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衢州蔡伦”后人转型“卖山水”

2017-10-25 10:44:51来源:衢州日报

打印 字号: T|T
柯城区七里乡大头村王寿木,祖上以造纸为生,如今的身份是农家乐业主。这转型的故事,值得说一说。
清乾隆年间,王氏先祖王廷旗自江西玉山迁居衢州,在柯城境内九华山下的庙源(即现妙源)纸槽做工,后抓住商机在盛产毛竹的邱山下大头村购竹林,并纸槽,开创了衢州著名纸号“王立大”,被称为“衢州的蔡伦部落”。
柯城区石梁镇寺桥,曾是当年七里造纸兴盛时期必经之路,不同的是,当年的黄水变成了清水。
在位于柯城区新华小学下村校区的王氏仓屋(王氏先人存储纸张等材料的房子)内,陈列着“王立大造纸工艺展”,十多年没有摸过造纸工具的王寿木心情格外激动。
陈列着“王立大造纸工艺展”的王氏仓屋内,王寿木向寻根的族人介绍当年的造纸工艺。
他端起熟悉的纸帘,向年轻的王家后人展示、介绍自己的造纸经历。
 
十多年后再次端起纸帘,王寿木有些兴奋。
上世纪60年代,18岁的王寿木和大头村多数王家人一样,成为一名生产队的造纸工。勤奋好学的他,很快成为其中的熟练工,“当时造纸全靠手工,要砍毛竹、腌料、打浆、抄纸、烘干等,最好的劳力一天赚10个工分,我都在9分半以上!”王寿木回忆说。
年长的王仁恕老人向王寿木等族人展示记载有先祖王廷旗的老家谱。
改革开放后,抄纸手艺精湛的王寿木,与几名造纸工联营,引进机器造纸。一个个小小的造纸作坊,成为当地村民特别是王氏后人的主要经济来源。
柯城区鹿鸣小学七里校区前身为1918年在王氏宗祠内开办的“邱山王氏国民学校”,后校舍改建被拆除,但这株当年种下的槐树保存至今。
但因为造纸厂多依溪而建,污染严重,“那时溪流都是黄色的,衣服都没法洗!”王寿木坦言。
2001年以后,柯城区政府开始大力治理水源,逐渐关闭七里等地的造纸厂,鼓励村民利用山区的环境优势发展农家乐。“谁会到我们这样的地方吃饭打牌呢?”包括王寿木在内的纸坊业主们都不敢相信。王寿木把自己的造纸厂搬到了龙游,但之后再次遭遇关停。
妙源、邱山王氏后人在衢已繁衍上千人,这次祭祖为多年来首次。
2005年以后,同是七里乡的黄土岭村农家乐生意渐好,王寿木也在自家的三层小楼改出了四个房间,办起了农家乐。“我家的设施不算好,但一年几万块收入还是有的,比以前造纸时既跑销路又当苦力轻松多了!”王寿木说,造纸厂关停后,七里因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成为一个4A级大景区。
王寿木农家小院前如今是个停车场,停满了来自苏、浙、沪的小车。
“以前卖纸,现在卖的是山水!”开了十多年农家乐后,王寿木偶尔也会用上几句从乡干部、客人那里学到的“广告词”,如今每周还进城上老年大学摄影班,“这几年暑假,我家接待了一拨又一拨上海、杭州来长住的客人,刚刚过去的2017年暑假,农家乐收入超过3万元。”
王寿木家中已找不到当年造纸的印记,手中的草纸还是因为这次祭祖从陈列馆拿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