生中 没有其他嗜好,办完公事之余只是以读书作文为乐。 王刚中一生著书100多卷,其中《易说》、《仙源圣记》、《汉唐史要览》、《春秋通义》在哲学、史学研究上颇有价值。
为了探寻王刚中历史事迹和功绩,笔者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诸如《宋史》之《本纪》卷三十高宗七至卷三十五孝宗三,《传记》之《王刚中传》、《岳飞传》、《吴璘传》、《洪晧传》、《秦桧传》,《宋全诗》,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部分章节,九林壁画墓考古报告,乐平县志,王氏族谱等相关文献、书籍。目前所查阅到的资料虽然记载的有关王刚中的事迹恐怕只是王刚中一生中的沧海一粟,但足以肯定他在中国古代历史名人中的地位。他虽然没有岳飞一样的两个多月统帅大军收复大片江山的功绩,但有与岳飞一样的主战反和的政治、军事思想,并 担任制置,督导和协助边关大将吴磷反金抗战,收复大片江山的功绩;虽然没有洪皓一样的被扣押金国15年不屈不降的经历,但他 有洪晧一样的爱国情怀 ,有不顾自己仕途的前景,拒绝与朝廷奸佞同流合污的品行;他虽然没有马端临一样的长篇巨著,但是他也是一位博览强记,酷爱学习,勤于写作,著书颇丰的文学家,同时还在教育学上可圈可点。
“我生孔明后,
相望九百载。”
我想刚中贤,
也然九百载。
中年榜眼入朝廷,
教授建王盖当代。
反和主战不诣秦。
印证高宗朝政怪。
四川制置督军行,
长驱直入捣金营。
论功请赏君不见,
亮节高风万古存。
为了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建设文化强国的号召,传承和繁荣中华古文化,为了在发掘历史名人的事业中添砖加瓦。为了准确全面的了解王刚中,更多的发掘王刚中文化,为了准确的定位王刚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在乐平市文广局的领导下,成立了乐平市王刚中文化研究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仁人志士,特别是文化历史研究方面的精英,广泛搜集王刚中相关历史史实,加强对王刚中文化的研究,彰显王者风范的魅力,提升江西王氏文化底蕴,让王刚中文化家喻户晓,发扬光大。为国家建设文化强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