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楚北川邑王氏赴赣寻根考察纪实

2017-07-01 15:02:59来源:楚北川邑王东金

打印 字号: T|T
  公元2017年6月6——9日,我族一行五人(东金、仁铭、良南、建国、德生),带着本族近万人的重托,自驾越野车赴赣寻根问祖,行程约2000公里。
  根据《王氏在线》宗亲朋友在我族《寻根启示》上提供的信息,当天第一站到达离出发地四百多公里的江西铜鼓县港口乡港口村懆吭组。港口乡90%以上村民都姓王,经查,这里全是太原王氏,而懆吭组的宗亲则是从湖北省崇阳县迁入的,我们在这里没有找到相关依据,但这里的宗亲非常热情、纯朴,把我们留在当地住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我们沿着盘山公路奔赴下一站,沿途不时有泥石流下滑,幸好当地有铲车清障,虽边清边行,仍感险象环生,一旁是深渊,一旁是悬崖,经过几小时“爬行”,终于走出了山沟,看到了一马平川。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吉水县境地,心情格外舒畅,每个人都有一种回到了五百年前老祖宗故里的感觉。于是简单午餐后,匆忙与当地文史档案局联系,该局一位负责人十分热情地接待我们,拿出了吉水县地域图和相关资料,获悉王姓居住的村落有两百多个,我们几人分头一一抄写下来,但还是不知所措,该局一名干部把他收藏的一家三槐王氏宗谱拿给我们查阅,翻了半天也没见踪影,于是,他们建议我们去金滩镇燕坊古村看看,在那里我们发现有一个“三槐第”祠堂,并与当地族人进行了座谈,查阅了相关资料,也未找到“根迹”,晚上在“农家乐园”居住时,心情十分惘然。情急之下,我用手机“短信”联系上了家住安福县的一位宗亲朋友,并经他介绍,次日上午找到了“吉安太原堂文史研究会”,该会王秘书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当地王氏宗亲分布状况,并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我们按照王秘书长的指点,赶紧驱车前往吉水县八都镇。
 八都镇又名龙城,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祖籍,地处吉水、永丰、峡江三县交界处。为尽快找到八都镇王姓宗亲,我们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找到一位户藉民警,他十分热情地向我们提供了有关村主住联系电话,使我们很快查到了该镇“竹塘王氏”一族。
  当我们进入竹塘村时,一眼就看到村委会旁边的一栋楼房上,写着“胜利礼堂”几个醒目大字,顿时有种奇妙的感觉:我们楚北川邑王氏宗祠就建在胜利村,莫非这里就是我们要寻找的祖藉?正在思索之时,一位中年人自驾小车停在我们面前,他就是我们在电话里联系的村主任,相互介绍之后,这位主任(后来得知是本族宗亲)热情地把我们带到邻近的大陂村,该村一位老人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手抄族谱,我们打开一看,1979年新建的“胜利礼堂”就是这个家族历经艰辛捐款兴建的,这是一个很好的预兆。
 接下来我们逐一核对双方谱碟,惊喜地发现有多个相同点:
 一、历史渊源相同。吉水竹塘王氏宗谱曰:我竹塘王氏乃太原郡三槐旧第也,宋太祖年间兵部侍郎王祐,生子仨:懿、旦、旭,旭公乃竹塘王氏之基祖也,官居谏垣。楚北川邑王氏宗谱曰:宋史王旦传记载,旦父为兵部侍郎之职,以文章显赫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因直谏不容于时,手植三槐于庭院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由此可见,两地族谱记载的渊源相同,都是“三槐王氏”后裔。
