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舟山小柯梅王氏与王守仁

2019-07-25 13:54:41来源: 庄世维 叶湑 依娜 川黔王家大院

打印 字号: T|T
       柯梅是一个村名,位于白泉镇的西北部柯梅社区。柯梅村分大柯梅和小柯梅,村民大多姓王。定海人叫地名老是会变音,比方说把叉河叫成了“采岙”,把柯梅叫成了“姑母”。小时候我曾听到老人说起“小姑母”地名,觉得十分新鲜,认为这个古怪的地名一定是个非常遥远而偏僻的地方。其实从现在角度看,交通发达了,去小柯梅也非常便当的,从定海经东皋岭隧道后,再上73省道进入白泉界向北,在柯梅岭隧道口南侧右拐就到,不算偏僻。
小柯梅王氏有“孝友堂”宗祠。据现年60岁的村民王品海介绍,王氏祖籍山西,后迁余姚,分支于慈溪,约于明天启年间迁定海柯梅。后来子孙繁衍,不知哪一代的祖先兄弟分家,据说这两兄弟不是很和睦,分家后不愿住在同一村。后来老大住的地方叫大柯梅,小房住的地方就称小柯梅。相隔虽不远,但也隔了一座小山。小柯梅村后有一座山叫天岗,产权属大柯梅所有,大柯梅村一族死了人,便会抬着棺材经过小柯梅村去天岗安葬。小柯梅村人认为不吉利,因为有些死者死于瘟疫怕传染,不让路过,两家长期打官司都解决不了问题,小柯梅村民于是在村口筑了一条石地袱(门槛),又用一块巨石将村路堵了,自己村民进出宁愿走小道,后来大柯梅村的族人就只好另辟道路通行了。
令人惊奇的是,这事尽管已隔了上百年,但至今进入小柯梅村口,一条光洁宽阔的水泥大道正中央,赫然露出一块突兀的巨石,那就是当年堵路之石,由于这块石头的存在,以至于走路或行车极不方便,夜间常有自行车或电动车路过被绊得人仰车翻。但小柯梅人说过,这块石头是动不得的,祖先为此打了十几年的官司才打赢的,宗谱上都记明了的。
王氏之所以出名,据说与中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有关。王守仁生于成化八年(1472),卒于嘉靖八年(1529),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谥文成。隆庆年间追封侯爵。王守仁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战功也是很有名。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那么白泉镇小柯梅王氏与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有什么关系?据民国十六年始迁柯梅十五世孙顺奎公在续王氏谱时在匾额上记载:
窃吾族由越郡余姚龙泉山分支于慈溪之长石桥,历有年所及。有明天启元年,由守夫二世五房公迁居定海北乡白泉庄之小柯梅村,举讳万四公为始祖。兹于祠内悬挂匾额昭示行第,用垂后世而明系统……
上述记载中有“守夫”字样。王守夫和王守仁是兄弟或从兄弟关系,记载中的王守夫之“二世五房公”,即万四公,是迁定海小柯梅的始迁祖。说明柯梅村的先祖与王守仁族脉非常接近。据小柯梅王氏族人说,清代时慈溪曾有王守仁族人多次前来定海寻亲。
 
这块匾额接着还写道:盖恐年湮代远,稽古无从,益以支派蕃衍散居异地,则世次或有混淆,尊卑必难分别。然考高叔祖讳良表公遗册所载,已定有“万子守夫茂尚良文嘉士忠理”十二世,是殆与余邑所示者悉相吻合。嗣后,虽经某公续识“正言顺”三字,后又续“信恩奕世富德宏隆”八字,则与其他任何支派不相联络。今因前续谱行已将完全承,分居本邑仓河底宗长正惠公□命委奎为再撰者,忝在嗣孙,义不容辞,爰乘暑假课读余闲,敬撰六十四字,非敢续籍,免紊乱而已。
敬将续拟谱行列举于后:文嘉士忠理正言顺信恩奕世富德宏隆安邦定国名位必崇作善迎祥开业元功以孝行道大成亨通荣光毓秀瑞庆联同有志于学乃可敦伦祖述宪章载芳恒春克绍康济驭贵秉钧五福裕后式如维新中华民国十六年荷夏三安区立第三校假后三日第十五世孙慧僧顺奎敬识金湖居同宗怀丰行镐敬书这块匾额,如同村口的那块巨石一样,被小柯梅村王氏族人精心保护,至今仍悬于“孝友堂”宗祠内。我们对照1994年版的《定海县志-姓氏》,可以在第134页找到相关的记录。孝友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曾被集体征用办过大食堂,“文革”期间几被捣毁,只是由于村民悉心保护才得以幸免,现在已经后人修葺,并备有桌凳灶具,族人操办婚丧喜事,都会在这里举行。不过王品海说,现在小柯梅王氏支脉不旺,且许多年轻人象其他偏僻村一样,都去大城市谋发展,宗祠的募助基金非常单薄,修缮已十分困难。
小柯梅王氏这一族,像大多数舟山岛民均为大陆移民这一特殊族体一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定海乃至舟山的先祖均来自于浙东沿海大陆一带这一史实。只是王氏先祖王守仁是一位国内外名声显赫的人物,他为王氏一族并为定海的史迹带来一抹亮色。
 
