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怪人”王展鹏:为遵母遗言免费为路人供茶4年
楚天都市报8月27日讯 (记者梁传松)义水河又名罗田河,婉如一条玉带由东向西从罗田县城中间穿过,逶迤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的山涧之中。王展鹏的家就在义水河南岸。
今年55岁的王展鹏是罗田县大河岸镇枫树垸村村民。在该村的村民眼中,他是一个“怪人”,平时很少与人打交道。但其一义举却在该县引起网民的关注,家庭并不富裕的他靠打零工为生。2013年5月开始,他在家门口设立一个简易的供茶点,为路人免费提供茶水,供过往的行人饮用。4年来,他为添置设备和茶叶等投入了1万多元,为2万多名过往路人提供茶水。
母亲的话一直烙在我心里
15日和17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先后两次到罗田对王展鹏进行了采访。15日正午,罗田天气燥热。记者来到了王展鹏的简易茶摊时,发现并没有摆出免费的茶水,在茶水摊旁边,是一堆砖块和和砂石。王展鹏正用两个篾制的晒筐晒薄荷叶。
“这些是花16元钱从村民手中收来的,薄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夏天喝这种茶还能防蚊虫。”王展鹏介绍,因为前几天下雨,薄荷叶受了潮,需要将它晒干,以免霉变。他向记者解释,当天没摆茶摊,是因茶摊前的一截土路进行硬化,当日正在施工。
对于记者的采访,王展鹏刚开始很抵触,不愿意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并不停地抱怨说:“不是你们这些人多事,我也用不着花几千块钱来修这块路。”因为要将茶摊路面硬化,他投入了8000余元钱,这让他很心疼。但在谈到母亲的遗命时,王展鹏的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变。
王展鹏回忆说,2009年6月,他从深圳回家休假时,母亲一直唠叨,门前的公路修好了,过路的人也多了,不妨在门前设一个免费供茶点让人喝喝茶歇歇脚。当时王展鹏并没在意,老人唠叨多了,他还多少还有些反感,便随口应了一句:“等我以后回来,一定帮你完成这个心愿。”
回到深圳后,他很快将此事忘了。当年12月8日,他接到家中的电话,称其84岁的母亲去世了,两天后赶回家时,凝视着母亲躺在灵柩中的遗体,突然想起了母亲最后交待的话,他感觉很愧疚。
“我母亲走了,我都没能完成她的心愿。”王展鹏红着眼眶打开了话匣:“我母亲的话一直烙在我心里,我没能满足老人最后提出的心愿,建这个茶摊其实就是为了我母亲。”
王展鹏说,他父母共生育有8子1女,目前还在5个兄弟和1个姐姐健在。其父母为人厚道,改革开放前,两个老人宁愿自己一家人喝粥,也要把粮食借给别人度过难关。父母在世时,经常教育他们,要与人为善。
免费茶摊村民嘲笑路人欢迎
自母亲去世后,王展鹏便再也没去深圳打工了,因为没有技术,只能靠在罗田周边打零工。
“那个时候打一天工能挣七八十元钱,养活我自己没什么问题。”王展鹏说:“我母亲活着的时候,我答应了要建茶摊的,咱们不能骗她老人家。”2013年5月,他花了300元钱,找人制作了一块广告牌,并在牌子上写着:“各位路人,为遵父母遗言,为社会奉献微薄之力,本人在此设有免费饮用茶水,敬请过路人士饮用。”并购买了一个大铁桶、水壶和一把遮阳伞,焊了一个铁架,买回了茶叶,在自己家门口摆起了一个简易的茶水摊,供过往的路人免费饮用。
“有人说我是做丑(罗田话丢人的意思),最多搞三天到一早上,我都坚持了4年了!”王展鹏说,在开张当天,村里有人讥笑他只是一时兴起,坚持不了几天就会收摊的,现在曾经嘲笑他的人路过渴了还会去取杯子倒茶喝。
17日,王展鹏修好了路面,摆出了茶摊。附近一所驾校陆续有学员练车口渴后便到王展鹏的茶摊喝免费茶水。一名姓陈的学员说,平时他们练车体力消耗大,一天要喝很多水,王展鹏的茶摊为帮助他们解决了饮水问题,很受驾校学员的欢迎。
最先发现王展鹏义举的是罗田一名自媒体人徐桂松。两年前徐桂松获悉后,曾赶到枫树垸村对其进行采访,但遭到了王展鹏的拒绝。直到今年7月中旬,徐桂松路过王展鹏的茶摊时,见到很多人围在茶摊前喝茶避暑,遂再次想对王展鹏进行采访。 “不图名利,能坚持4年确实不容易,而且他的茶摊特别受附近驾校学生的欢迎。”徐桂松说,王展鹏脾气很怪,当时为了采访,还和王展鹏友发生过争执,最后在他的坚持下,王展鹏还是接受了采访。
