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巧样‖拜谒战神王翦

2018-08-03 17:31:48来源:东方散文杂志

打印 字号: T|T
    拜谒战神王翦
    文/王巧样
    顺着到贤镇街道一直向东,鱼贯而过,然后再急匆匆踏过一片庄稼地,我们就来到了一代战神王翦的墓冢前。
    只可惜,战神的墓冢远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气派,空旷的田野之上,孤零零一座坟丘,上面栽植一些并不茂密翠柏,树下杂草丛生,一派萧条,显得格外的荒芜。陵墓南侧,有一低矮石碑,上写“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翦之墓”,仅此而已,再无其它。看着这满眼的落寞与荒凉,我的胸中不禁涌上了一股“英雄末路”般悲壮凄凉的感觉。
    王翦,战国末年时的秦国富平美原镇人,此人文韬武略无一不精,是行兵布阵的一流高手,更重要的是他做人老成,作战骁勇,打仗百战百胜,是史上不可多得的一员猛将。想当年秦始皇就是依靠他才能够扫除六国,统一华夏,立下了万世不灭的功劳。可以说,没有他,中华民族的两千多年的历史肯定不会按照现在这个轨迹发展。如果说,非要在我国的战争史上选出一位功绩卓著的将军做为战神的话,那么大家不约而同想到的人必定就是:美应候王翦!
    我想每一位到此地游览过的人,心里一定都会产生出一个深深的疑惑,王翦明明就是富平美原镇人氏,为什么他没有被安葬在自己的老家,反而是埋葬在和美原相邻的到贤镇呢?细心的游客又是否能够发现,他的墓冢,方位是正南正北,北面正对的就是他的老家美原镇,那么南面正对的又会是什么呢?这就引出了历史上一段非常有名的典故,而且还牵扯出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话说秦始皇欲灭楚国,就找来了大臣们商议,李信说跟楚国打仗只需二十万人马足矣,王翦却说少了六十万不可。始皇以为王翦是因为过于老迈而变得胆怯,惧怕对方的实力。结果就发命李信,率二十万人马前去攻打楚国。王翦见自己的建议未被采纳,并没有据理力争,也没有满腹牢骚,托辞自己身体有病,请求告老还乡。
    结果李信被楚国打的是大败而归,秦王这才知道这场仗非王翦不能打赢,于是急忙率领人马,亲自前去追赶已经走在返乡途中的王翦。为了收买王翦,他还带上了自己最心爱的小女儿华阳公主,并且暗赐密诏说“随遇处成婚”。
    华阳公主等一班人马一路行色匆匆,追赶到现在的富平县张桥镇时就与王翦相遇,当天晚上二人便在此地奉旨成婚。只可惜了年纪轻轻貌美如花的华阳公主,心里面原本早已有了自己的意中之人,燕国的音乐家高渐离,可是父皇之命又实在是难以违抗,极度的悲伤和怨愤使她的一头青丝,竟然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白发,后来华阳公主抑郁而死。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位风华绝代的小公主,改地名为华头村,并且还为公主修建了一座庙宇取名华头庙,解放后华头庙改建成华头小学,多年之后搬迁,华头村也因多少次易名,变成了今天的张桥镇。
    通过对王翦一生所经来窥视他的内心,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睿智的思想方式和精明的为人处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他不但完全能够做到深思熟虑,而且能够更好的做到深谋远虑,他深诲为人处世之道,老成持重,勇而不暴,智而不奸,懂得“祸从口出”的道理,所以他才能始终都保持这样一种心态:嬴政你用我时,我就竭尽全力,居功不傲,你不用我了,我便保持沉默,毫无怨言,自动退出。因此,我觉得他还更有资格被评为史上最有风度的将军。
    这次出征之前,王翦依然像往常一样,只是一味的向生性多疑残暴的秦始皇索房置田,用以达到向秦王传递出“自己打仗不为高官和强权,只为养家糊口”这样一种信息,达到消除他对自己戒备防范的目的,为自己和家人赢得了一世周全,最后,他一直活到九十一岁高龄时,才得以寿终正寝,成为我国有史以来所有功高盖主者当中,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够拥有完美人生结局的人员之一。
    我们的战神有的不仅仅只是一身铮铮铁骨,他更不缺失儿女情长的侠骨柔情,对于华阳公主他是一见倾心,终生难忘。于是他临终前嘱咐后人,在他死后,把他安葬在张桥镇和美原镇之间的到贤镇,如此他便可终日,朝北望家乡,朝南望华阳。
    从王翦的坟墓构造来看,它最能体现出王翦其人高人一筹的智慧和远见。据说这里经常会有盗墓贼光顾,可是他们任何一个人,始终都无法从这里带走任何一样东西,因为墓坑里面灌满了炒过的流沙,里面的墓壁上也涂抹着一层厚厚的糯米汁,也许大家都已经猜想到糯米汁起到的是防潮的作用,可谁又会知道,炒过的沙子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告诉你吧,沙子被炒之后就完全丧失了粘合的可能,任何一个人盗墓贼都休想在一个晚上把源源不绝的流沙掏出个窟窿的。怎么样,这样简单有效的防御设施,也许只有王翦这样的天才才够想出来吧,这比起秦始皇费尽心思给自己陵墓安装层层机关来,可就显得省事实用多了。
    绕着王翦坟地游走几遭,朋友禁不住不停的纳闷道:“奇怪,他的墓碑呢?这么厉害的人物难道连个墓碑都没有吗?”
    刚好这个问题我知道,我有一位朋友,家就住在陵墓旁边的一个村子,她说文革破四旧时,他们村里有位村民,为了保护王翦的墓碑,就把它偷偷拉回家盖在自己家门口的一口机井上,然后再给上面铺上了厚厚的一层土,把它掩藏起来。后来,文革结束后,本打算把它挖出来贡献给国家,谁知道他那口机井偏偏就在他们家和邻居家中间,隔壁家非得跟他争那口墓碑,一气之下,他把碑子顺势给扔到井里,然后把井也给添平了,从此王翦的墓碑不见天日,不为人知。她还说,文革之前,王翦的坟墓南面曾依次排列了六个小冢,分别代表了六个被他剿灭的国家,里边的葬品有从各国掠来的战利品及俘虏的尸体,可惜文革期间均已被夷为平地。可怜,一代战神在两千多年后的现代,在所谓的超极文明的社会里,光景竟落得如此惨淡。
    王翦用他完美的人格最终造就了他完美的人生,给我们这些后来之人留下了太多太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他更造就了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永难消失传奇,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神话一样的人生!
    当我们大家一起,走上这座高高的墓冢,手搭凉棚,眺望天际,但见天风猎猎,风起云涌处,似有万马千军奔腾,人喊马嘶着,但见一人一骑,马踏重围,所向披靡,如蛟龙出水、猛虎下山般势不可挡,只见他跨下战马,四蹄奋起,引颈长嘶,一代战神王翦,挥舞着他手中的长矛,在历史的长空划下一道耀眼的光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