舟山小柯梅王氏与王阳明关系考证                                        
 
文 /王叶湑
 
摘要:舟山小柯梅王氏是舟山的大姓,其宗谱中有记录称王守仁为先祖,但其相关记载的真实度仍然存疑。因而,本文结合王阳明生平、地方志以及王氏宗谱等资料进行研究,对小柯梅王氏与王阳明关系进行了初步考证。
 
关键词:舟山;小柯梅王氏;王阳明
 
舟山是我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舟山群岛新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群岛新区。舟山市所辖定海区白泉镇和合村柯梅社区,有一王氏宗祠“孝友堂”,宗祠内有一匾,为民国十六年始迁柯梅十五世孙顺奎公在续王氏谱时所撰,记述了族脉所自和辈分排行。支派蕃衍散居各地,主要有舟山市内的白泉、北蝉等地,以及嘉兴、上海、福建等省内外及境外。
 
宗祠并存有《小柯梅孝友堂王氏总宗谱》,该宗谱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 )始修,民国十六年 (1927年 )重修, 1985年重新整理,成现谱。谱载:“王氏祖籍山西太原郡,系余姚龙泉山分支。于明天启元年 (1621年 ),由“守夫”两世代五房公迁居定海白泉庄小柯梅,奉讳万四公为始祖”。现存排行为“万子守,夫茂尚良,文嘉士忠,理正言顺,信恩奕世,富德宏隆,安邦定国…”,共 87代。
 
盖因宗谱记载中有“守夫”字样,传说柯梅村的先祖与王守仁族脉非常接近。宗谱中还记载“万四府君,子孙王华,明成化年间,辛丑科状元。本族第二房祖先王守仁,明朝正德二年兵部主事”云云。据小柯梅王氏族人说,清代时慈溪曾有王守仁族人多次前来定海寻亲。宗祠内挂有王守仁画像,尊为先祖。此段记载是否可信?值得考证。
 
一、王守仁(1472—1529年 ),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封新建伯,后追赠新建侯,谥号文成。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龙泉山是王阳明的出生地,也是曾经读书、讲学之处。明弘治十八年(1505),王阳明回忆故园山水,写下了《忆龙泉山》:“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昼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据宗谱记载,小柯梅“王氏…系余姚龙泉山分支”,与王阳明同宗,当属可能。
 
二、舟山始称昌国,明洪武二年(1369年 ),朱元璋下诏撤废昌国县后,史书开始称昌国为舟山。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刻本《宁波府志》则在“沿革”中明确指出“翁山,今舟山是”。而明天启年间出版的《舟山志》,更是证明了“舟山”一词作为地名的事实。因而在王阳明那个年代,舟山已经成为一个地名。
 
明清两代,为王阳明作传的有许多,但出现“舟山”一词的,唯有一处。据清朝查继佐所著《王守仁传》,为逃脱大宦官刘瑾的暗杀,“…守仁佯置衣履江岸,题诗其
 
处,若投江死者,得以免。附海舟舟山,为飓风漂闽,有道士收之[1]…”。按照字面理解,也无到过舟山的确凿证据。王阳明与诸文友同游上虞、奉化、台州等地,留有大量诗句,也未见“舟山”、“昌国”字样。可见,王阳明本人应未曾到过舟山。
 
