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里的跋涉——成辉叔成普叔东行记
湖北赤膊龙璧公四十世孙王元林推荐词:送给你们难得一见的好文章,全篇都是以记叙的方式,没有用豪华之语句,字字明朗,句句真切,确实是一篇难忘的文章,让人爱不释手!作晚看完全篇,今天重复观看,特别是那些再难拍到的历史照片。象我最尊敬的族长叔,他自去年的六月十七日,大祸从天降,突然离我而去,前天是他老人家的周年祭祀日,此篇恰增追思缅怀。他为我族去祁门老家访祖,费尽周折,可惜因年代隔得太久没有成功,使他遗憾终身。愿叔在九天有灵,使我族的长房宏远宗亲早日归家团聚。


(2)在瑞麟湾酒店,泾县王成谦叔叔与湖北老家人首次相见(2015年5月河南商城老家成生叔成兴叔元军弟三人曾来泾县),激动得不知说啥才好。泾县现在辈分最高的就是成字辈,只有四位,最小的是资字辈。

(3)除成谦(字伯谦)叔、元辉(字辉号学庭)弟和我(元平字平号老虎)外,(从成普叔左手第二位起)元华(字伯华号双根)哥、元群(字爱群)哥、元清[号奤(tǎi)子]哥、善政(字政)侄儿、元浩(字浩)弟、元松(号老铁)弟,都在下班后赶来参加欢迎晚宴。利子河与泾县,相距千里,省三公后裔第二十二世成字辈三人、第二十三世元字辈七人与第二十四世善字辈一人,欢聚一堂,思古叙今,共商浙北皖南宗族寻亲及祁门寻祖事务。

(4)当晚在成辉叔成普叔下榻的绿都宾馆里,成谦叔等宗亲翻阅家谱,爱不释手,如同面对列祖列宗,拥抱一万多谱载族人,心情激动无以言表。

(5)大家讨论族谱,讲述族史,追本溯源,顺干捋枝,那劲头像是矿工在井下努力掘进,像是血液在脉管里执着前行。

(6)王辉和我次日将陪同成辉叔成普叔赴安徽广德县和浙江安吉县寻访宗亲。王辉安排次日行程:为了尽量少绕路,先赴广德县芦村乡石狮村(联系人性明爷),再到安吉县天子湖镇(联系人成芳叔),如果有时间再去广德县新杭镇箭穿村永兴组[联系人王元林(字顺林)]、月湾乡等处。

(7)2月19日星期天,早上王辉拨通广德县性明爷和安吉县成芳叔电话,告知行程。上午7:30,王辉王平陪同成辉叔成普叔,从宾馆驾车出发,10:30到达石狮村性明爷家。性明爷高兴得跟孩子似的,满脸全是无法掩抑的喜悦之情,招呼落座,摆出果盘,端茶倒水,一边说:“早上一知道族长和你们要来,就叫在广德县城的弟弟性宝立马去制作欢迎横幅,立马送回来,要放火炮!中午就在这儿吃饭了,好好庆祝一下!”奶奶已经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性明爷在外面干活的儿子成峰叔(下图右立者)也撂下工作火急火燎地赶了回来。

(8)性明爷还写好了发言稿,他郑重地向族长汇报工作。先致欢迎词,再就正月初几王辉王浩来时布置的登记族人信息工作做汇报:已经基本登记齐全了,谁家几口,总数多少,然后问:“族长还有什么任务吩咐?”此情此景,令人动容!针对性明爷信息登记项目和格式问题,成普叔详细介绍了相关要求。成辉叔解说了收费原则和数目:①五类人员登记信息但不收费——五保的、残疾的、服刑的、八十岁以上的、已经去世的;②除上述五类人之外,收取50元/人。

(9)因时间紧任务重,族长一行必须中午赶往临近的安吉县天子湖镇。广德县城里性宝爷赶制了欢迎横幅,风风火火赶回了石狮,立即与大伙一起张挂起来。成辉叔、成普叔和宗亲一起合影留念。合影人员:(前排左起)性宝爷、性明爷夫人、性明爷、成辉叔、成普叔。(后排左起)性明爷儿子成峰叔、元辉、元平。

