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健:人才是婺城发展的宝贵财富

2017-12-04 16:08:18来源:浙江在线

打印 字号: T|T

婺城区委书记王健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如何集聚人才,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地方发展动力,婺城区委书记王健阐述了在人才工作方面的思路。
在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在今年召开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中,省委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突出人才强省,让各类人才充分集聚,让智慧才华充分施展,形成聚天下英才共建浙江、发展浙江的生动局面。近日,婺城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正式成立了。
一、业以才兴,人才是婺城发展的宝贵财富
婺城历史文化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山川秀丽,人杰地灵,自古就是“生态宜居之城”。在1800多年的建城史中,勤奋、有为的婺城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人才辈出,为婺城赢得了“江南小邹鲁”的美名。近年来,婺城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先后实施了两富、两美婺城建设等战略,经济社会取得了全面进步。
婺城大地的变化,是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取得的,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在外乡贤,在婺的企业家、各行各业的人才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多年来,高层次人才不仅为婺城引入资金,带回技术和人才,也带回了以创新为主导的新观念,为婺城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联谊会会员当中,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国千专家俞孔坚;有中国大陆首次获得美国介入放射学会金奖的滕皋军;有中国首位问鼎国际格林奖的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蒋风,浙大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黄河,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洪明等一批杰出校友;有柳田宏、刘华平、任祝寅等13名国家、省千人计划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金腾川等一批从海外回国发展的优秀人才。
除了在外的婺城籍人士,联谊会还拥有尖峰集团蒋晓萌、荣光国际徐锦生等一批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潘刚、任华林、倪靖珂等一批省151、市321人才,方永根、曹炬、丰群飞、段志刚等一批本土成长起来的拔尖人才代表。
二、不忘根本,积极融入现代化都市核心区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大家来说,只有不忘根本,才能越飞越高。建设现代化都市核心区,是大家的共同梦想,也是大家的共同责任。
携手共进,合力打造创新强区。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婺城建设现代化都市核心区,首要的就是破解核心区首位度不高的难题。破解这个难题的根本,就在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金华市第七次党代会上,市委对打造金义科创廊道作出了重大部署,并就金华科技城等重大项目建设作了谋划。
婺城坐拥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优势,处于金义科创廊道的轴心位置。以全面深化校地合作为新起点,建设了浙师大婺城科创园,签约了食品产业化研究院、工业设计研究院金华设计创新中心等项目,近期我们还在全力争取省千人计划产业园落户婺城,努力打造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
联谊会的不少专家、学者掌握核心科技、专利发明,是相关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希望大家积极向区委创新强区的大旗看齐、靠拢,积极投身婺城的科创事业,在打造协同创新联盟、转化科技成果等方面通力合作,通过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再谋划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和科创园区,引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努力推动婺城制造跟上中国制造2025的步伐,加快打造制造业的高地,促进全区科技大进步、经济大发展,真正挺起经济的脊梁。
携手共进,合力拓展市场蓝海。婺城是传统商贸重地,第三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超过70%。但实事求是地说,婺城商贸产业以石化等大宗交易为主,传统商贸比重过大,市场规模偏小,贸易氛围不浓,与义乌等市场大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在“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下,在“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冲击下,传统商贸产业亟待转型,市场份额亟待拓展。
联谊会专家、学者,有的是从海外回国发展的优秀人才,对海外市场较为了解。有的是互联网、计算机等方面的专家,对线上交易有着深入研究,有的互联网企业也占据着相关的市场网络,也有不少是企业的负责人,在市场拓展上耕耘多年,成果丰硕。希望大家精诚团结,抱团合作,齐心协力拓展海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婺城制造”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婺城品牌的影响力。
携手共进,合力建设精品城市。老城区是金华城市发展的根,最能彰显金华的历史和特色。近年来,婺城区以“五改”为突破口,掀起大拆大改热潮,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大潮流下,城市作为最综合的发展平台,集聚效应愈发凸显。婺城按照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要求,以“精品城市”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城市品质。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庞大系统,需要各方面的专家贡献智慧、贡献力量。
携手共进,合力打造生态高地。生态资源是婺城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婺城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当前,婺城按照一轴三域四带总体部署,谋划了总长193平方公里的生态廊道,并安排了100多亿元的项目。这条生态廊道,是婺城发展经济的主轴线,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改善民生的幸福线,关系婺城的每一个百姓。
在我们海高会的队伍中,有一大批农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生命科学、旅游开发等方面的专家,希望大家积极投身这项重大工程,带着技术、带着项目、带着感情参与环境整治、生态屏障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绿色经济发展等工作,让婺城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秀、空气更清新、产品更生态,提高内在竞争力,使生态美成为建设新婺城的永续优势,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
携手共进,合力打造人文之城。在海高会的队伍中,有一大批的教文卫体方面的教师、学者、运动员,他们是乡贤的杰出代表,也是我们繁荣社会事业、振兴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希望大家坚持深耕厚植、成风化人,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乡土”“乡贤”“家风”“校训”教育,将传统文化、信义文化、乡贤文化等带到每个家庭、每个市民身边,为婺城打造人文之城添砖加瓦。通过教文卫体事业的大繁荣,切实提升都市核心区软实力。
三、优化举措,着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
党的十九大落下帷幕,我们迎来了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婺城全区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开启现代化都市核心区的新时代。服务人才是区委区政府当仁不让的职责,以海高会成立为新起点,我们将不断优化举措,着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
着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启动“婺城英才计划”,跟踪培养一批本土高层次人才。启动首批婺城“名医、名家”评选活动,完善名师名校长和教师梯队培养制度。深入推动“婺星回归”工程。完善产业、制度、乡情引才机制,建立健全婺城籍在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着力稳固人才基础。
着力优化人才成长生态环境。发挥领军人才服务专窗、人才服务金卡实质实效作用,帮助创新人才早出成果、多出成果,扶持创业企业发展壮大。开辟直通车,开展人才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店小二”式服务,促进项目落地、人才落户、政策落实,真正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用好、用活、用足人才政策,加大财政倾斜力度,拓宽金融支持,完善科技信贷融资政策,探索建立人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助推人才资本融合发展。
着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区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服务人才专项例会制度,制定出台更具精准性的婺城“人才新政”。加强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努力形成关心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