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追记河南省禹州市见义勇为的好村医王胜伟

2018-08-15 09:04:02来源:光明日报

打印 字号: T|T

 
用生命和良知诠释医德
 
  盛夏时节,河南省许昌市颍河岸边的禹州市褚河镇巴庄村沉浸在一片伤悲之中。
 
  似火的骄阳照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这是当地村医王胜伟的家。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挤满了小院。7月24日是王胜伟51岁生日,本应是热闹喜庆的聚会,却成为一场声泪俱下的追思会。小桌上,王胜伟的照片笑容依旧,却以一种冰冷的形式永远定格。而改变一切的那一幕,仅仅发生在6天前。
 
  两入火场,把生机留给村民
 
  7月18日那天,按照当地的风俗,各家各户都要在这天“炸焦花”。巴庄村妇女张丛敏擀好了面叶。在她拧开液化气灶开关的一刹那,“轰”的一声巨响,整个房屋瞬间就成了火海。
 
  “胜伟,快来呀,张丛敏家里着火了!”情急之下,一名村民拨通了王胜伟的电话。王胜伟闻讯,立即朝出事点赶去。
 
  “是液化气烧着了,有可能会爆炸,危险,大家离远点。”王胜伟抛下这么一句话,便一头冲入火海。
 
  此时的厨房里,浓烟滚滚,烈火在燃烧,王胜伟看到倒在地上的张丛敏正在挣扎,便一手捂住鼻子,一手拉住张丛敏的胳膊用力把她拉到门外,从进门到出门,只有短短的几秒钟。
 
  “快,把她拉到卫生室,我马上就到。记着打120。”王胜伟把张丛敏拉出门外,对乡亲们说。
 
  正准备离开时,王胜伟意识到液化气罐爆炸的杀伤力巨大,如果不及时扑灭火种,进而引起二次爆炸,周围群众都会遭殃,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王胜伟迅速找来一块棉垫,沾了一下水,再次冲入火海。室内的浓烟呛得他咳嗽起来,他没有回头,迅速冲进去,用湿过的棉垫拧紧了发烫的阀门。
 
  火灭了,王胜伟顾不得处理自己胳膊上的烧伤,便开始为张丛敏进行伤情处理。十多分钟后,救护车把烧伤的张丛敏拉走,王胜伟如释重负,感到浑身无力、呼吸困难。他赶忙叫来自己的儿子王玉龙,让他拉着自己到医院做检查。
 
  谁能想到,这即是永别。汽车开出巴庄村不足1公里,因吸入大量一氧化碳引起中毒,医治过无数人的王胜伟无法挽救自己的生命,心脏停止了跳动。
 
  治病济困,诠释医者仁心
 
  “王胜伟德行好、手艺高,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好医生。”巴庄村党支部书记巴自鸿说,“他行医30多年,医治的病人不知道有多少!”
 
  1987年,20岁的王胜伟从许昌卫校毕业,开始了自己的从医生涯。1997年,他又到郑州仲景国医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进修,掌握了针灸技术。
 
  全村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认识王医生的,小孩要打预防针,王医生就上门了;无论谁有个头疼脑热,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里,他都随喊随到。
 
  62岁的村民杜彩云大娘说,去年春节期间,她10岁的孙子王子涵燃放鞭炮时炸伤了左眼。当时夜幕已经降临,她手足无措。危急时刻,王胜伟开车拉上祖孙二人前往禹州市救治,赶到医院时,这家医院恰好停电。王胜伟毫不犹豫地开车直奔郑州。赶到郑州市的医院后,王胜伟跑前跑后,并为其垫付医疗费,让孩子顺利住上院。
 
  “有钱没钱,只管来看病。等有钱了再来算账。”村干部马建周拿着王胜伟卫生室的记账簿让记者看,“你看,村民欠的账多达两万元,他从来没有要过账。”
 
