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南是新中国外交部的元老,与周恩来共同组建外交团队!
从“西安事变”到对外宣传小组,到重庆谈判,再到中央外事组,如此算来,王炳南也称得上是周恩来的老助手、老部下了。对于王炳南的经验、能力与信念,周恩来是了然于胸的,亦是赞誉有加的。现在,要创建一个新中国的外交部,周恩来于百忙中难以面面俱顾,于是,他说:“炳南,你来帮帮我吧。”

1949年9月30日,在新中国建立的前一天上午,周恩来兴奋地告诉大家:“从现在起,中央外事组的工作任务已经完成了,我们要开始办正式的外交了。同时,党中央已作了一个事实证明非常重要而正确的决定:新中外交官将不任用国民党的旧外交官,而要靠我们自己培养的新一代外交干部,从今以后要完全由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战士代表中国人民办外交。这叫‘另起炉灶’。” 周恩来还告诉王炳南说:“明天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将发表一个公告,典礼结束后,要将主席的公告和我的随附公函立即送发留驻在北京、南京等地的外国使馆或领事馆。你们赶紧着手准备,把公告和信件打印好。这将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个外交文件,是通过使馆向外国政府发出的第一个照会。”王炳南会心地点了点头,他知道,在这项公告中,新中国将宣布所有外国政府的外交和领事团体(社会主义国家除外)在新中国都不再拥有外交地位,它们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承认新中国政府。而且,只有与台湾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它们才能与新中国建交。这项被喻作“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原则是对新中国主权完整的坚决维护。

原则确立了,现在需要的是建立行政和人事机构。周恩来和王炳南商量后,决定从各野战军、各地区及中央各部调集干部。这些人中,有的是以前的统战人员、新闻记者,尚有些外交经验;有的则是行伍出身的军官,刚脱下军装,就要让他去国外当大使,连怎么递交国书也没见过呀,这样的困难确实不容忽视。不过,周恩来对此是很达观的:“没关系,可以从头学嘛。” 1949年12月初,毛泽东、周恩来接见了一批奉调行将出使国外、前来外交部报到的高级将领。大家落座后,毛主席说:“你们都是打仗的。同蒋介了了十几年,你们没有逃跑,现在派你们出国工作,你们也不会跑掉。新中国也要办外交了,但是不能搞国民党那一套。我们要另起炉灶,要完全靠自己,靠你们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新一代的外交队伍。”

周总理接着说:“请你们这些打过仗的同志来,是因为外交同军事一样,军事打的是武仗,外交打的是‘文仗’。外交工作,授权有限,不要冒失,不要轻敌,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无组织无纪律乱出马,否则就要吃亏打败仗。要好好学习人家的语言,既显得尊重人家,也便于工作。要注意学习驻在国的长处,天涯处处有芳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生存下来,一定有很多优点。” 总理这番话令在场的所有人,包括王炳南在内都深觉受益匪浅。主席走后,大家便开始询问给自己安排的任务,总理说:“不要着急嘛,等忙过这一阵,会给你们安排的。”望着这群积极、热情的战友兼同事,当时已是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的王炳南禁不住朗声说道:“从此,咱们又是同一条船上的哥儿们了。” 不久之后,罗马尼亚首任驻华大使鲁登科要向毛主席递交国书。周总理以外长身份也要参加,他让王炳南通知这批将领,让他们到中南海怀仁堂“现场观摩”。 这几位未来的大使同志在隐蔽处目睹鲁登科到达后,典礼局局长余心清和外交部交际处处长王倬如引导他进见主席。主席和大使并排立正听完乐队演奏两国国歌,一齐检阅仪仗队,然后步入勤政殿由大使向主席递交国书并致颂词,主席致答词。礼毕,大使向主席——介绍大使馆的其他外交官。主席陪他们步入会客室饮茶交谈。双方交谈都通过翻译进行,全过程一个多小时。

外宾走后,周恩来、王炳南问及了这批“准”大使们的感受。大家都说:“不难,可以学会的,没问题。”周恩来又叮嘱道:“递交国书的仪式,各国有不同的做法,君主国家的仪式复杂一些,当前的趋势是越来越简单化。你们赴任以后,要向驻在国外交部了解递交国书的程序,要尊重人家的安排,客随主便,入乡随俗嘛。”“准”大使们一一点头称是。 通过这种明学暗察的办法,他们一步步地熟悉了外交活动的程序和礼仪。几年下来,这批驻外大使以出色的工作回报了总理的指导,完成了新中国外交托付给他们的使命。对于这支由总理亲自带起来的外交队伍,王炳南充满了信心。 总理很赏识王炳南的工作能力,同时对他的要求更加严格。从总理的言谈行事中,王炳南学到了很多珍贵的东西,他视与总理共事的时光为自己学习最多、提高最快的阶段。事实也证明,他在此后的外交工作中,展现了出众的才华,新中国开启国门的功臣名册上,又多了一个光辉的名字:王炳南。 1950年10月,外交部各部门和高级人员已大致定局。行走在古旧的外交部大楼中,王炳南感到异常爽快、舒畅——在这里工作的一整列外交队伍,一个旧式外交官也没有。他打开办公桌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份外交部司长、大使以上干部的名册,眼光掠过一个个他所熟悉的名字:王稼祥、章汉夫、黄华、龚澎、韩念龙、乔冠华、伍修权……“强将之下无弱兵”,这支在周总理带领和培养下的外交大军忠诚、热忱、淳朴、干练,新中国的外交交到他们手中,党和国家放心,全中国人民安心,而这支队伍本身呢,更是对人民外交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充满了信心!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