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王元情牵兰溪母校

本月初,兰溪六山小学校长李晓辉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信件,写信的人是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王元。原来,王元出生于兰溪,曾在兰溪蒋氏公学就读。而蒋氏公学就是六山小学的前身。李校长在整理校史资料的时候,听说王元院士是老校友,很兴奋,立即给王元院士写了一封信去求证。
院士来信努力不计年

很快,王院士回信了,他在信中说:
“我出生于兰溪,当时家父王懋勤任兰溪县长。在我三岁时,父亲调省工作,去杭州居住。抗战爆发后,举家迁兰溪避难,就住在水阁塘乡蒋家。我与弟弟王克就读于蒋氏公学。
这是我初上小学,看照片,一切如前一样,十分清晰。我家窗外,面对铁甲山,我总想爬上去看看,但无人带我去。
至1937年,我们举家内迁至四川。
当时的老师也记不清了,但盛序行老师在校任教,不论教过我与否,都是老师,请代我向他请安。
我身体多病,不能旅行,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来看望大家,盼谅。”
纸短情长,来信深切表达了王院士对故土、对母校、对恩师的想念和对故乡人的殷切期望。

王元院士还亲自书写了附在信中,题词上写着“努力不计年,自强永不息”,这句话出自王院士的恩师华罗庚教授,王院士用来与小学弟小学妹们共勉。
六山小学母校永难忘
六山小学始创于1907年,其前身为辛亥革命志士、兰溪乡贤蒋六山创办的“斌新学堂”,后改名为蒋氏公学,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百年老校。

李校长介绍说,学校正在努力挖掘地域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蒋六山“正文化”育人体系,将当地的优秀文化遗产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力求文化上墙、观念入心,制造浓厚的校园德育氛围。学校先后编纂《嵩麓家训》《自勉歌》《辛亥革命志士蒋六山》等三本德育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蒋六山先生(1848—1925年)当年提出的“学生入学堂,首要养正气,出入须自重,勿要学不端”(出自蒋六山先生创作的《自勉歌》)已被赋予新时代的内涵。经过重新谱曲,如今成了六山小学的校歌。
六山小学创建了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蒋六山陈列馆,开展一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陈列馆里有六山先生的遗稿、先生传赞、蒋六山长子蒋俶乡试时的试卷,还有一些珍贵的藏书。学校开办“图书馆之夜”,邀请爱好阅读的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
全面发展不需门门考满分
在一些资料中,记者看到王元院士经常在各种场合发表对教育和培养人才的看法。他也常讲自己的少年时代。说他小时候比较爱玩,对什么事都充满好奇心,精力旺盛,把不少时间都花在课外:看小说,不管多厚都要看完,《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更是看过一遍又一遍,莎士比亚作品一读就停不下来。看别人拉二胡也动了心,抓紧时间苦练,又肯动脑筋琢磨,不久就成为出色的二胡演奏者。后来,他喜欢上画画和游泳,经常带着画板去写生,画累了就脱下衣服跳到湖里痛痛快快地游。广泛的兴趣,培养了他不怕困难和强烈进取的精神。
上中学时的王元成绩并不特别突出,“50名同学,一直排在20名左右”,即使相对不错的数学与英语也不是班里最好的。王元常常深有感触地告诫学生:“不需要门门考满分,但中学时代一定要全面发展。”
他说,自己由于成绩不算特别好,1948年高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工科专业,考虑到数学是冷门,便把数学放进了报考志愿的替补队伍,没想到最后是踏着这个保底门槛被录取,没能如愿进入著名的国立浙江大学,而是去了一所为安置失学青年设的英士大学。整个大一阶段,他都在准备重新参加高考,只想转到工科去。幸运的是,两年后,新中国成立,英士大学数学系并入浙江大学,浙大数学系里著名教授很多,陈建功、苏步青、卢庆骏、曹锡华、张素诚,可谓群贤毕至,人才济济。
进入浙大后,王元把文艺爱好一刀砍掉,从此开始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数学研究之旅。1952年,王元从浙江大学毕业,经陈建功、苏步青等人推荐,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拜在华罗庚先生门下。离开浙大前,陈建功语重心长地对王元说:“你是我们嫁出去的‘女儿’,好好跟华罗庚学习。”
师从华罗庚
求证哥德巴赫猜想
1953年,华罗庚成立了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班,初出茅庐的王元很快成为积极分子。
1956年成功证明出“3+4”。1957年,王元在哥德巴赫猜想中证明了“2+3”(每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至多两个质数的乘积再加上至多3个质数的乘积),这是我国首次在这一领域跃居世界领先地位。当年,王元27岁。
1962年,王元又成功证明了“1+4”,之后退出了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开始与华罗庚合作研究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
后来,陈景润调入数学所后,终于证明了1+2,取得了世界上关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好成果。而这一结果最终得以蜚声世界也是得益于王元先生对陈景润论文的审阅。由于陈景润不善言辞,也不爱与人交往,因此和同行私交不多。但要探讨论文的问题时,他还是愿意来找华罗庚和王元。1972年,当他证明1+2的论文写成后,交给王元。陈景润讲到一个公式,王元有疑问,就请陈景润解释,再发现问题再请他解释。这样从早到晚,问答式的审阅一直持续了3天。王元感到“他是对的”,就立刻为陈景润写了审查意见。
1973年,他和华罗庚证明的定理被国际学术界称为“华-王方法”。1980年,王元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2年,由于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杰出贡献,王元和陈景润、潘承洞一起荣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华罗庚》说是王元科普创作的代表作,花费近10年时间,这位著名的数学家写另一位著名数学家的传记,成为这本书的独到之处。
2000年,王元获得华罗庚数学奖。
六山七巧板玩中学数学
七巧板拼图是一种智力游戏,既能锻炼孩子的动手协调能力,还能开发孩子的大脑。李晓辉校长介绍,2014年,六山小学就引进七巧板教学,作为学校的科技特色项目,并带动航模、陆模等科技项目一起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求知、创新、体验科技的乐趣。2015年,学校的七巧板小组赛获得金华市第一名,陆模获得金华市团体一等奖。获奖的胡恩翔同学说,他在学习七巧板过程中非常有乐趣,动手动脑,特别有意思。
李晓辉校长说,端午节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去蒋氏公学,看王元院士学习过的地方,听王元院士的故事。“很快要放暑假了,王院士提倡不能什么都靠老师教,学校也提倡学生要自主学习,多接触社会,遵从兴趣,深入学习。”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 · 老家来人啦!
- · 儋州王氏家谱编修圆满收官,王大伦老先生挥
- · 额尔古纳的夏天
- · 固始县委领导莅临福州调研访问
- · 我与世王会亦鸣秘书长的结缘
- · 王昱(王宗浩子)
- · 王大举(王伯大堂弟)
- · 第十八届世界王氏联谊大会精彩回顾
- · 世王聚吉 光耀宗林——吉林经济发展大会暨
- · 王氏始祖姬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