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教助学之风绵延150年

李贵本报记者张振中
9月初,新学期开始了,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王家自然村的王枝兰一个月前还在为学费发愁,但现在她已带上乡亲们筹集的学费入学了。在王家自然村,这样的善行不是一时之举,而是村民们自觉遵循传承了一个半世纪的村民规约所致。
在王家自然村王氏宗祠里,镌刻着一块1863年雕刻的“村规民约”石碑,石碑上第三条、第四条规定,举全村之力筹集资金,为无钱交学费的寒门学子缴纳学费、负担生活费。
石碑上刻着的村规民约内容还涉及禁止乱采乱挖、乱砍滥伐、行善积德等内容。154年来,村民们不仅保护着石碑不受损坏,而且代代践行“村规民约”,传承乡风文明。
村规民约薪火相传世代遵
王家自然村位于栖凤渡镇北,与永兴、桂阳交界,三面环山,过去是重点产煤地区、茶油出产地。
64岁的村民王早德老人告诉记者,王姓村民都是从外地迁居过来,王村至今已有628年的历史。为了规范村民行为,并与周边县的村民和谐相处,崇德尚礼的王姓祖宗在建宗祠的时候就立下了这块“村规民约”石碑。碑上有些文字虽然已经残缺、破损,但主要内容还是可以清晰解读出来。
石碑第一条规定,以村中心点文昌阁为圆点,周围三十丈以内不准挖煤,以免影响村内民房安全。记者在村中看到,这一条村规得到了严格遵循,村内没有任何采掘痕迹。
石碑第二条规定,严禁在周边山头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违反者“杀猪诫户,惩一儆百”,开祠堂门公开处理。据王姓族谱记载,这条规矩从来没有人破过。记者在村后的龙山看到,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古树有20多株;百年以上的有40多株。
石碑第三条、第四条规定,设立“同宗义学会”,举全村之力筹集资金,为无钱交学费的寒门学子缴纳学费、负担生活费。严禁村民偷摸拐骗,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正是这些良好的村规民约,保证了王家自然村人文蔚起,安定有序。村内至今还保存有朝门、石板巷道和50多栋、1万多平方米的古建筑,木雕、砖雕、石雕、漆雕精美;近20年来村里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村民的油茶晒在屋坪上、鸡鸭放养,从未发生过失盗现象。
“祖辈传下来的规矩,不乱破不能丢”
王家自然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500多户1500余人。记者与村民们谈起对“村规民约”的遵守和传承的看法时,村民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不乱破、不能丢。”
村民王裕试今年87岁,老伴李世英84岁。他们的儿媳妇罗群英20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公婆的起居饮食,被全村人誉为楷模。
村民王修国今年54岁,单身一人,长年在外打工,家中92岁双目失明的母亲多年来由邻居王道平、周元妹夫妇悉心照料,一日三餐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
村民王春在外经商致富后不忘家乡,累计捐资300多万元,帮助家乡修路、架桥、绿化。而且每年过年之前,他都要拿出2万元现金,委托父亲到廖王坪敬老院看望老人。
154年来,村民们自觉崇德尚礼,遵守传承着村规民约,使得村里环境优美,邻里和睦,良好乡风远近闻名。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