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氏历史人物】巨人长者王中辉

2019-06-14 14:17:57来源: 张佰仟、王儒杰 山西王家大院

打印 字号: T|T
    王中辉(1705—1779),字耀环,号敦素,静升王氏十六世祖,国子监太学生,铨注州同知之职,诰授中宪大夫。
     王中辉生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八月二十三日,为以孝义而被旌表的王梦鹏之长子。王中辉“幼敦朴,侍左右有礼,虽婴孩已若成人”。父亲“授经书”,他便“能诵习不辍”。惜“冠童子试不利”,遂“于有司援例入太学”,求学国子监,是为国子监太学生,后“考职铨注州同知”,诰授中宪大夫。
 
任虹霞/绘
     王中辉兄弟四人,他为长,前已言及,二弟中起“性磊落,不拘小节,读书暇间,有樗蒲之失”。樗蒲即赌博也。也就是说不拘小节的二弟中起喜赌,常遭父亲责骂捶打,是他曲意调解,二弟有改,然“年三十余而殁”。三弟中履求学上进,可“应童子试不售,愤而得疾,年二十一岁而殁”。是他与四弟中极共同承担起全家的饮食起居,“一堂聚处,怡怡无间言”。
     王中辉“治家早作夜思,井井有条理,务本节用,不为谿刻之行”。说起这“务本”,当指其家族之祖辈便已从事的商业活动,是家庭、家族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这内中的“早作夜思,井井有条理”,考虑的就是这“务本”,考虑的就是诚信为本,实实在在,绝不做“谿刻”虚妄骗人之行,并常为族中、乡里之事“早作夜思”,慷慨解囊。
     王中辉“于宗族,则承父志,预积蓄以备荒;于乡党,则遵母命,贮盈余以待赈”。“凡费六百金”。也就是说,王中辉遵父母遗命分别捐银各300两于王氏宗祠和静升村社义仓②之中,并与村人共议,选诚信务实的生员负责该项银两的放贷生息,以其“子母环生”之资,备作荒年赈灾救民的基金。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山西大旱成灾,“灵石尤甚”。为救灾赈饥,王中辉迅捷“偕同志者移粟相给”,赴河南,奔山东,异地购粮买粟,运回家乡,或计口给粮,或设棚施粥,为的是族人乡邻救灾,为的是舍粥灾民饥民,结果“全活无算”,灾年得渡。这次赈灾救民所费“计前后不下千余金”,结果使村社义仓、王氏宗祠原储基金及放贷生息“子母环生”之银几尽,只剩白银40两的余存。
     为保以后遇荒救灾赈饥有资,王中辉“慨然倾囊”,“复出己资”,又捐银400两于族中、村中。总计前后,王中辉共捐银“不下千余金”,而他却绝“无一毫顾惜意”。然得救村人、族人、灾民无不感激涕零,远近百姓称之“巨人长者”。一时间,地方长官重之,社会舆论推之,共举他为“乡饮大宾”,负责县学事务,负责村中事务。族人也为其悬匾“宗族保障”于门。
     静升“王氏佳城”在村北一公里许的北山鸣凤塬上。历经元、明,入清之后,其祖茔“葬冢累累”,“增制不一”,“为地益广,为冢日多”,总占地面积已达300余亩。虽然已有“护茔围垣(墙),而樵夫牧竖辄来践踏,夜台③不宁,殊留遗憾”。更兼“族中合葬之冢,往往启圹易棺,旧骸不免有时暴露”。王中辉为此“倍深轸念”,遂于祭祖“拜扫之余”,察看地势,计划创建守茔房院于“王氏佳城”“之前左”,令佃夫居住其间,以为“护守驱逐樵牧之计”。然屡请风水先生堪舆家,都言“不合修造”,守茔房院之设“辄复中止”。
 
     清乾隆己亥(1779年)春大旱,眼见夏粮无收,王中辉再次捐银千两,一如20年前的救灾赈饥,跑前跑后,尽己之力。灵石知县徐希高见之,亲赴静升,赠匾“达尊兼备”。初夏,年已七十有五的王中辉“疾且病”。自知归天有日的他,仍念着想着守茔房院之事,特别嘱咐儿子文山、凤山务以创建守茔房院“为急”。端午节刚过,五月初八日王中辉带着遗憾辞世归天。
      次年,在王中辉辞世周年之日,其子王文山、王凤山祭祀礼毕之后,以父亲遗命,“请及诸父老”,族中长者“佥为嘉叹”,都表同意创建守茔房院于茔之前左。于是择期开工,“建砖窑三孔,左右厢房六间,内门一座,前院敞棚四间,外门一座,围以周垣”。三个月后,工程告竣,共花费银两五百七十有余。从此,守茔房院“有老成佃户居之”,“朝夕守护,而樵牧之杂踏喧哗永为摒除,夜台从此宁静”。同时,“间有启圹易棺”合葬者,都可凭借守茔房院前院之四间蔽棚“为避风露”。至于每年清明、中元扫墓祭祖,“合族会聚,整肃仪品”全都可以“嘉赖”于守茔房院之中,然后族长号令,共入“王氏佳城”,祭祀先祖在天之灵。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固淳厚士”王文山、“明敏敦笃”王凤山葬其父王中辉于“鸣凤塬先人之兆次”。这时的王中辉若地下有知,定当笑对。有《王氏创修守茔房院碑记》描述该事,为禹都(今山西夏县西北)拔贡罗浩撰书,碑中特言:“先生于是乎慰矣!”
     惜“王氏佳城”历经“文化大革命”遭毁,更兼今时的“昕益风情别墅”的修建,守茔房院只有遗址可指,茔域之内仅存两通墓碑。王中辉等王氏先祖在天之灵真不知做何感想。
【注释】
①援例:引用成例。《清会典·吏部》:“遇有缘事降革后援例捐复原官者,准以单双月一并计算。”
②义仓:隋及后世为备荒而设的粮仓。《隋书·长孙平传》:“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
③夜台:坟墓。《文选·陆机〈挽歌〉》:“送子长夜台”。李周翰注:“坟墓一闭,无复见明,故云长夜台。”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