王展鹏介绍,4年来,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至少要烧5壶开水,倒入路边的铁桶内,用纱布将薄荷糖、鱼腥草、菊花等泡在开水中,锁上桶盖就会出门干活。中午的时候又抽空赶回家烧几壶水加入桶内,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烧12壶。每年光买茶叶、鱼腥草、薄荷、白糖和杯子等就要花费2000多元。
“我每天提供的都是不一样的茶,都用纱布洗干净包裹叶子泡在开水里,方便过路的人饮用。”王展鹏说,他家门前的公路是一条旅游要道,通往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每逢夏季人流量多,来喝茶的游客也多,每年他要消耗5000多个一次性的杯子。4年来,他光一次性杯子消耗了2万多个,共为2万多名路人提供了免费的茶水。
误打误撞打工仔当上主管
据王展鹏告介绍,他只上过小学三年级便辍学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结婚,1986年儿子出生后,生活捉襟见肘,1989年便开始去深圳一家香港生产电器马达的工厂打工。当年9月的一天,他下班路过香港职员的食堂时,发现食堂内浓烟滚滚,但在地面中间,有一道无烟区,他便猫着腰拧着灭火器冲了进去,及时将大火扑灭。事后,工厂负责人为了奖励他,破格将其从普通员工提拨为主管,工资从每月300多元涨到700多元。在主管的位置上,他整整干了20年,直到2009年底母亲去世,才辞职回家。
他坦言,因为没有文化,所以一直只能做主管,当时辞职时其工资涨到了每月4000多元。每年还有21天的休假。
记者了解到,2003年,王展鹏与妻子离婚。“我是12月17日送儿子去当兵的,18日就和我妻子把婚离了。”王展鹏直言说,“我离婚的目的是为了生二胎,躲罚款,最后没想到假戏真做了。”儿子在部队被提拨为士官,2014年复员后,在成都成了家。目前,王展鹏独自一人生活。
“我现在身体还行,自己能照顾自己,不需要任何的帮助,也不愿受任何人指使。”采访中,记者发现王展鹏个性鲜明,因为他的免费茶水摊被过往好心人拍照发朋友圈后,接到过很多电话,甚至有四川、浙江,和安徽的媒体打电话要求采访,但都被其拒绝了,他认为目前生活很好,不愿意被人打扰。
并不完美的王展鹏我行我素,但依然在坚持免费向路人施茶。结束采访时,他表示,会将免费茶水摊一直做下去,直到他做不动为止。
在通往大别山的这条旅游线路上,王展鹏的免费茶水摊成了夏日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今年55岁的王展鹏是罗田县大河岸镇枫树垸村村民。在该村的村民眼中,他是一个“怪人”,平时很少与人打交道。但其一义举却在该县引起网民的关注,家庭并不富裕的他靠打零工为生。2013年5月开始,他在家门口设立一个简易的供茶点,为路人免费提供茶水,供过往的行人饮用。4年来,他为添置设备和茶叶等投入了1万多元,为2万多名过往路人提供茶水。
母亲的话一直烙在我心里
15日和17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先后两次到罗田对王展鹏进行了采访。15日正午,罗田天气燥热。记者来到了王展鹏的简易茶摊时,发现并没有摆出免费的茶水,在茶水摊旁边,是一堆砖块和和砂石。王展鹏正用两个篾制的晒筐晒薄荷叶。
“这些是花16元钱从村民手中收来的,薄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夏天喝这种茶还能防蚊虫。”王展鹏介绍,因为前几天下雨,薄荷叶受了潮,需要将它晒干,以免霉变。他向记者解释,当天没摆茶摊,是因茶摊前的一截土路进行硬化,当日正在施工。
对于记者的采访,王展鹏刚开始很抵触,不愿意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并不停地抱怨说:“不是你们这些人多事,我也用不着花几千块钱来修这块路。”因为要将茶摊路面硬化,他投入了8000余元钱,这让他很心疼。但在谈到母亲的遗命时,王展鹏的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变。
王展鹏回忆说,2009年6月,他从深圳回家休假时,母亲一直唠叨,门前的公路修好了,过路的人也多了,不妨在门前设一个免费供茶点让人喝喝茶歇歇脚。当时王展鹏并没在意,老人唠叨多了,他还多少还有些反感,便随口应了一句:“等我以后回来,一定帮你完成这个心愿。”
回到深圳后,他很快将此事忘了。当年12月8日,他接到家中的电话,称其84岁的母亲去世了,两天后赶回家时,凝视着母亲躺在灵柩中的遗体,突然想起了母亲最后交待的话,他感觉很愧疚。
