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从解读许国公墓志铭揭秘王言之父为王摶

2020-09-11 08:46:56来源:黔江王显琼

打印 字号: T|T
      许国公墓志铭原文如下:公姓王氏,讳言,字正音,其先出自汉谏议大夫吉之后,由琅琊徙魏州,至公之曾大父鐬唐为谏议大夫,大父博昭宗朝左丞相,父依配白氏,乾符壬寅八月十八日生公於魏州,公负奇才,忠愤激烈,当念祖宗耻未雪原,奋不顾身,然未膺一命口,过四旬,乾宁元年中进士,又二年授滑州黎阳令,天佑间,黄巢作乱,公固守黎阳,贼巢往来蹂躏几年,兵民错离,苦心调剂于群情,颇宜平贼镇抚。至唐末,公遂隐家不出,入山课耕种,训儿孙,退休林下者又数十年,其间陟岵之哀,雁断之痛,鼓盆之悲,公教子成名为国老重臣,真称隐君子匹哉。广顺三年二月日没世,享年七十有三,配姚氏,子二人,孙三人,曾孙六人,其嫁娶皆名阀巨族,具在状中不再述,衣冠蝉联,子孙蛰振,是可以观德矣。桑维翰撰
      一、桑维翰简介:桑维翰生于 898 年,死于 947 年,字国侨,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臣,石敬瑭卖国的帮凶。
      二、桑维翰与王彻的关系:据清朝徐松撰登科记考第二十五卷九百四九页至第九百五十二页记载,“同光三年,今据礼部奏,所放进士符蒙等四人,既慊舆情,颇干浮论,须令复试,俾塞群言。 况王彻体物可嘉;属辞甚妙,细披制作,最异侪流。其王彻改为第一,桑维翰第二,符蒙第三,成僚第四。”据宋史·王佑传,“祖言,大名莘人。父彻,举后唐进士,至左拾遗”可知王彻官至左拾遗。因此桑维翰与王彻为同学关系。
      三、王彻生于 892 年,卒于 942 年,举后唐进士,官至左拾遗。
      四、墓志铭中时间,乾符壬寅,考乾符年间为 874 甲午年至 879 己亥年,并没有乾符壬寅年,向前为咸通庚寅 870 年,向后为中和壬寅 882 年。考唐昭宗乾宁年间为 894 甲寅年至 897丁巳年。考天佑间为 904 甲子年至 906 丙寅年。考广顺三年为 953 癸丑年。
      四、墓志铭中曾孙指王懿、王旦、王旭等。王懿生于 954 年,王旦生于 957 年,王旭 960年。
      五、《谨按家谱序》载,述始祖大献公与唐乾宁相昭逸伯仲也。乾宁相王博,字昭逸,一云摶,字元寿。揆厥所先,盖由来远矣。胡马饮洛,晋龙渡江,天将昌东南,旗盖之运。其间必有表匕英伟者出而翼辅之,功名事业相望史策。唯吾宗为江左第一盛事。推原吾宗世系实自王导迁江左始。相彼淮水,或有借是以占其必然者,殆天也衣冠道尽子深复载之。比绵匕延匕后嗣克实其家。隋唐以来接踵相躡。吾姓始祖伯仲之出处也,所系岂末乎哉。仲氏出而伯也相,伯氏逐而唐遂亡,岂非天欲显吾宗使不与五季之乱耶。抑吾家青氊将复远东南之旧耶,不然公胡为自杭而寓于斯也。五季僣乱,唯吴尚仍天祐号汴师,三败于淮。伪梁其何如者,则公以子若孙不辞吴之墨制拜官者,岂苟然哉。忠义王家后必蕃大,今以时考之则可矣。枝匕芳植,吾公其不远复故外,自唐谏议鐬以下则依家谱叙次,自谏议以上则谱江左世系,以原盛事,若夫遥匕华胄,其始琅琊一派也。太原其又一派也。他日当采而述之以续家谱。今兹未能。裔孙从政郎淮西转运使司斡办公事暂护印深百拜谨书。