(10)在性明爷和奶奶执意挽留吃中饭的盛情里,族长一行登车,性明爷性宝爷赶忙燃放鞭炮。这鞭炮原是准备用来欢迎的,只因等横幅等成了欢送。性明爷也上车随行。中午12:00,我们从石狮出发了。

(11)午后1:00到天子湖镇。正月初几来过的王辉指着前方说:“你猜,那是谁?”“成芳叔!哈哈!群里发的照片用了美颜!”热情相见后,成芳叔早已备宴盛情款待。在张家港打工的广德县同溪村性国爷,特的请一天假赶到天子湖镇。(左起:成芳叔、性国爷、性德爷、性明爷、成辉叔、成普叔、元辉弟)

(12)午饭后我们到成芳叔家楼下,成芳叔鸣炮隆重接谱,在我们手里庄严地给家谱盖上“彩头”后,抱往家里。

(13)“这就是祖宗,过年过节要供着的。”成芳叔说。

(14)下午,在成芳叔家里,大家查阅宗谱,为春节前后王元辉、王元浩、王元平才寻访到的广德县芦村乡同溪村性国爷他们那一支寻宗溯源。最后定为六九甲如冕公后裔,证据及理由如下:①同溪村手抄谱三世祖“启迁”公夫人姓吴,同辈利子河谱上只有六九甲“封世”公夫人姓吴,“启迁”当为字号;②广德县性国爷和安吉县六九甲成芳叔他们长辈之间还互相走动,应属同甲的;③六九甲封世公子如冕公后代信息缺失,其他人则后代与同溪村手抄谱后代相抵触;④性国爷这一支因前谱缺失单凭记忆记录,“如冕”当因方音误为“如海”。

(15)将近下午五点,合影留念。前排右起:成普叔、成辉叔、性明爷。后排右起:性国爷、性德爷、成芳叔、王元辉、王元平。性国爷回同溪村家中看一下,还得连夜赶回张家港上班。成芳叔带领族长一行直奔广德县新杭镇箭穿村,去寻访成芳叔事先几经周折才联系上的元字辈王顺林。

(16)天色渐晚,途中问路,路较远岔路较多,我们只问知大概方向。后来一位要求搭便车的村妇,恰好是王顺林同村的!

(17)从天子湖镇开车一个多小时,我们到了广德县新杭镇箭穿村永兴组,进村时天已擦黑。很遗憾,王顺林(元字辈)因为态度变化(他患过中风)不接待我们。这时路边一个看热闹的小伙子说:“我也是……元字辈。”一问还真是宗家!跟王顺林同爷爷的,他叫王元贵!

(18)在王元贵联络下,他大哥王元华、二哥王元福赶回来了。元华门前院子里正在跳广场舞。

(19)成普叔和王辉向元华询问登记基本信息:老大王元华,子王善冬、王善清;老二王元福,子王伟、王刚;老三王元贵,以及这7人的手机号码。一旁大嫂在忙着给我们烧点心充当晚餐。

(20)关于派行用字,他们只记得“成元善资”等几个字,甚至对自己爷爷的派行、奶奶的姓名、爷爷奶奶的基本信息等等都一概不知。他们说:“瑞安有谱。”成普叔给他们一张派行用字表,元福又要了一张,争相传阅。

(21)族长叔、成普叔、成芳叔和王辉等向他们说明入谱事项,当时定下来由元华(18256329630)总负责,元福(18956373968)负责登记等文字工作。

(22)元华庭院灯下合影。右起:元华、元福、元贵、成普叔、成辉叔、王辉、王平。其时已经晚上8:00,我们匆匆告别,踏上归途,到泾县将近半夜11:00了。(注:几天后王辉经反复联系和查阅宗谱逐渐发现,箭穿这一支人,在他们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入谱,仅录名字,无其他任何信息,再后来才明白,九修宗谱登记信息时这支王氏的负责人河南新县元安年事已高健康欠佳。又过段时间,通过元辉不懈的努力和元友新建的宗族微信群,了解到安吉县溪龙乡新丰村五甲王元根。他说他们是祖父辈从新县八里乡长岗大队到安吉,大爷后人在月湾乡,二爷后人在新航镇箭穿村,四爷孙子在湖州,小爷后人在新县老家。)
在泾县绿都宾馆,我们商定了明天祁门寻祖之行人员。王辉明天上班走不开,我担心浩弟(路上王辉已经与王浩商定)一人开车过于疲劳不安全,提议是否可以等我明天上午一二节课9:30下课后一道去。成辉叔欣然同意,这才各自歇息。