“我母亲走了,我都没能完成她的心愿。”王展鹏红着眼眶打开了话匣:“我母亲的话一直烙在我心里,我没能满足老人最后提出的心愿,建这个茶摊其实就是为了我母亲。”
王展鹏说,他父母共生育有8子1女,目前还在5个兄弟和1个姐姐健在。其父母为人厚道,改革开放前,两个老人宁愿自己一家人喝粥,也要把粮食借给别人度过难关。父母在世时,经常教育他们,要与人为善。
免费茶摊村民嘲笑路人欢迎
自母亲去世后,王展鹏便再也没去深圳打工了,因为没有技术,只能靠在罗田周边打零工。
“那个时候打一天工能挣七八十元钱,养活我自己没什么问题。”王展鹏说:“我母亲活着的时候,我答应了要建茶摊的,咱们不能骗她老人家。”2013年5月,他花了300元钱,找人制作了一块广告牌,并在牌子上写着:“各位路人,为遵父母遗言,为社会奉献微薄之力,本人在此设有免费饮用茶水,敬请过路人士饮用。”并购买了一个大铁桶、水壶和一把遮阳伞,焊了一个铁架,买回了茶叶,在自己家门口摆起了一个简易的茶水摊,供过往的路人免费饮用。
“有人说我是做丑(罗田话丢人的意思),最多搞三天到一早上,我都坚持了4年了!”王展鹏说,在开张当天,村里有人讥笑他只是一时兴起,坚持不了几天就会收摊的,现在曾经嘲笑他的人路过渴了还会去取杯子倒茶喝。
17日,王展鹏修好了路面,摆出了茶摊。附近一所驾校陆续有学员练车口渴后便到王展鹏的茶摊喝免费茶水。一名姓陈的学员说,平时他们练车体力消耗大,一天要喝很多水,王展鹏的茶摊为帮助他们解决了饮水问题,很受驾校学员的欢迎。
最先发现王展鹏义举的是罗田一名自媒体人徐桂松。两年前徐桂松获悉后,曾赶到枫树垸村对其进行采访,但遭到了王展鹏的拒绝。直到今年7月中旬,徐桂松路过王展鹏的茶摊时,见到很多人围在茶摊前喝茶避暑,遂再次想对王展鹏进行采访。 “不图名利,能坚持4年确实不容易,而且他的茶摊特别受附近驾校学生的欢迎。”徐桂松说,王展鹏脾气很怪,当时为了采访,还和王展鹏友发生过争执,最后在他的坚持下,王展鹏还是接受了采访。
王展鹏介绍,4年来,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至少要烧5壶开水,倒入路边的铁桶内,用纱布将薄荷糖、鱼腥草、菊花等泡在开水中,锁上桶盖就会出门干活。中午的时候又抽空赶回家烧几壶水加入桶内,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烧12壶。每年光买茶叶、鱼腥草、薄荷、白糖和杯子等就要花费2000多元。
“我每天提供的都是不一样的茶,都用纱布洗干净包裹叶子泡在开水里,方便过路的人饮用。”王展鹏说,他家门前的公路是一条旅游要道,通往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每逢夏季人流量多,来喝茶的游客也多,每年他要消耗5000多个一次性的杯子。4年来,他光一次性杯子消耗了2万多个,共为2万多名路人提供了免费的茶水。
误打误撞打工仔当上主管
据王展鹏告介绍,他只上过小学三年级便辍学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结婚,1986年儿子出生后,生活捉襟见肘,1989年便开始去深圳一家香港生产电器马达的工厂打工。当年9月的一天,他下班路过香港职员的食堂时,发现食堂内浓烟滚滚,但在地面中间,有一道无烟区,他便猫着腰拧着灭火器冲了进去,及时将大火扑灭。事后,工厂负责人为了奖励他,破格将其从普通员工提拨为主管,工资从每月300多元涨到700多元。在主管的位置上,他整整干了20年,直到2009年底母亲去世,才辞职回家。
他坦言,因为没有文化,所以一直只能做主管,当时辞职时其工资涨到了每月4000多元。每年还有21天的休假。
记者了解到,2003年,王展鹏与妻子离婚。“我是12月17日送儿子去当兵的,18日就和我妻子把婚离了。”王展鹏直言说,“我离婚的目的是为了生二胎,躲罚款,最后没想到假戏真做了。”儿子在部队被提拨为士官,2014年复员后,在成都成了家。目前,王展鹏独自一人生活。
“我现在身体还行,自己能照顾自己,不需要任何的帮助,也不愿受任何人指使。”采访中,记者发现王展鹏个性鲜明,因为他的免费茶水摊被过往好心人拍照发朋友圈后,接到过很多电话,甚至有四川、浙江,和安徽的媒体打电话要求采访,但都被其拒绝了,他认为目前生活很好,不愿意被人打扰。
并不完美的王展鹏我行我素,但依然在坚持免费向路人施茶。结束采访时,他表示,会将免费茶水摊一直做下去,直到他做不动为止。
在通往大别山的这条旅游线路上,王展鹏的免费茶水摊成了夏日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