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宗祠文化丨祠堂:中华民族的根基,炎黄子孙的灵魂归处

2019-06-18 09:09:20来源:武平王氏宗亲

打印 字号: T|T
    家族祠堂,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的延伸。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
    在我国古代,把始祖庙叫做“祖”,始祖之后历代先人的庙叫做“宗祠”。
    我国历朝历代以及至今之宗法制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享有建立、奉祀历代宗庙的特权,被称为“宗子”,他的弟兄们则被称为“别子”、“支子”或“庶子”,仍属于原有的家族,到曾孙的后代,已满五代。
     古时奉行“五世而迁”,这时就要从宗子之族分出,作为一个家族的分支,另建祖庙。奉祀支子的庙叫做祖庙,标志这一分支的始祖;支子的后代子孙另立宗庙,以标志这一分支从哪里来,那么这同祖庙的一支就称做“一族”。
    所谓家族,又称宗族,是同一个男性祖先的后代世代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
    奉祀同一宗庙的家族分支,是以宗庙为中心聚集起来的人群,它是以血统为标准划分的。
    古时,在大小城镇,凡大家族都设祠堂,以供奉祖先和进行议事,由族长主持。
    祠堂的建制并无明文规定,规模也有大有小,一般正厅为供奉和议事场所。讲究的祠堂多利用木雕、砖雕、石雕等作为建筑装饰。
    祠堂一般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明《鲁班经》卷一记载:“凡造祠宇为之家庙,前三门(山门),次东西走马廊,又次之大所,此之后明楼,茶亭,亭之后即寝堂。
    不少祠堂中都附设有戏台,标志着祠堂作为公共建筑的性质得到加强。
    享堂是祠堂的正厅,它又称祭堂,是举行祭祀仪式或宗族议事之所,因此一般在建筑群中是规模最大、用材最考究、装饰最华丽的建筑;寝堂为安放祖先神位或纪念对象之所,在建筑的后部均设有神龛。
    设计之精美,做工之巧妙,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宗祠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因此历代帝王将相都将宗祠看作国家权利的象征,统治人民的支柱。所以建造宗祠是皇室的特权。祠堂的出现,与家庙,神庙有极大的联系。
    中国最大的家庙当属皇帝家的太庙,其次是各诸侯,王公的宗庙,这是按照《周礼》的规定,一级一级下来,到了士大夫,还有资格建家庙,普通庶民就没资格建家庙,只能路祭。
    民间的祠堂是从西汉开始出现并逐渐兴起的,汉代祠堂是建筑在墓前的祭祀场所,祠堂多为石质,又称石室。
    此后数代由于等级制度的禁锢,有资格拥有宗祠的人依然寥寥无几。中国允许民间建立宗祠始于1536年,明代嘉靖皇帝允许民间“联宗立庙”诏令的颁布,民间建立宗祠终于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从此,宗祠与家谱一起成为家族最重要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祠堂的祭祀功能消失了,大都被改作学校、仓库、工厂等。古代的一些祠堂更是由于战乱,抗日,文革等原因,变成残垣断壁,蒿草丛生。
     近年来,随着寻根热的兴起,许多海外华人不断前来祖地寻根拜祖,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保护修缮祠堂的紧迫性,他们纷纷自筹资金,开启了修复祠堂、家庙的漫长之路。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