(23)2017年2月20日,星期一,元平上午一、二节课下课后即赶到绿都宾馆。由元浩元平陪同,成辉叔成普叔10:30出发,到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上高速,踏上祁门寻祖之行。
【古徽州琅琊王氏迁祁之始祖王璧,太子晋48世孙,东晋名相王导20世孙(赤膊龙王氏始祖省三公是璧公18世孙)。唐时因抵御黄巢有功,曾被授兵部尚书,此后为历代封建地方政权所敬重。据家谱记载:璧公有九子,二十三孙,分徒(平注:“徒”似应为“徙”)各郡,散处江之东西,如安徽之祁门县、歙县、绩溪县、黟县、休宁县、宣城市区及各县,湖北之武汉、黄冈、麻城,江西之婺源、九江、彭泽、湖口,浙江之建德,以及江苏之南京、泰州、高邮等地,号称一百三十六房,为江南王氏之又一大族。】

(24)12:30在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下了高速,就近找了家农家乐吃中饭,点菜坐下。两位叔叔执意买了单。

(25)成普叔饭后即兴挥毫!

(26)农家乐门前小憩后,我们重新上路。

(27)又开车约一个小时,下午2:30,我们到达目的地——祁门县闪里镇。王浩昨天就已经联系好的他在宣城市人大结识的熟人、王璧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兴,已经在路边候着了。我们就停车在璧公文化研究会门前。一见璧公文化研究会暨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门牌,我们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兴奋与感动!【下午进一步交流后我们知道,王德兴是璧公38世孙,按省三公是璧公18世孙推算下来,比我和元浩长两辈。】

(28)继续往东走,我们去瞻仰璧公墓地。(途中路左菜地那座碑原来是我们待会儿回头要着重看的)
【新安琅琊王氏始祖王璧墓坐落在祁门县闪里镇铜锣湾,文闪河清澈明亮,呈S状由北向南绕墓而过,环境十分优雅。铜锣湾古代又称“湾坦”,因该处四面环山,形似锣形,后人因而易名为铜锣畈。王璧墓是王璧与章、程、周三位夫人合葬墓,墓坐北朝南,由墓道、拜台、墓冢三部分组成,面积约130平方米,规模颇为壮观。 闪里镇山川秀丽,文风醇厚,自古以来险阻天成,兵戈少到,赢得许多羁人过客的留恋,东晋南朝和唐宋的避乱者视这里为桃园,也是祁门王、梅、郑、陈四大姓氏分支的发祥地。】

(29)祁门族谱上璧公墓位置示意图。

(30)没走多远,向西一转,就看见朝向南方(偏东)的牌坊式的墓园正门。原来刚才来时右手边的围墙就是璧公墓园东围墙,东北距离王氏会馆不过三四十米。

(31)据德兴爷介绍:璧公墓地是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璧公诞辰大型祭祀活动,是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准备继续申报省级的。【一年一度的始祖王璧(大献公)诞辰纪念活动简介:目前山东、浙江、福建、南京、荆门、九江、鄱阳、浮梁、安庆、贵池、绩溪、铜陵等诸多地区的王璧后裔每年均发起王璧祭祀、祭典活动。不少王璧后裔还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二赶到祁门闪里镇铜锣湾参加新安王氏(王璧)始祖祭祖大典,即便在清朝末年,曾国藩与太平天国决战祁门时,仍有不少异地子孙来墓地祭祀。“文革”期间,墓祭停止。改革开放以后,恢复了墓祭,外地子孙来墓地祭祀,人数一年多于一年。2012年,农历二月十二日,天下大雨,来人有7000余人,像这样不间断上千年的墓祭活动实属罕见。我市一徽学专家由衷地说:“我所了解墓地祭祀,规模如此之大,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仅此一家!对先祖祭祀传统形式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32)近年立的石人石马(墓园前部西南角)。

(33)近年立的石人石马(墓园前部东南角,右侧围墙边是碑记)。

(34)近年立石人石马碑记(墓园前部东南角,正门东段围墙内侧)。

(35)璧公墓!璧公,您的三十九世孙新洲成辉、成普,四十世孙泾县元浩、元平,您的十八世孙省三的后裔,来看您了!

