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历史人物】巨人长者王中辉
王中辉(1705—1779),字耀环,号敦素,静升王氏十六世祖,国子监太学生,铨注州同知之职,诰授中宪大夫。
王中辉生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八月二十三日,为以孝义而被旌表的王梦鹏之长子。王中辉“幼敦朴,侍左右有礼,虽婴孩已若成人”。父亲“授经书”,他便“能诵习不辍”。惜“冠童子试不利”,遂“于有司援例入太学”,求学国子监,是为国子监太学生,后“考职铨注州同知”,诰授中宪大夫。

任虹霞/绘
王中辉兄弟四人,他为长,前已言及,二弟中起“性磊落,不拘小节,读书暇间,有樗蒲之失”。樗蒲即赌博也。也就是说不拘小节的二弟中起喜赌,常遭父亲责骂捶打,是他曲意调解,二弟有改,然“年三十余而殁”。三弟中履求学上进,可“应童子试不售,愤而得疾,年二十一岁而殁”。是他与四弟中极共同承担起全家的饮食起居,“一堂聚处,怡怡无间言”。
王中辉“治家早作夜思,井井有条理,务本节用,不为谿刻之行”。说起这“务本”,当指其家族之祖辈便已从事的商业活动,是家庭、家族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这内中的“早作夜思,井井有条理”,考虑的就是这“务本”,考虑的就是诚信为本,实实在在,绝不做“谿刻”虚妄骗人之行,并常为族中、乡里之事“早作夜思”,慷慨解囊。
王中辉“于宗族,则承父志,预积蓄以备荒;于乡党,则遵母命,贮盈余以待赈”。“凡费六百金”。也就是说,王中辉遵父母遗命分别捐银各300两于王氏宗祠和静升村社义仓②之中,并与村人共议,选诚信务实的生员负责该项银两的放贷生息,以其“子母环生”之资,备作荒年赈灾救民的基金。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山西大旱成灾,“灵石尤甚”。为救灾赈饥,王中辉迅捷“偕同志者移粟相给”,赴河南,奔山东,异地购粮买粟,运回家乡,或计口给粮,或设棚施粥,为的是族人乡邻救灾,为的是舍粥灾民饥民,结果“全活无算”,灾年得渡。这次赈灾救民所费“计前后不下千余金”,结果使村社义仓、王氏宗祠原储基金及放贷生息“子母环生”之银几尽,只剩白银40两的余存。
为保以后遇荒救灾赈饥有资,王中辉“慨然倾囊”,“复出己资”,又捐银400两于族中、村中。总计前后,王中辉共捐银“不下千余金”,而他却绝“无一毫顾惜意”。然得救村人、族人、灾民无不感激涕零,远近百姓称之“巨人长者”。一时间,地方长官重之,社会舆论推之,共举他为“乡饮大宾”,负责县学事务,负责村中事务。族人也为其悬匾“宗族保障”于门。
静升“王氏佳城”在村北一公里许的北山鸣凤塬上。历经元、明,入清之后,其祖茔“葬冢累累”,“增制不一”,“为地益广,为冢日多”,总占地面积已达300余亩。虽然已有“护茔围垣(墙),而樵夫牧竖辄来践踏,夜台③不宁,殊留遗憾”。更兼“族中合葬之冢,往往启圹易棺,旧骸不免有时暴露”。王中辉为此“倍深轸念”,遂于祭祖“拜扫之余”,察看地势,计划创建守茔房院于“王氏佳城”“之前左”,令佃夫居住其间,以为“护守驱逐樵牧之计”。然屡请风水先生堪舆家,都言“不合修造”,守茔房院之设“辄复中止”。
清乾隆己亥(1779年)春大旱,眼见夏粮无收,王中辉再次捐银千两,一如20年前的救灾赈饥,跑前跑后,尽己之力。灵石知县徐希高见之,亲赴静升,赠匾“达尊兼备”。初夏,年已七十有五的王中辉“疾且病”。自知归天有日的他,仍念着想着守茔房院之事,特别嘱咐儿子文山、凤山务以创建守茔房院“为急”。端午节刚过,五月初八日王中辉带着遗憾辞世归天。
次年,在王中辉辞世周年之日,其子王文山、王凤山祭祀礼毕之后,以父亲遗命,“请及诸父老”,族中长者“佥为嘉叹”,都表同意创建守茔房院于茔之前左。于是择期开工,“建砖窑三孔,左右厢房六间,内门一座,前院敞棚四间,外门一座,围以周垣”。三个月后,工程告竣,共花费银两五百七十有余。从此,守茔房院“有老成佃户居之”,“朝夕守护,而樵牧之杂踏喧哗永为摒除,夜台从此宁静”。同时,“间有启圹易棺”合葬者,都可凭借守茔房院前院之四间蔽棚“为避风露”。至于每年清明、中元扫墓祭祖,“合族会聚,整肃仪品”全都可以“嘉赖”于守茔房院之中,然后族长号令,共入“王氏佳城”,祭祀先祖在天之灵。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固淳厚士”王文山、“明敏敦笃”王凤山葬其父王中辉于“鸣凤塬先人之兆次”。这时的王中辉若地下有知,定当笑对。有《王氏创修守茔房院碑记》描述该事,为禹都(今山西夏县西北)拔贡罗浩撰书,碑中特言:“先生于是乎慰矣!”
惜“王氏佳城”历经“文化大革命”遭毁,更兼今时的“昕益风情别墅”的修建,守茔房院只有遗址可指,茔域之内仅存两通墓碑。王中辉等王氏先祖在天之灵真不知做何感想。
【注释】
①援例:引用成例。《清会典·吏部》:“遇有缘事降革后援例捐复原官者,准以单双月一并计算。”
②义仓:隋及后世为备荒而设的粮仓。《隋书·长孙平传》:“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
③夜台:坟墓。《文选·陆机〈挽歌〉》:“送子长夜台”。李周翰注:“坟墓一闭,无复见明,故云长夜台。”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