      六、五代文钞载桑维翰《黎阳府君像赞》载,公之先系出太原,嬴秦乱离避居琅琊,及江陵之变,家于渭南,三世相唐,衣冠轩冕,甲于海内,后遭蓝田之祸,遂占籍东京,公之固守黎阳也。筹画乱略有条有理,洁己治民,囗有政绩,屡遭国变,隐居魏州,课子成名魁,天下是可以观公之德矣。赞曰,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公也肇名臣之业,开元老之勋,前固有所承,后亦有所继,美莫美于公矣,盛莫盛于公矣,岂特理琴堂而施雅化,绩奏黎阳敷德政而声洋溢,名推彤管已哉。今瞻遗像,遐想其人,钦仰仪容,欣思其泽,继继绳绳,遐哉勿替。长兴四年题
      七、分析以上各条,据桑维翰死于 947 年,许国公墓志铭应撰于 948 年前。据王彻卒于 942年,许国公墓志铭应撰于 943 年前。据王彻生于 892 年及乾宁元年即甲寅 894 年,王言不可能生于中和壬寅 882 年,哪有十岁生子十二岁中进士的,故应生于咸通庚寅 870 年或咸通己丑 869 年。再据广顺三年为 953 癸丑年卒,有曾孙六人,曾孙指王懿、王旦、王旭等,王懿生于 954 年,王旦生于 957 年,王旭 960 年。王言终时还没有曾孙呢。再者桑维翰与王彻是同学关系,王彻请桑维翰为父王言撰像赞及墓志铭是情理之中的事,也更精当。从曾孙六人看,应为王旦当宰相后封王言为许国公及定谱时的墓志铭,并非桑维翰所撰的墓志铭原文。再据书家谱序中载,谨按家谱序载述始祖大献公与唐乾宁相昭逸伯仲也,乾宁相王博,字昭逸,一云摶,字元寿。故墓志铭中的王博即王摶无疑,因此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王摶只有倜倓伦三个儿子,并无第四子依即言的记载也就不言而喻了。再据桑维翰题黎阳府像赞的时间为长兴四年,故墓志铭中的广顺三年应为应顺三年即长兴三年即 933 年。至于墓志铭中“公姓王氏,讳言,字正音,其先出自汉谏议大夫吉之后,由琅琊徙魏州,至公之曾大父鐬唐为谏议大夫,大父博昭宗朝左丞相,父依配白氏”的记载,考山东琅琊王氏谱牒会长王晓家提供的材料,王摶生于 840 年,王言生于 869 年,从年龄上王摶与王言恰好构成父子关系,即王依即王言字正音无疑。将一个人当两代人来写,这在王摶长子王倜后裔世系中也有同样的写法。考王国栋撰王氏宗谱记载为“摶生倜,倜生岳,岳生永,永生景图,景图生贽,贽生准,准生珪”。但考华阳县志明确有“永字景图,永生贽,贽生准,准生珪”的记载。再考宋庄绰撰鸡肋编中有“岐国公王珪在元丰中为丞相,父准,祖贽,曾祖景图”的记载。故两世系将一个人当两代人来写,都是蓝田之祸引起的。
      八、综上所述,复原桑维翰撰黎阳府君墓志铭应如下:公姓王氏,讳言,字正音,其先出自汉谏议大夫吉之后,由琅琊徙魏州,至公之曾大父鐬唐为谏议大夫,大父博昭宗朝左丞相,父依配白氏,咸通己丑八月十八日生公於魏州,公负奇才,忠愤激烈,当念祖宗耻未雪原,奋不顾身,然未膺一命口,过四旬,乾宁元年中进士,又二年授滑州黎阳令,天佑间,黄巢作乱,公固守黎阳,贼巢往来蹂躏几年,兵民错离,苦心调剂于群情,颇宜平贼镇抚。至唐末,公遂隐家不出,入山课耕种,训儿孙,退休林下者又数十年,其间陟岵之哀,雁断之痛,鼓盆之悲,公教子成名为国老重臣,真称隐君子匹哉。长兴元年二月初一日没世,享年六十有二。长兴三年题。
       黔江王显琼再谨识 2020 年 8 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