(36)璧公墓碑。

(37)祁门谱上所载碑文。

(38)整个墓园只有四样原物:墓冢、一个碑顶、两个墓地界碑,其它都是后来做的了。图为碑顶原件。

(39)墓地界碑(原件)

(40)墓地界碑(原件)

(41)赤膊龙王氏族长成辉叔在沉思。

(42)墓前合影(左起):成辉叔、成普叔、王元平、王元浩。

(43)出了墓园,德兴爷特的带我们看了立在墓园东侧菜地中的“王地陈坟”原碑(外围辅以水泥保护层)。这座碑背后绵延六百多年的故事,让我们既无限感慨更无尽感动。
【《 新安琅琊王氏始祖王璧墓侵复记》 http://bddedf0102v8x8.html 璧公墓距今己有一千一百余年,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等历史时期,其间自宋绍兴至清乾隆(公元1131年—1769年)六百四十年中,墓地不断遭人侵占毁坏,我族先辈前赴后继据理力复,前后墓地侵复诉讼案达十余起。各个时期的墓地侵复原始资料见2008年王茂功(王璧文化研究会会长)所编的《新安琅琊统宗世谱》卷首之《墓谱》。
唐乾化二年(公元912年),璧公寿终于祁门。敕葬仙桂下乡安定都文溪社湾坦,第七甲文字七十七号,连接六甲地界。(今祁门县闪里镇铜锣湾)
璧公墓地乃子孙措重金购买程超茶园。东北至港,南至下小垅直上,西至垅分水及官路,山地余四百亩。墓制完备,墓前有石兽、翁仲、华表;有享堂;碑亭;有致斋庖湢之所。
璧公家仆陈迪,处州人。跟隨璧公多年,璧公日常起居、保境征战,陈迪皆侍奉左右。璧公视其忠诚,得到璧公厚爱。于是择婢女彭三姐许配给陈迪为妻。陈迪感激涕零,为报答璧公之恩,于璧公殁后,结庐室在墓旁,尽忠守孝,守护瞻扫,直至追隨璧公于地下。
陈迪以家仆之身能得娶妻成室,繁衍子孙,全赖璧公之仁慈博施。其子孙应感恩戴德,世代铭记。
璧公生有九子二十三孙,皆为显宦,星散分处八郡一十八县,为官效命朝廷。所谓忠孝不能两全,璧公生前殁后,子孙大多不能尽孝目前。
奈子孙散处,年久月深,沧海桑田,人心不古。宋绍兴(公元1131年——1162年)年间,家仆陈迪子孙忘其守墓祖训,而将墓地日垦月耕,据为己有,墓地被毁削殆尽。
宋宝佑乙卯(公元1255年),南宋朝廷鉴于半壁江山沦陷,辽人隔江虎视,求忠臣良将而难得,故倡忠义、收人心,诏告举行修理功臣坟墓。璧公祁门高塘裔孙王元义等报于州府,得朝庭张榜给资长奉墓园。淮西运干公孙王深、王翊亲临曕拜,并赞助克复墓地。于是复得山地一亩,平地四亩三角二十步。
宋 元之际,兵乱频仍,墓园失守。明初平定。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经进徽州府志保障乡闾类四人,公居第一。可见,璧公有功于朝廷,有功于国家,屡光史册,历今古而不磨灭。璧公祁门高塘裔孙王胜孙、王伯万等借机力复,上奏府县,与陈姓理论,竭力复得墓地一十五亩二角,税分一十三户,由高塘胜孙、伯万;叶源王仪;小易大用、亨龙;仁里文思;箬溪文宝;大仓务民、宗旦;栗木梅涧、傅岩;历溪直学;三洪石右卿;田源元立、王富等十三户一体承担缴纳。(详见《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卷首161页 王茂功编)
至明朝成化、宏治年间(公元1465年——1505年),子孙益散,祭扫不常。陈迪子孙陈容保窃踞拜堂,盖小屋以居。高塘裔孙得知,据理力争,无果。
明正德甲戌(公元1514年)三月初九日,高塘王纶、王敬、王冕等率众行扫墓祭礼,礼赞生员二十六人。众见陈容保占据拜堂建屋,愤懣填胸。即请闪里桃源陈玺、陈璞等理论,陈回复:“本月十二日回话。”
三月十二日,田源王玉琏、王肃、王摈、王龙等前往桃源,可得到“不允退业”(即房不拆、地不退)的答复。于是,众议由王舜臣修书告之歙县岩镇、祁门历溪、县城、箬溪、大仓、小易、浮梁柘平、西湾、勒功,黎痕、石痕、县市、坑头、鄱阳石田等处宗亲,于三月十九日前来墓地商议解决此事。
三月十九日,得信风闻者约二千余人前来墓地,与陈理论。陈容保见状,自知理亏,将屋拆除。众见其服罪输情,同意补贴其拆移房屋及饮食银两。