三、按照宗谱所载“万子守夫,茂尚良文…”的辈分排行,“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 ),由“守夫”两世代五房公迁居定海白泉庄小柯梅”,传至今日,相隔约四百年。后代已有二十余代,至“富德宏隆”辈,每代约二十年,应属可信。
 
四、据小柯梅王氏宗谱所载,万四府君,有子先、子标、子姓三子。其中二房子标独子守仁、孙世夫、有夫,曾孙茂显、茂志、茂立。查王阳明祖父为王伦,字天叙,号竹轩公,未见有称万四府君者;父亲名华,字德辉,又称龙山公。阳明为长子,其兄弟有守俭、守文、守章;后代子孙有正宪、正亿,承勋、承学、承恩,先进、先达、先通,业浩、业洵、业弘[2]……,究其后代的辈分排行,应是“守正承先业……”,与小柯梅王氏宗谱所载“守夫茂尚良…”已是大相径庭。
 
又,“守夫”两世代五房公于明天启元年 (1621年) 迁居定海时,已在王阳明离世 (1529年 )约百年之后,认为王阳明是万四府君之后代,并与“守夫”两世代为兄弟叔侄关系,谬矣!
 
五、结论
 
王阳明本人应未曾到过舟山。《小柯梅孝友堂王氏总宗谱》所记载“万四府君,子孙王华,明成化年间,辛丑科状元。本族第二房祖先王守仁,明朝正德二年兵部主事”云云,当属谬误,宗谱所载之王守仁或另有其人,应非王阳明。小柯梅王氏先祖“系余姚龙泉山分支”,是否与王阳明同宗,有待进一步考证。
 
参考文献:
 
[1]查继佐 .王守仁传,王阳明全集 [M].线装书局,2012:18.
[2]张廷玉 .明史王守仁传,王阳明全集 [M].线装书局, 2012:12. 
附:小柯梅孝友堂匾额有关文字摘录
 
窃吾族由越郡余姚龙泉山分支于慈溪之长石桥,历有年所及。有明天启元年,由守夫二世五房公迁居定海北乡白泉庄之小柯梅村,举讳万四公为始祖。兹于祠内悬挂匾额昭示行第,用垂后世而明系统。
 
盖恐年湮代远,稽古无从,益以支派蕃衍散居异地,则世次或有混淆,尊卑必难分别。然考高叔祖讳良表公遗册所载,已定有“万子守夫茂尚良文嘉士忠理”十二世,是殆与余邑所示者悉相吻合。嗣后,虽经某公续识“正言顺”三字,后又续“信恩奕世富德宏隆”八字,则与其他任何支派不相联络……
 
(作者单位:浙江舟山普陀中学)
 
 
 
白泉柯梅孝友堂王氏宗祠                                                      
2009年11月27日 16:39  定海新闻网 
作者:王依娜
 
 
 
我老家在定海区白泉镇和合村小柯梅,后因建制变化,村并社区,现已是柯梅社区。社区办公楼东北方向的一处小坡上,一棵树龄近160余年的朴树正挂着“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牌”护身符,枝繁叶茂,绿荫如盖,主干高耸,似乎在诉说着它曾见证过这个村的一段历史。73省道白泉到干(石览)西码头这段道路中的柯梅岭隧道就是以此地为名。
 
王氏宗祠“孝友堂”就坐落在柯梅社区小柯梅路三弄8号至12号之间,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是我们第十五世祖先遗传下来的财产,经过历代祖先多次维修,仍原样留传至今。最近一次维修在2006年4月。祠堂,农村里通常叫祖堂,这也是上了年纪的人常说的“大祖堂”。记忆中的祖堂,是办自己家族成员婚丧喜事的主要场所。祖堂内外,人来人往,忙忙碌碌;鸡鸭鱼肉酒菜满筐,桌椅板凳齐放置。小时候的我爱混热闹,只知道大人们叮嘱,吃饭时间到了就到大祖堂里吃饭;后来渐渐懂事,才理解到办婚事时迎接新人那种喜气洋洋的喜庆气氛和送逝去亡者时肃穆悲痛的心情。
 
