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霞浦王伯大为右丞相郑昭先女婿
王伯大(约1185-1253),字幼学,号留耕,南宋福州府长溪县(今霞浦)赤岸人,王积翁嗣父,官至参知政事,为南宋名臣。

王伯大像
他撰写的《四留铭》: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现代人奉为圭臬,宁德电视台曾以《天下“留余”》为题拍摄纪录片获全国奖。

河南康百万庄园里的“留余匾”
他直谏理宗皇帝,直言“人主之患,莫大乎处危亡而不知;人臣之罪,莫大乎知危亡而不言。”近千字奏疏《极言逸欲败德等弊疏》被《宋史》全文录入。
江西临江军遭遇灾荒,他讲求民瘼,极力救荒,利用四种颜色区分灾民等级,声名动天下,“一郡所以指为美谈。”(《稼村类稿》)。著名诗人戴复古年逾古稀,为王伯大写诗唱和,大为赞美,并与他成为忘年知己。
他编著的《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留耕王先生音释)》广为流传,乾隆纳入“天禄琳琅”藏书室并加御批的那本,参加2018年拍卖,以天价3047.5万元成交。

但鲜为人知的是,王伯大的岳父是宁宗朝右丞相郑昭先。资料见真德秀为郑昭先所作墓志铭《太师日湖文靖公圹志》,文中提及“女一人,适今奉议郎、新特添差通判南剑州军州事王伯大”。
可以猜想,在王伯大任知临江军之前,得到郑昭先不少照拂及余荫,在从政初期,仕途颇为顺遂。
郑昭先(1158年-1225年)字景绍,号日湖,福州府长乐人。郑昭先“自少颖悟,举趾异凡”,曾在朱熹门下“磨礲浸灌,得其归趋。”,与王伯大授业恩师黄榦、浦城真德秀等人为同门师兄弟。他曾在自己家乡云门寺狮子岩题词:“生出群毛长,英雄跨百尊。爪牙应大用,今且踞高冈。”

嘉定七年(1214年)郑昭先升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翌年升参知政事。也是这一年,王伯大考中甲戌科袁甫榜进士第五名,例授从事郎(从九品)、防团推判官,不久出任“主管户部架阁文字”。郑昭先对王伯大的才华十分欣赏,招为女婿。
郑昭先为官清廉,为人秉承“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原则。嘉定十年(1217年),王伯大迁“国子太学正”(正九品),在郑昭先逝世前,王伯大已累迁至奉议郎(正八品),品秩平均三年一提, 符合宋代规制。
品秩提升速度虽不快,但胜在平稳。如王伯大的父亲王万全,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尽管政绩突出,官位也才到青田县令(今浙江丽水市青田县),跟人脉不足有一定关系。
嘉定十一年(1218年)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兼摄中书右丞相”,郑昭先辞而不受,但后世仍以右丞相称之。嘉定十二年(1219年),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不久以病归,秩一品退休。
宝庆元年(1225年)十月,郑昭先病逝,“遗奏上闻,天子为之欷歔辍朝,恤典有特,加封太师。”第二年,受其余荫,王伯大“特加封通判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事”。
宝庆三年(1227年),王伯大品秩又升为承议郎(从七品)。绍定五年(1232),政绩斐然的王伯大提升临江军知军,主政一方,开始活跃在理宗朝政坛上。
王伯大与郑氏家族关系颇为密切,自称“伯大为郑氏婿,颇知外家事。”他曾为郑氏族人增订家谱,为郑鼎材撰写墓志铭《故运干承务郑公鼎材墓志铭》。
妻兄郑逢辰上疏请求重修忠义堂,时任刑部尚书的王伯大在朝堂上一力促成此事。(见《江西抚州府志系逢辰公事迹·二十八》)
而临终前,郑昭先给三个儿子、侄儿和女婿王伯大所立家训:“……汝辈居官当以清白自守,自请俸之外,一毫不得妄取,庶几不坠家声,亦不失吾期望之意:以示子孙,永为家训。” 这也成为王伯大人生的座右铭,终身践行不渝,并传承给后人,影响深远。
附录:《故运干承务郑公鼎材墓志铭》(南宋 王伯大)
天道福善,古有格言。使善未必福,则天道为茫茫,而不善者无惧矣。伯大为郑氏婿,颇知外家事,而人物之品目尤详焉,求其质实无华,静重有守者,承务公其最也。公之德修于家,其宗族称焉;行孚于里,而乡党赞焉;居于官,而僚友敬焉。治生能乐,教子能贤,天之福之似亦云侈,寿不百年或有之,憾犹有遗也。
余归而未及拜也,闻公讣,而未及吊也。二孤忽以葬日来谂曰:‘愿有铭。’呜呼!洋江自云山仙去,仅存此老,天复夺之,典型已矣。予方铭云山之墓,又忍铭公哉?先遣吊使,其反,而与为铭。
公姓郑氏,讳鼎材,字新甫,福州闽县人,六飞南渡,盖其世家者,必曰光州固始。考唐世系表,郑氏出荥阳也。入闽自有源流,非从固始来也。派洋屿者,六世祖愿,以义代弟死。子恭,复避害,是为洋屿始祖。其行事卓绝,俱载郑氏光世传。世推厚德之报者必先焉,又五世而生公。
弱冠失怙,事母黄氏尽孝。母夫人殁,恩慕不己,每五日必哭于墓,虽阅岁犹一日也。教子严加程督,择硕儒为之师,夜归犹就膏课其勤惰,率夜分乃寐。邻有恶少好生事立威,族里不平,争欲击之。公知直在已,愈巽抑,嬉笑曰:‘吾欲人唾面自干耳,何怒焉?’侮者惭服。
知院大参素加敬,虽公齿居后,每事以叔父礼。尝曰:‘吾宗笃厚君子也。’既参政柄,即以恩奏补,公亦不以为重,丝发不以累知院。有以事转嘱者,正色却之曰:‘吾家世乐施,种德惟恐不丰,岂敢以货财杀子孙耶?’
植梅种竹,自营一楼,曳杖扶策,宾送日月于林薮间,号排云主人。知院为书其匾,世之名流题咏其门。郊社礼成,以子第进士,恩封京秩。公喜谓家人曰:‘仕固有荣其先者,吾何德而身亲被之?顾老矣,不能为役,将无以报国而死,奈何?’嘉熙元年丁酉三月初一日,以微恙而逝。
曾大父充,大父晞说,父锐,皆隐德弗耀,以侄知院太师恩补登仕郎,差知江西运司干官,继封承务郎,亨年七十二。娶林氏封孺人。子德先,先公七年卒,娶陈氏,前永阳通守元衡之女。发先,登乙未进士第,调兴国永兴尉,娶陈氏,南昌通守有声之女。象先,习进士业,娶承德郎倪忠厚之女。女二人,长适将仕郎陈大昌,次适太尉黄公宜之子应龙,早逝。孙男一人逢嘉,孙女三人。其年五月庚申、卜葬于清凉之原。

惟公宽和庄凝,自少不事嬉戏,与人交,洞见肺腑,尤笃然诺。敬妻如宾,役僮如倩,于己不失,于物无竞,谓非乡国之善士,可乎?天福我公,报以其子孙,将舞斑衣以养也,而不少须以死。悲夫!铭曰:‘郑氏之先,世积忠厚。五传至公,厥声弥邵。积善之庆,天必所佑。不能百年,曷足为寿?躬之不赢,以昌其后。’
在江左里清凉山,王伯大撰文。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