岂料其子陈廷萱用陈廷之名,诬告我王氏于祁门知县康大人处。王家亦于二十七日,王珙用王道之名告县辩诬。五月初四日巡按御史吴公审结公断,行文祁门县康公遂令陈容保退还墓地。
时隔七十余年后,陈家仍贼心不死。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陈新道等人伪造册簿,擅改湾坦为汪村,将墓地户主王胜孙篡改为杨胜宗。又见湾坦是块风水宝地,便在璧公墓后盗葬一穴,占我祖地龙脉。
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奉直大夫高塘裔孙王嘉与续祉、续勤、大尹、京祥、庠彦、良俊、载卿、子玉、家宾、际明、尔相暨父老佐、时、昕、大鹏、议、训、英烈等二十余人会集墓所,据朝廷政令清丈墓地,清理疆界。后书约祁门鸿村、许村、车坦、查源、历溪、若溪、大仓、小易、栗木、县市、前门、叶源、严潭、小洲、塔坊、平里、闪山、陈田、山口、仁里;江西勒功、西湾、柘平、葛公源、查村等王姓宗亲,齐会小路口,立约订盟,再至墓地,定界画图。
十月初八日,一千余人前来湾坦,清理墓地疆界。见墓地树木被砍,墓边被盗葬,众与陈新道理论,陈谎称是他人所为。我众方散。
数日后,高塘王大儒,王子玉、王大成、王志魁等召开宗亲会议,以陈姓盗葬,上诉于县府院。经多次辩论,据理力争,幸遇县主张侯、府主高侯、按察院代巡蔡侯,洞察陈奸,案断还地:
璧公墓居中,坐西面东,坟前地四亩;东至畔下陈地;北至陈大济墙脚及地;南至陈坟堑及地;坟后地北边直进六十六步界外系陈坟及地;南边直进六十六步界外系陈地西边横过四十步,界外系董天隆地。前后共计地二十五亩,定界画图。责令陈新道备立石碑上刻“王地陈坟”,送县衙验过,由差役胡元江监押抬往告所。于本年(万历十年)七月十六日立碑定界,事遂结案收卷,定鳞册思字二千三百八十五号,立祠户王光启收税解纳。
为免日后再起事端,在县主调解下,王陈二姓又到小路口立约订盟。陈姓在文约上签字画押,保证今后不再发生此类事件。
“王地陈坟”石碑竖立,前后诉讼,历时一年,直至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十月初八日才了结此案。
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年——1644年),陈子卓因租种、佃息等事构衅生讼不断。多次上诉县府,由于“王地陈坟”证据确凿,均被驳回。
陈善道、陈化龙、陈宏之、陈思哲等人令地邻陈天盖,伪造陈姓佃户文约,给王陈二姓,订立和息合文,上交县主宋爷。也因“王地陈坟”证据确凿,而被驳回。
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陈文象为占墓地,将“王地陈坟” 石碑移至陈姓地端,以作界碑。陈文象又串同其叔陈云、陈胜、陈时,将鳞册内原昆字二千三百八十五号拆为十二个字号,割裂王地,并盗代荫木二百余株,价值千余金。
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王光文、王梦贲、王文龄、王元年、王伟志、王立叙、王烈卿、王运隆等宗亲,揭贴遍告同宗,并诉至县主张公处。张公明断,斥责陈文象奸狡昧心,移碑盗木,擅改鳞册。拟杖责罚,责令陈文象将所盗石碣还立原址;所盗树朩,还归王文光收领。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陈定生步陈文象后尘,伙同陈孔仪、陈士治捏造伪契,自盗自首,将“王地陈坟”石碑妄指为界碑。盗伐璧公墓地树朩,锯板四块,卖与陈鹰。王正音、王大治诉至祁门县堂,县主李公根据顺治十年张公案卷勘明:陈坟系盗葬王地乃免迁之坟,且立有“王地陈坟”石碑,则陈姓有坟无地;陈定生垂涎树木,陈孔仪、陈士治伪造白契;照例责惩,涂销白契,其树木变银若干,着王大治具领。
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陈孔仪又诉王正音侵占陈姓土地。邑主徐公详览历朝文卷、黄册、鳞册,确证王坟应得地十五亩二角,报请徽州府宪饬批。着令陈孔仪等不得再行越界盗代。案结归档。
王陈二姓为璧公墓地侵复的诉讼案,现有资料可査就达十多起,前后二姓侵复纠纷达六百四十年之久。】