在农村,一般一个姓氏、一个家族都有祠(祖)堂。原以为我们村的祖堂与其他村的没什么差别,主要也是承办婚丧事,祭祀祖先,外地子孙入堂等。想不到我们的祖先竟与明代著名的余姚王氏有关联。在我工作后,随着各方面接触的增多,业余学习中知识的积累,了解到我们王氏家族的一些历史,这才知道祖堂的正式堂号叫“孝友堂”。堂号是祠堂名号的简称。从我国的传统文化来看,姓氏代表宗族,名字代表个人,而堂号则是姓氏的延伸。堂号既是一个宗族特有的名号,也是区别于外姓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中可以体现宗族的血统、历史及荣誉。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单位看到了《白泉镇志》。我想,一般人都会对自己的家乡、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对其中出现的人、事、物会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留心。当翻开《白泉镇志》后,我马上找到了和合村小柯梅相关的章节、文章。果然在“白泉镇姓氏渊源世系”①与“宗谱摘录”②中,有相关王氏来历的记述。后来,在参加几次同族堂兄们的婚宴时,才仔细地注意起这孩提时代早就熟悉的祖堂。四间房子朝南,檐阶、道地现都已浇成水泥地。檐阶四周还用红色的木栅栏围了起来,中间留有一扇活动门,便于开关。悬挂于正堂门前上方的一匾“孝友堂”,镀金色的字体,在阳光照耀下熠熠发光。三间正屋,正屋外上方屋脊处,从东到西镌刻着“保我子孙”四个字,屋脊中轴处还刻着“福、禄、寿”三星小雕像。最东边是一间辅助用房,伙房,主要为了方便办酒席的族人。里面有各类炊具及办酒席需要的其他用品,凡是本族子孙,都享有在“孝友堂”办酒席的权利。在中间正堂西侧的墙壁上,我看到贴着一张简要介绍先祖的打印纸。其中“王守仁,南京兵部尚书”等字样让我回想到这是历史教科书上曾学过的,心里惊了一下,想不到我们的祖先还是著名历史人物。
 
今年,我在本族一位长者家中有幸看到了修订于1985年5月的《小柯梅孝友堂王氏总宗谱》。谱载:王氏祖籍山西太原郡,系余姚龙泉山分支。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由“守夫”两世代五房公迁居定海白泉庄小柯梅,奉讳万四公为始祖,从天启元年至今已有388年历史。清初被遣,康熙年间展复后,第五代“茂”字辈祖先复回故里。王氏孝友堂共分五大房:大房、第二房、第三房、第四房、第五房,主要聚居在小柯梅、贺二房、庄前、林家岙、塘夹岙、小支等白泉镇内,还分布在我市的北蝉、干(石览)、沈家门、朱家尖、东极、长涂以及嘉善、嘉兴、上海、福建等省内外及境外。该宗谱由王尚进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始修,第十三代宗长王正惠命委王顺奎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重修,王长根于1985年重新整理,成现谱。原谱遗册中已定有“万子守夫,茂尚良文,嘉士忠理”,此十二代排行与余姚所示者悉相昭合,后接续“正言顺”三代排行。后因排行将用完,恐后人不知先事,长幼无序,又续了排行。现存白泉镇小柯梅孝友堂王氏的排行为“万子守,夫茂尚良,文嘉士忠,理正言顺,信恩奕世,富德宏隆,安邦定国,名位必崇,作善迎祥,开业元功,以孝行道,大成亨通,荣光毓秀,瑞庆联同,有志于学,乃可敦伦,祖述宪章,载芳恒春,克绍康济,驭贵秉钧,五福裕后,式绪维新”,共87代。
 
现小柯梅王氏子孙,“顺信恩奕世富德”7代同村,目前已传至第21代。看着这排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辈分,以前有点搞不清楚的事便一下子明了。我看到了爷爷、爸爸的辈分。上几辈的名字中,一般都能看出辈分。而像年轻一代,我与几个堂兄妹中已看不出辈分来,但我属“富”字辈,是第20代,说明我家的辈分比较小。同时,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年纪与我大小差不多的孩子,爸妈常说,按辈分,都要叫他们阿姑、叔叔甚至阿公、阿婆。原来这都是辈分的缘故。我也明白了每年清明、春节扫墓祭祖时,看见的那些坟碑上刻的字,也是辈分的显现。
 
