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永全·马三垭王氏源流世系的几个问题探讨摘录

2019-04-16 13:55:41来源:云水禅心 美篇

打印 字号: T|T

 
  自明、清以来至今,有关马三垭王氏的祖源、世次、先祖名讳、徙居路线、住址等,以及始祖王鼎入川后的近代源流世系,各地各支系在各个时期的族谱等文史资料的记载不尽一致。家族中就源流世系也有重大分岐。
 
一、马三垭王氏是源自于太原王氏,还是源自于琅琊王氏?
 

 
  太原王氏和琅琊榜王氏都是王子晋之后裔。东周灵王太子姬晋自公元前565年以后,传至第十八代王离,于公元前200年秦朝末年时,王离领兵击赵于钜鹿(今河北省巨鹿县)兵败自殉。王离生子二:元、威,即第十九世祖。王元避秦乱自关中蘋阳(今陕西省富平县)徙迀山东琅琊(今山东省费县地区)后定居山东临沂。其后裔称为琅琊王氏。王元系琅琊王氏始祖;离之次子王威自关中频阳(今陕西富平县)徒迁山西太原府广武(今山西省代县)。其后裔称为太原王氏。王威系太原王氏始祖。自十九世祖王元、王威之后,约于汉景帝元年(公元前150年)后,王氏家族才繁衍成为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两大族旺。王元之后的琅琊王氏后裔多文官:如王旦、王吉、王義之……等。琅琊王氏后裔主要分佈在中国北部和东南部,以及海外南洋等地;王威之后太原王氏多武将,如王霸……等,王威王氏后裔主要分佈在中国北方的山西、河南、陕西和中国南部、西部。
 

 
  马三垭王氏的祖源,据今文史记载系王威之后的太原王氏。但马三垭王氏的老谱也误载了琅琊王氏的先祖王吉、王骏等,误认为马三垭王氏先祖。而公认马三垭王氏系王威后裔。
 

 
  现代马三垭王氏一些支系的谱书记载,关于祖源问题,有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两种分歧。公元两千年以后,王海先撰写的《石火炉王氏族谱》时,获得了琅琊王氏的源流资料就照抄嫁接,将马谱的十九世王威改为王元,……直至五十二世,共32代琅琊王氏先祖嫁接为马三垭王氏世系。这种误导将马三垭王氏就变成了琅琊王氏。致使家族中两种祖源争论,甚至将琅琊王氏先祖当成自已的源流世系,载于谱书传承,贻误世人和后代。
 
  2017年7月,马三垭王氏宗亲联谊会《公告》,纠正了是琅琊王氏的错误,定论了马三垭王氏系王威之后的太原王氏。2018年4月,《马三垭王氏家谱》仍坚持马三垭王氏源自琅琊王氏。

 
此表中王威之后的系太原王氏;王元之后的系琅琊王氏。
 
  二、马三垭王氏王鼎之前的源流世系混乱不清
 

 
  不仅代数不一致,先祖名讳、祖世次也不相同。代数、世次、名讳、迁徙、寓居等混乱不清。
 
       马三垭王氏至王鼎时的代数,基本上是73代和87代两种规点。持87代观点认为,自王子晋(生于公元前565年)至王鼎入川时(公告定为入川时间公元1298年),共1863年,传87代,平均21.5年一代。三槐王氏王旭的其他后裔至明初年时亦为90代左右,平均21.4年代。与马三垭王氏的代数是一致的。持73代的观点认为,王子晋至王鼎共1863年传73代,平均25.5年一代。三槐王氏王旦(王旦与王旭是兄弟俩)71代,均27年一代。其代数基本一致。持73代的另一种观点,王子晋(马三垭王氏起姓始祖)与孔子(孔丘、仲尼)生长在同一时期(王子晋生于公元前565年,孔子生于前551年),其后裔至明初时,王子晋的后裔至90代,而孔子的后裔才55代。对比起来至王鼎时代数太多了。应与王旦后裔的代数相等,定王鼎为73代。
 
 
  至明初年时,为何孔子的后裔才55代?2017年4月,北京大学教授蒙曼女士在中央电视台讲播“族谱”时,回答学者提问:为什么孔府家族比其他家族代数少?蒙教授讲:在汉朝时孔府家族遭受了一次大劫难。孔府的一位家奴(管家)见孔府家族旺盛,决心篡位掌权而杀尽孔姓人,绝大多数孔姓人被杀害,极少数孔姓人逃离隐居,孔氏家族遭受了毁灭性的災难。至宋朝时兴起尊敬孔圣人,官府收华人天下孔姓人以甄别孔子后裔,最后确认仅三支孔姓人系孔子后裔,但世次、名讳混乱不清,仅凭追忆记载了一些世系。蒙曼教授己说清孔子家族代数少的原因了。
 
 
  马三垭王氏源流世系混乱是有其历史原因。据专家学者们研究,在隋晋以前只是官府撰记谱书。唐朝以后民间百姓才开始撰写家谱,到了宋朝时候撰修族谱才盛行。唐朝以前的家族源流世系多是追忆记载,不可能完整,更难说准确无误。也有些家族追求名人,或冒用名人为自已家族祖先的现象。马三垭族谱也误载琅琊王氏的王吉、王骏、王崇等数代名人当成自已的祖先。
 
 
  所以,从王子晋到王鼎的代次是多少还有待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古代世系就是“文化世系”,只能做为了解和学术探讨,两千多年的源流世系很难搞清楚。有些事祖宗没有传承清楚,我们现在很难搞清楚,有些事情可能永遠也搞不清楚。我们的重点应当搞清楚王鼎入川后各支系的源流世系。
 