  村医为群众诊疾是分内事,可王胜伟还干了许多分外事。
 
  村民王永生早年到外省生活,年老体弱时回归故乡。六七十岁的老人回到村里,衣食住行成了难题。王胜伟得知情况后,为老人送去了面粉等生活用品,还把500元钱塞进老人口袋。
 
  “行医先行德,学医先学人。”大学毕业的王玉龙入职禹州市中心医院后,王胜伟给儿子上了一堂品德课。“爸爸的话言犹在耳,我铭记着他的话,努力当一名好医生。”王玉龙说。(记者 王胜昔 通讯员 孔刚领)
 

 
一位普通村医的生命绝唱
——追记禹州市见义勇为的好村医王胜伟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董学彦   通讯员   孔刚领
  8月1日,禹州市褚河镇巴庄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村医王胜伟的妻子曹红敏孤独地坐在树荫下,默默地注视着那座依然飘着药香的房屋。这些天里,阳光炙热,天气多变,风声雷声雨声交替而至,但那个伴随了她几十年的声音,她再也听不到了。
  他亲手植下的树还在,他辛苦盖好的房还在,但那个陪伴了她几十年的人,却永远离开了。
  
  那个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对病人温暖如春、有求必应的人走了;那个危急关头置生死于度外、两次冲入熊熊火海救人的人走了;那个在网络上热议不息,赢得网友一掬热泪、无限钦敬的人再也回不来了。而曹红敏却每天默默地坐在小院里,仿佛在等待一个出差在外即将归来的亲人。
 
  生命在烈火中永生——
  一个平凡之驱,在生死关头,却成了一个英雄
  7月18日(农历六月六),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按照当地的风俗,各家各户都要在这天炸焦花。当巴庄村妇女张丛敏拧开液化气灶开关准备制作佳肴时,却引发了一场悲剧。
  “当时只听一声巨响,很多人都吓了一跳。”一位村民说。附近很多人都闻声跑进张丛敏家的院子,看到她家已成了一片火海,张丛敏在火中翻滚,惨叫声凄厉。
  没有人敢冲进去救人,却有人想起了王胜伟,立即拨通了他的手机。“人们都吓坏了,眼睁睁看着丛敏变成了一个火人。”这位村民说,“向王胜伟求救,一是他平时最热心,二来他是医生,也许会有办法救人。”
  风驰电掣般驱车赶到的王胜伟二话没说就冲进了火海,把正在翻滚挣扎的张丛敏拖了出来。
  王胜伟的儿子王玉龙回忆,如果救人后马上离开,父亲肯定不会丧命。“他担心如果液化气罐爆炸了,会危及周围住户的生命。”王玉龙说,“这也许是父亲的命。他这一生中,做事总是先替别人考虑。”
  王胜伟第二次冲进火海。浓烟呛得他剧烈咳嗽,烈火炙烤着他的肌肤,每走一步都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等他用湿过的棉垫把发烫的阀门拧紧后再冲出后,衣服已经起火,胳膊上全是燎泡……
  此时的王胜伟面目黢黑,汗下如雨,脚步虚浮。但他强忍着不适,为张丛敏做了简单的伤情处理,直到120救护车将张丛敏拉走,他才如释重负,拖着疲惫的身体踉跄地回到家里。
  大约40分钟后,当时还远在禹州市的王玉龙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孩子,我胸很闷,你来接我去医院看看吧。”
  王玉龙没有想到,这个电话,竟成了父亲最后的遗言。
  为了方便转诊病人到上级医院,王胜伟生前专门买了辆车,8年跑了10万公里,让无数患者转危为安。他最后一次使用这辆车,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但他自己需要转诊时,却因呼吸困难,无力使用。
  禹州市离王胜伟家只有5公里距离,王玉龙很快就赶回家,把父亲送到了医院。抢救时,王胜伟脸色发青,口中不停吐出黑色液体,并伴随刺鼻的气味。下午4点22分,王胜伟溘然离世。医务人员说,王胜伟的猝死,与他救火时吸入大量一氧化碳气体相关。
  他去世时,离他51岁生日仅差6天。
  医德在追忆中永恒——
  一个普通村医,在群众遇困时,却像一个天使
 