宗谱中还记载着王氏祖先中登科扬名之事。如“万四府君,子孙王华,明成化年间,辛丑科状元。本族第二房祖先王守仁,明朝正德二年兵部主事;正德四年,疏救戴铣,下狱廷杖,后谪贵州龙场驿丞”。对于宗谱中提到的两位先祖的事,我曾在书籍中有所了解,随后则更加关注。或许因原谱曾遗失的缘故,时间记载上可能与历史有所出入,我不是历史学家,无法具体考证,但其人其事其因都曾在历史上发生过。从历史书籍上得知王华是王守仁的父亲,父子俩是明代王姓历史舞台上引人注目的人物,尤其是王守仁更是名扬天下。
 
王守仁(1472—1528年或1529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筑室读书于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封新建伯,后追赠新建侯,谥号文成。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清代学者朱彝尊曾说:“王守仁的勋业、气节、文章,都是世上第一流的。”他学识渊博,于诗文、经史、兵书、术数、佛道、百家之书无所不读,是少有的在多方面取得成就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坎坷,但有着坚定不移的道德信念,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
 
王守仁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观,创“致良知”说,这对破除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强调实践有巨大的作用和现实的意义,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阳明哲学远播海内外,不仅在我国,而且在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终其王守仁一生,他的人生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父亲王华是状元,但他科举也是几次落弟,最后才中进士。后因抗疏救援戴铣,开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正德皇帝,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谪贬为贵州龙场(今贵州修文县)驿丞,一住便是三个年头。他从聚落千万家的京城,陡然降落到偏僻、荒萦、冷漠的龙场,乡关万里,以忠获谴,不由得产生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悲愤感,仿佛由“天堂”坠入“地狱”,但他不“戚戚然”。历史上的名人、伟人,他们取得成功,或许就是因为他们比常人更能面对挫折、困难,更能坚持到底,勇敢地走出其中的阴影。英国诗人雪莱说过:“冬天来了,春天会远吗?”所谓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王守仁用“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面对残酷的现实,走上一条艰苦、独特的道路,龙场顿悟,从而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成为他学术思想的新开端。这偶然中的必然,是他当时的处境与不戚戚然心境迸发出来的思想之火。
 
他一生中写过许多文章,被收入《古文观止》作范文的有三篇:《尊经阁记》、《象祠记》、《瘗旅文》。
 
在那篇千古不磨的《瘗旅文》中,王守仁对与自己毫无瓜葛的吏目三人之死,评述所闻所见,颇富深情。激情所致,一气呵成,哀吏目客死他乡的悲凉,读后莫不黯然垂泪。文中他提到的“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③,处于逆境而不作“戚戚也”,表现出他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坚强意志。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位知识分子,这是相当达观的态度。
 
王守仁虽然是文官,但其所表现出的军事才能又非一般将帅所及。一介儒生,指挥千军万马若提笔研墨,平定南方民变及明宗室朱宸濠叛乱,一时被誉为“大明军神”。在中国历史上,以文人而善于用兵,身兼哲学家的人并不多。《明史》评:“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④一位大师说过:中国人是世界上唯一的这样一种人——我们把祖先永远背在肩膀上,不管走到哪里,永远跟随祖先在一起。国人祭祀祖先,就是为了告诉活着的人:慎终追远,不能忘本,是因为祖先一点一滴的努力才有我们的今天。
 
通过对宗谱的了解、宗祠的祭拜,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铭记祖先的勤本职、守法纪、诚读诗书、循规蹈矩等一些健康向上的家训、族规。作为后代的子孙,要敦亲睦族,团结合作,以先祖荣誉为典范,奋发上进。在人生旅途中,若能取得鲜花、掌声等,为家族博得荣誉,为宗族荣誉添砖加瓦,当然好。但是没取得些所谓的成绩,也不必羞愧、自责,这世界毕竟是普通人多。只要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萎靡、不颓废,不给家族丢脸、不给祖先抹黑,偷鸡摸狗,作奸犯科,我想这或许也是对祖先最好的祭祀。
 
熟悉我们村历史及现状的一名邻村老干部,经常说起小柯梅这个地方可是人杰地灵之处,出了不少能人贤士。确实,我所了解的从我们村走出来的不少乡贤,都积极地为一地区、一行业的工作尽心尽职,或许是先祖那“正直、勤学、高风、亮节”的遗风深深地烙在一代代子孙的心底吧!
 
注:
①《白泉镇志》第72页;
②《白泉镇志》第94-95页;
③《古文观止》岳麓书社出版2008年3月第5版第722页;
④ 《明史》卷一百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清·张廷玉等。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