(44)祁门谱载璧公墓地侵复纪略。(谱上另有六百四十多年间十多次官司的详尽实录)

(45)在王璧文化研究会暨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会馆门前合影。右起:德兴爷、成普叔、成辉叔、元浩弟、元平。

(46)会馆内,璧公九子像,赤膊龙王氏始祖省三公是长房思聪公17世孙。
【璧公九子二十三孙】
九子(左←右):
王思聪(863——?),璧公之长子,官至朝散大夫。(赤膊龙王氏祖)
王思联(864——?),璧公之次子,官至谏议大夫。
王思仲(867——?),璧公之三子,官至中议大夫。
王思茂(869——?),璧公之四子,官至行军司马。
王思会(872——?),璧公之五子,官至宣州行营都统帅,卒于阵。
王思悰(873——?),璧公之六子,官至洪州教授。
王思经(875——?),璧公之七子,官至直秘阁。
王思谅(876——?),璧公之八子,官至通议大夫。
王思谦(876——?),璧公之九子,仕吴越国为客省舍人。
二十三孙:
敬璋,思聪公长子(赤膊龙王氏祖),受父恩,文学出身,官至文林郎,初任丰州丰县主簿,二任靳口镇监辖,三任衡州安仁县县丞,四任赣州安远县知县,任内亡。
敬允,思聪公次子,受父恩,初任韶州仁化县尉,捕贼阵亡,授宣教郎。
敬文,思联公长子,受父恩,官至文林郎,后任通判。
敬昭,思联公次子,初任宣州太平县尉,二任汉阳军司法,三任常州无锡县丞,四任处州桂阳县令,五任荆门军知录,六任峡州推官。
敬成,思联公三子,仕至文林郎,九经丞事。
敬爱,思仲公长子,官至文林郎。
敬琬,思仲公次子,官至县尉。
敬德,思仲公三子,初任江陵县尉,二任洪州司户,三任奏王府司干,四任石埭知县,五任彭泽县令,六任佥判,七任柳州通判,官至朝散大夫。
敬献,思茂公长子。
敬祥,思茂公次子,受父恩,补将仕郎,初任江陵县主簿,二任张俊奏宣干,三任洪州司户,四任石埭知县。
敬仲,思悰公长子,初任越州萧山尉,二任饶州司理,三任岳州石首县令,四任靳州仕曹,五任舒州府怀宁县知县,六任广州通判,官至朝散大夫。
敬饶,思悰公次子,受父恩,官至承信郎。
敬海,思经公长子,初任广州道县尉,二任宁波通判,三任文林郎。
敬伦,思经公次子,受父恩,官至奉议大夫。
敬显,思谅公长子,初任德安府知录,仕至文林郎。
敬清,思谅公次子,初任 韶州任化县尉,仕至文林郎
敬淳,思谅公三子,任潭州宁乡县尉。
敬逸,思谦公长子,为先锋将。
敬义,思谦公次子,仕至文林郎。
敬和,思谦公三子,任保议郎。
敬忠,思谦公四子,官至通议大夫。
敬珉,思谦公五子,官至翰林院文馆秘书。
敬复,思谦公六子,官至通判。

(47)从会馆向西北斜穿十字街,德兴爷带我们到他二楼办公室,郑重捧出他们当初五人托人、花钱,亲自从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拍照影印来的《重修新安琅琊王氏统宗谱》及整理后的印刷本,与我们带去的《赤膊龙王氏九修宗谱》(卷一)进行比对。——多么庄严的时刻啊!

(48)王德兴!王成普!