  
  “我至今不相信他真的走了!”“这样的好医生走了,今后看病可没有这么方便了。”……采访中提起王胜伟,几乎每个人都忍不住红了眼眶、流下热泪。
  1987年,20岁的王胜伟从许昌卫校毕业,开始了从医生涯。1997年,他又到郑州仲景国医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进修,掌握了针灸技术,医术日益精进。
  在巴庄村,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认识他、不喜欢他。
  有人视他为亲人——
  “人老了,毛病多,我头痛发热时来找胜伟,他给我拿点儿药,从来不收钱。”73岁的低保户王长松看着王胜伟的遗像,无比悲伤。
  “村民有个小毛病,王医生就用针灸给他们治,给钱也不要。你说这样的好医生去哪里找啊?”村民王金栋眼含热泪。
  有人视他为恩人——
  62岁的村民杜彩云说,去年春节期间,她10岁的孙子王子涵和几个小伙伴燃放鞭炮时炸伤了左眼,鲜血直流。当时夜幕已经降临,她大哭求救。危急时刻,王胜伟开车拉上祖孙二人前往禹州市救治,赶到医院时,这家医院恰好停电。王胜伟毫不犹豫地开车直奔郑州,并为其垫付医疗费,让孩子顺利住上院。
  更多人视他为好人——
  67岁的老村医周留柱和王胜伟同在一个村行医,他用八个字来评价王胜伟——信誉良好,对人厚道。
  “有钱没钱,只管来看病。早晚有钱了再来算账。”村干部马建周拿着王胜伟卫生室的记账簿让记者看,“你看,他本子上,村民欠的账多达两万元,他从来没有要过账。”
  一位禹州网友听到王胜伟的故事后,在禹州贴吧深情赋诗:病榻之间,有爱心在流淌;烈火之中,是天使在歌唱。
  精神在传承中升华——
  一曲生命绝唱,在颍河岸边,竖起了一座丰碑
  8月1日晚上7点,第三届禹州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隆重举行。王胜伟被追授为禹州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一段深情的颁奖辞,让所有出席颁奖典礼的人热泪盈眶。
  “烈火熊熊,生死一刻,你拽紧死神魔掌,用最真诚的勇敢,冲入火海,在众人退缩之时,挽救了一个挣扎的生命。那一瞬间,你毫不犹豫,无所畏惧,用平凡之躯,诠释了人性的伟大;用质朴善良,谱写了人间感动。禹州救人英雄王胜伟,愿你在天堂,没有悲伤,只有坚强!”
  掌声中,王玉龙代表他的父亲上台领奖。虽然父亲辞世的悲伤依然挥之不去,但这一刻,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豪。
  他忘不了父亲对自己的教诲。“唯有高尚之医德,方能熔化出精湛之医术,行医先行德,学医先学人。”这是大学毕业的王玉龙入职禹州市中心医院后,王胜伟给儿子上的第一堂“政治课”。
  “爸爸的话言犹在耳,几年来我铭记着他的忠告,努力当一名好医生。”他说。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将以父亲为榜样,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努力传承父亲的美德。
  他忘不了父亲出殡时的场景。那天,村民们自发组织的送行车队以及送行的村民,把村里的道路挤得水泄不通。当灵车缓缓通过时,许多村民跪在路旁,泪流满面,失声痛哭。他说,这样的场景让他明白,一个对群众付出真心的人,群众永远都不会忘记他!
  与此同时,王胜伟的事迹正在网友中热传。数千条留言涓滴成河,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浩荡东流,感动中原。
  烈火之上,迸发出一曲生命绝唱;颍河之畔,树立起一座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