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龙区王乐德:退而不休 写尽人间真善美
有这样一位退休老人,他已86岁高龄却不在家里享清福,而是退而不休不辞劳苦走村镇、进社区、入校园、赴工地,用手中的笔写尽人间真、善、美,他就是洛阳市洛龙区关林办事处红旗社区大名鼎鼎的“编外记者”,他的名字叫王乐德。
王乐德于1955年当上了人民教师,1956年加入中国共党,1957年走上学校领导岗位。他退休25年来笔耕不辍,已在各种报刋、杂志等主流媒体发表稿件2000多篇。为了采访到鲜活的新闻,他曾在炎炎夏日骑着28型自行车,“四进”白马寺镇十里铺村,往返行程120公里,终于扑捉到鮮活的、有价值的支教新闻,在当地广传佳话。
1996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乐德在一个内部“简报”上得知白马寺镇十里铺村要卖掉轿车用于助教的事。为将此信息核实起因,他骑行“28”型自行车,冒酷暑耗时45天,行程120公里,“四进”十里铺村,结果一篇题为《村干部卖掉轿车为了捐资助教》的报道,被《洛阳日报》、《教育时报》、《河南农村报》采用,还获得洛阳市年度好新闻二等奖。
王乐德写新闻不但爱写社会新风、家庭新事和夕阳风采等新人新事,他还充分利用媒体监督作用,理顺社会上不和谐的音符,人们都称他是不计报酬的社会“监督员”。他笔下的《假奶粉坑人不浅》、《假电池当场被查》、《假烟酒无法藏身》等稿件见报后,既提高了消费者识假能力,又净化了市场环境。
王乐德生性正直乐于伸张正义,路见不平一声吼并为之抱不平。有位姓田的道路保洁工被车撞成粉碎性骨折,其赔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得知情况后他主动替该清扫工写了“情况反映”,在相关部门的重视下,使赔偿问题得到了落实。王乐德热爱生活、热爱街道社区的一草一木。当他发现关林南街道路两旁的银杏树因管理不善东倒西歪、树叶枯黄、难以成活,他伏案赶写了《救救这些银杏树》的读者来信,稿子见报后的次日,就得到绿化单位的重视,使银杏树绝处逢生。
20多年来,王乐德先后两次参加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举办的“全国书写人生第二春”有奖征文书画摄影大赛,其撰写的征文双双获得二等奖;2008年,王乐德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新鲜早世界栏目撰写稿件25篇均被釆用播发,并引起该台釆编人员的重视,釆编部于当年8月特意选派青年记者崔佳眀专程来洛前去釆访,并在栏目中播出。
王乐德还于2014、2015、2016年连三年被洛阳报业集团授予“优秀特约记者”、“十佳特约通讯员”荣誉称号;2017年又被洛阳报业集团授予“十佳社区通讯员”殊荣,而在他编著的《报坛耕耘录》一书中,其收集的300多篇新闻稿件就是很好的见证。
正如洛阳报业集团副社长、副总编辑、《洛阳日报》执行总编郑征,特意为《报坛耕耘录》一书写撰写的序言中所肯定:“王老先生巳年过八旬,一生与新闻结缘,是远近闻名的‘编外记者’,是本土媒体几代专业记者心目中敬重的同行和前辈”,“河洛大地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风雨无阻无怨悔,浑然不觉老将至”;称王乐德先生为:“半世纪‘编外记者’,乐新闻德享人生”; “乐享笔耕福似海,德配盛世寿如山”为这位老人定格于“最美洛阳人”之一。
目前,王乐德眼不花,耳不聋精神矍铄。他说:“小车不倒只管推,要继续握紧手中的笔,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的十九大精神鼓与呼”。(王书敏)
王乐德于1955年当上了人民教师,1956年加入中国共党,1957年走上学校领导岗位。他退休25年来笔耕不辍,已在各种报刋、杂志等主流媒体发表稿件2000多篇。为了采访到鲜活的新闻,他曾在炎炎夏日骑着28型自行车,“四进”白马寺镇十里铺村,往返行程120公里,终于扑捉到鮮活的、有价值的支教新闻,在当地广传佳话。
1996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乐德在一个内部“简报”上得知白马寺镇十里铺村要卖掉轿车用于助教的事。为将此信息核实起因,他骑行“28”型自行车,冒酷暑耗时45天,行程120公里,“四进”十里铺村,结果一篇题为《村干部卖掉轿车为了捐资助教》的报道,被《洛阳日报》、《教育时报》、《河南农村报》采用,还获得洛阳市年度好新闻二等奖。
王乐德写新闻不但爱写社会新风、家庭新事和夕阳风采等新人新事,他还充分利用媒体监督作用,理顺社会上不和谐的音符,人们都称他是不计报酬的社会“监督员”。他笔下的《假奶粉坑人不浅》、《假电池当场被查》、《假烟酒无法藏身》等稿件见报后,既提高了消费者识假能力,又净化了市场环境。
王乐德生性正直乐于伸张正义,路见不平一声吼并为之抱不平。有位姓田的道路保洁工被车撞成粉碎性骨折,其赔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得知情况后他主动替该清扫工写了“情况反映”,在相关部门的重视下,使赔偿问题得到了落实。王乐德热爱生活、热爱街道社区的一草一木。当他发现关林南街道路两旁的银杏树因管理不善东倒西歪、树叶枯黄、难以成活,他伏案赶写了《救救这些银杏树》的读者来信,稿子见报后的次日,就得到绿化单位的重视,使银杏树绝处逢生。
20多年来,王乐德先后两次参加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举办的“全国书写人生第二春”有奖征文书画摄影大赛,其撰写的征文双双获得二等奖;2008年,王乐德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新鲜早世界栏目撰写稿件25篇均被釆用播发,并引起该台釆编人员的重视,釆编部于当年8月特意选派青年记者崔佳眀专程来洛前去釆访,并在栏目中播出。
王乐德还于2014、2015、2016年连三年被洛阳报业集团授予“优秀特约记者”、“十佳特约通讯员”荣誉称号;2017年又被洛阳报业集团授予“十佳社区通讯员”殊荣,而在他编著的《报坛耕耘录》一书中,其收集的300多篇新闻稿件就是很好的见证。
正如洛阳报业集团副社长、副总编辑、《洛阳日报》执行总编郑征,特意为《报坛耕耘录》一书写撰写的序言中所肯定:“王老先生巳年过八旬,一生与新闻结缘,是远近闻名的‘编外记者’,是本土媒体几代专业记者心目中敬重的同行和前辈”,“河洛大地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风雨无阻无怨悔,浑然不觉老将至”;称王乐德先生为:“半世纪‘编外记者’,乐新闻德享人生”; “乐享笔耕福似海,德配盛世寿如山”为这位老人定格于“最美洛阳人”之一。
目前,王乐德眼不花,耳不聋精神矍铄。他说:“小车不倒只管推,要继续握紧手中的笔,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的十九大精神鼓与呼”。(王书敏)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