 二、祖宗名字相同。经核对我族“王氏瓜藤图”,上源世系记载的“子乔公——竭公——览公——導公——云首公——祐公——懿、旦、旭——梦应公等,皆与吉水竹塘王氏一致。
 三、地域分布相同。我族百年老谱《氏可耳》记载:楚北川邑王氏出自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居九邑皆王氏所星布,故今西河、四川、永丰、龙泉诸支,虽支派分徏先后不一,溯其源皆为同宗。经实地考察,江西吉水竹塘王氏分布与此相同,金宣公迁四川安抚;如海公后人居永丰,并与如泉公世系一脉相承。
 四、迁(出)入时间、地点、人数相同。我族基祖卫楚公于明成化年间由江西吉水迁入荆襄,卜居汉川;而吉水竹塘王氏益楚公的迁出时间(参照当地同辈人所处年代)也是明成化年间,迁入地点也是荆襄;迁出(入)人数同样是兄弟仨人。
 五、氏族世系(辈份)相同。吉水竹塘王氏益楚公是德公第十三世,是祐公第十八世;我辈是楚北川邑王氏卫楚公第十六世孙,如果连接起来,亦是德公第二十八世孙(13+16-1=28);祐公第三十三世孙(18+16-1=33);这个辈份刚好与双方接谈人员辈份大体一致。
 六、历史典故相同。吉水竹塘王氏族谱王宠公传曰:明崇祯十七年闯王破京师,在京翰林院修撰刘同升闻变檄告江西(因王宏与刘同升同登天啟辛酉进士熟知王宠深明大义勇略过人)速举兵勤王,宠欣然从之,募壮勇万人随刘同升赴赣州吉安临江等地,临阵争先。此情节在我族老谱上亦有相关记载,只因口诉笔录名字略有误差。
 七、民间流传相同。小时候,听父辈们口传,我族先祖有依“梦”起名的一代,因老谱焚烧,残留难觅,不知详情;今后如果发现有按“梦”起名的族谱,很可能与我族同宗。这次与吉水竹塘王氏族谱核对,发现德公第五世有梦良、梦龙、梦豹、梦弼、梦周、梦釋、梦鳯、梦麟、梦应,恰好应验了依“梦”起名之说。然而,不同之点仅有迁出(入)人员“益楚”与“卫楚”一字之差,这个“一字之差”的原因,可能是“口诉笔录”形成的语音误差;也许是为避开时政风云而有意更改的。
 说到这里,吉水八都大陂上村手抄族谱的老者给我们讲述了一则与楚公(德公第十三世)相关的历史故事:竹塘王氏德公第十八世孙王宏,天啟辛酉(1621)乡试中李国榜第九名;联捷壬戌(1622)会元刘必达榜一百一十七名,初授广东惠州府和平县令时,他与夷陵(今湖北宜昌)王维章在京城相遇,谈及迁往荆襄的楚公一族人丁兴旺,于是在竹塘重修族谱时,特在楚公名字后面添上“子孙番盛”四个字。
综上所述,我族家谱所保留的旧谱残留笔墨(零碎记录)以及民间口头传承,在吉水竹塘王氏族谱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经过几天几夜的长途跋涉和连续寻找,参与人员因饮食起居不适而身体疲惫不堪,但由于获得如此兴奋的考察结果,大家满意而归。
 回来向族人们汇报后作出如下结论:
 1、我族与吉水竹塘王氏“基本靠谱”,确认五百年前是“一家”【成化(1465——1487年)是明宪宗的年号,成化元年至今已有552年】。
 2、我族上源世系可按“吉水竹塘王氏”上源世系填写;为尊重历史,双方族谱记载的“益楚、卫楚”之名暂不更改,继续延用。
 3、两地宗亲辈份可延用德公世系;原“字辈用语”保持不变。
 4、规范两地王氏名称:吉水方面已明确称“吉水竹塘王氏”,湖北方面亦应称“楚北川邑王氏”,两地宗亲要加强联络,增进友谊,双方重大族务活动可应邀参与。
楚北川邑王氏赴赣寻根考察组 祐公第三十三世孙 德公第二十八世孙 楚公第一十六世孙 王东金敬撰 岁次丁酉仲夏月  公元二O一七年六月十二日
 祐公第三十三世孙 德公第二十八世孙 楚公第一十六世孙 王忠甫赋诗二则:
1、【七绝】《忆梦饯行》 文/王忠甫
惟恐夫君野外凉,娇妻忙忙理衣裳。
担心贤弟寻根累,大嫂匆匆煮粉汤。
2017年6月6日
2、【西江月】《庆贺寻根成功》 文/王忠甫
往返行程千里,来回仅用三天。
寻根逾越上千年,如梦之情再现。
祖脉溯源苦苦,宗亲热泪涟涟。
焚香禀告众神仙,后裔伏惟追念。
2017年6月10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