 
  三、马三垭王氏后裔众多,其源流世系柴、炭、烟、灰、四大干系的祖源混乱
       马三垭王氏有代表性的两个支系的谱书记载:
        马三垭谱的记载:
  宣汉、渠县谱的记载:
 
  以上两个支系的记载不相同。
 
       (一)王柴之后裔的源流世系:
 
       1、马三垭谱记,迁东乡。
 
       2、宣汉谱记:王柴子二:志才、志明。志才之子王旭迁陕西风翔府,仕都督侯。明末时王旭后裔(鼎祖后16世孙)王清任兵部侍郎。清初时王清徙居达县罗江,后分一支宣汉王家场(今红岭乡)。
 
        3、万源鹰背乡红花背王氏谱记,王柴,字留居,生子斗翼→少华→……
 
        4、达县渡市等地的谱记,王柴生子志荣……
 
  (二)王炭之后裔的源流世系:
 
        1、马三垭谱记,王炭迁渠县,又记迁“万源”。
 
         2、渠县、宣汉谱记,王炭子二:王启、王兴。……
 
         3、达县渡市等地谱记,王炭迁居达(县)渠(县),王炭子二:志伦、志定。志伦子

二:王启、王兴。志定→王善清→王变、王佑。

 
 
  (三)王炎之后裔的源流世系:
 
       1、马三垭谱记,王炎子四:志才、志明、志德、志 舜。志才之后裔移居万源黄钟,后分支宣汉庆云、马渡、隘口、黄金、桃花,以及平昌县、陕西城固县等地。
 
       马三垭谱记,渠县王氏系王炎祖后裔,由王炎祖后裔王绍祖(与王灰祖后裔王绍祖同名)自巴州恩阳移居渠县清河坝,致此,将渠县王氏误认为全是王炎之后。
 
       王志明,留居通江马三垭。马三垭谱主要记载了通江马三垭王志明的后裔。余者少有记载。
 
       2、宣汉、渠县谱记,王炎子二:王忠、王礼。王忠,字德位,号辅臣。子一:天锡→善能、善闻、……。次子王礼,字德珍,号佐臣,生于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2年),任渝州知一事。子二:现元、现爵。现元之后裔十二世孙王三祝于清康熙初年由达县堡子乡王家大营徙居东邑王家岽(今宣汉县七里乡境内)。其后裔今分部在宣汉天生、桃花、厂溪王家坪,新华大洞子、石铁翁森坪,以及万源固军管地。
 
 
  (四)王灰之后裔的源流世系
 
        1、马三垭谱书记,王灰“复回湖北枝江县,后多伟人”。其他一些马三垭王氏支系以“马谱”为蓝本,便讹传“灰祖乏嗣”,“灰祖无后”,“灰祖幼亡”等等不实之词。
 
        2、渠县、宣汉的王氏谱记,王灰→王志高→王鹗(仕巴州刺史)→艮享→子三:绍祖(留居渠县),绍宗(迁巴州消丝窝),绍先(迁居通江马三垭),其子王思保移居东邑(今宣汉)双河场之桃坝溪。王灰祖后裔众多,今居住在渠县、宣汉双河、新华、峰城等地。
 
       据考证,巴州消丝窝王氏始祖王缉玉,系渠县王氏王灰之后,由王鹗之孙王绍宗迁徙。
 
       据考证,达县清宁王氏与宣汉东林乡龙背山王氏同是一支脉。龙背山谱记,王炎→志高→王鹗→艮亨→绍祖→思忠→王安(王思忠子四:王辅、王贤、王安、王贵)→王兴拱(由渠县农会图移居达县青宁乡化马村)→王守德(生子三:佳旺、佳武、佳传),佳武→尚延→思聘;佳传→尚佐→思明。王思聘与王思明于清朝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由达县青宁乡化马村迁居宣汉县东林乡龙背山下杨柳湾和王家湾。青宁乡王氏与龙背乡王氏之上源世系王志高,系王灰祖世系无疑。将王灰误传为王炎,造成祖源错误。
 
  经考证,万源罗文镇王家坝(黑石寨)王氏,其祖源应是渠县王灰祖,系王思源之后裔。传为炎祖之后,无据可考,也无上源世系衔接。
 
         始祖王鼎入川后的马三垭王氏,其源流世系混乱,是多种原因形成的。马三垭王氏族谱(老谱)经过了漫长曲折的历程。王鼎于公元1298年入川,于230年后至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一1567年)才等一次修谱。在这230余年,柴、炭、烟、灰四祖的后裔分支各地,己繁衍了十代左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支系和世系是很难完全弄清楚的。至清初顺治(公元1644年一1661年)年间,四川处于清兵剿灭张献忠政权战乱时期,马三垭王氏祠堂及祠内的谱书均被烧毁。兵燹(战争造成的被坏)后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4年)复修族谱未成。又于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撰修马三垭王氏宗谱,至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出版面世。自王鼎入川时的1298年至1840年的《马三垭王氏宗谱》问世,共542年时间。这期间马三垭王氏源流世系,在老谱被毁,源流世系不清,交通及通讯不畅的情况下,所有谱书难免无错漏。所以,道光二十年的马三垭谱主要记载了王炎祖后的王志明源流世系,对王柴、王炭、王灰三大干系的源流世系沒有记载。
 
          本文由世界王氏网网编上传并发布,世界王氏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世界王氏网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