(49)王德兴!王成普!

(50)
“茂昭公,行奇一”,有三子。
“舜卿,行舜一。”

(51)
上页左半页内容。

(52)
“尧卿,行舜二”,后更名省三公。

(53)
上页左半页内容。

(54)“兴卿,行舜二,无传。”(这里,“二”必为“三”之误。《高塘鸿溪王氏家谱》:“兴卿,行舜三。”)
族长成辉叔和总编成谱叔此行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求证省三公兄弟情况。至此已证明:①省三公兄弟三人;②兄长“舜卿,行舜一”,自己“尧卿,行舜二”,弟弟“兴卿,行舜二(应为‘三’)”。③省三公没有名“初三”的兄长和名“正三”的弟弟。

(55)——庄严时刻!赤膊龙王氏历史上多么庄严的时刻!族谱比对竟然那么顺畅!宋元以后,从明初到现在的六百五十年间,穿越多少历史的风霜雨雪,经历多少人事的沧海桑田,两地古今族谱还保留着那么高度的一致性!血脉啊血脉,血脉无形的力量将星散各地的宗亲永远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回家了,我们终于回到唐朝时我们的家了!作为新安琅琊王氏一个分支,赤膊龙王氏认祖归宗!

(56)省三公祖贯“祁门县高塘许村”!——这是赤膊龙王氏梦里的故乡,族谱里一直清晰记载。德兴爷一再提醒,谱可以回来再看,我们要早点去,有二十多里路呢。到得许村,只见古屋零星,不成街巷。

(57)德兴爷说,他们一直没修谱,只知道自己姓王,不知祖宗源流。偶寻一户,问:“你们姓王吗?”她们答:“姓王啊。”“你们排行是什么?”她们一脸茫然,躲进家里:“不知道。”

(58)我们怅然若失,悻悻然离去,还一步三回首。

(59)走在许村,省三公老家,我们唐朝时的家。

(60)旺生叔成普叔感慨万千。

(61)德兴爷耐心地解答着我们没头没脑无穷无尽的问题。

(62)村民都姓王,就是不知道排行和祖宗。宗亲吗?当面不能相认!

(63)德兴爷一再说,你看这些古树都有岁数的。

(64)新安河边菜地和古树。

(65)新安河边石子场和我们的车。

(66)高塘!从许村沿新安河顺流而下一公里就到了。

(67)孜孜不倦做着解说的德兴爷。

(68)入村。

(69)我们只关心老房子。

(70)街上牌楼。

(71)老房子。

(72)可惜,老房子毁掉不少。右转是老祠堂。

(73)高塘村的王氏老祠堂!大门紧锁,门缝里看进去早已坍塌。

(74)回头探访支巷。

(75)支巷。

(76)高塘村村部。

(77)沿新安河返回(往下游看)。落寞逆流成河。

(78)去汪村路口,我们往上39世祖思聪公(璧公长子)安葬在里面,每年都有后代来祭扫。

(79)新安河(往上游看)

(80)回到闪里镇天已经擦黑。德兴爷不顾劳累,热情招待旺生叔成普叔王浩和我。

(81)德兴爷拿“王茅”招待我们。

(82)旺生叔。

(83)次日,2017年2月21日,晨,拍宾馆西南边璧公墓方向(画面正中)。

(84)公路主干道是东西纵穿闪里古镇的。

(85)我们昨晚用餐和住宿的宾馆,前端那白楼二楼就是德兴爷在镇政府的办公室。我们次日清晨洗簌毕,到闪里古镇街上“过早”(湖北老家话“吃早点”),顺便逛逛。

(86)镇上道路两边,许多根艺厂,门前都堆放了许多各形树根。

(87)萦绕璧公墓(画面右前方)的文闪河从桥下流过。

(88)萦绕璧公墓(左岸前面)的文闪河。

(89)回到泾县,途中顺便参观了一下中国宣纸文化园。

(90)旺生叔成普叔在中国宣纸文化园外潦草场前。

(91)中餐。左→右:旺生叔、成普叔、王(元)浩、王元义、王(元)辉和正在拍照的王(元)平。

(92)晚上简餐。旺生叔,成普叔,我和侄女剑云(元虹女)。

(93)2017年2月22日晨,送旺生叔成普叔到高铁站,叔侄间都有些不舍,依依惜别。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