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为什么“瞧不上”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
初中的一篇课文叫《小桔灯》,使很多人知道了有一个作家叫冰心,而至于更深入的了解,大概是“民国热”之后。
在民国所有才女之中,冰心算是一个另类,其另类之处在于,她是唯一一个一生没有经历过大挫折的才女,一个世纪以来,岁月静好,一帆风顺。
冰心成长于福建福州的一个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海军军官,母亲是知书达理的贤达人士。
自小就生活在一个幸福、优渥、美好的家庭之中,虽身处狼烟四起、烽火连天的战乱年代,却并未经历过因战争而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
再加之成年之后,长期沉浸在基督教的博爱氛围里,构建了她真、善、美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以至于,在其后来的文学创作上,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博爱的情怀。
她甚至认为,中国之所以长期处于战乱之中,根源在于仇恨与对立,而仇恨与对立必须施以博爱方能化解。
在五四运动期间,冰心发表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繁星》与《春水》两部诗集,每一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真、善、美的意境,为其读者营造了一个纯美至善的乌托邦。

福建省冰心文学馆,冰心雕像
然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民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度地宣扬那几乎不现实的真、善、美,着实有点避重就轻,渲染太平的味道。
是以,同时代的许多作家文豪对冰心的文学作品不屑一顾。
鲁迅给郑振铎的信中,曾写道:“近闻杭州有十余作家遭禁,连冰心在内,奇极!”言外之意,是冰心的作品不够深刻。
好友梁实秋以文学批评者的身份,直截了当地指出:“冰心女士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宜于诗;《繁星》《春水》的体裁不值得仿效而流为时尚。”
与冰心成长环境截然相反的张爱玲看了冰心的文章之后,极为反感。认为冰心所谓的真、善、美只是虚幻罢了。

张爱玲
张爱玲自小生长在没落的封建家庭之中,十岁时父母离婚,随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娶了后妈之后,就当张爱玲是累赘,一言不合就对其就拳打脚踢。
饱受煎熬的张爱玲无法忍受父亲和后妈带来的无尽折磨,遂离家跟母亲同住。
她以为如此便逃离了魔掌,殊不知只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
张爱玲的母亲原本生活潇洒、奢侈,因张的到来,严重影响母亲的生活品质,张母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也认为她是一个累赘,趁张爱玲在香港大学求学的时候,不辞而别,跟随另一个男人去了欧洲。
之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靠的爱人,以为可以厮守一生,最终却还是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冰心: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从小颠沛流离,一生都在被抛弃中度过,青年时代更是亲身体验到战争的恐怖,这一切都让张爱玲形成极为悲观的人生态度。
这与家庭美满、感情生活和谐的冰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两人如同不在同一个世界一般。
故而,当张爱玲看过冰心的文章和本人之后,很不厚道地恶心起了冰心:“冰心的清婉往往流于做作,与其容貌极不相称。”
与张爱玲交好的苏青也曾嘲讽冰心:“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的文章了。”
正所谓:不同的人生经历,塑造不一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论才华、容貌,冰心可能不如张爱玲、林徽因等人。
但,论幸福指数,冰心几乎可以秒杀同时代的女作家。
冰心的一生岁月静好从未经历大风大浪,幼年时生活在万般宠爱之中,成家之后与丈夫吴文藻的感情幸福美满。正如她自己所说:“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我相信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