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崎峰小学小记者参观南安首个家训馆立志传承好家风

2017-06-24 18:09:59来源:海丝商报

打印 字号: T|T


小记者认真听介绍。


勤伸援助之手
小记者陈豪指导老师李完英
小记者了解壁画故事。
小记者齐读贵峰王氏家训。
   本报记者戴晓东文/图
    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良好家风,是党风向好、社会向善的最好催化剂。近日,南安市溪美崎峰小学20名小记者走进南安首个家训馆——溪美贵峰村王氏家庙,参观了解王氏家族家训族规,学习良好的家训家风。
    “小记者,你们现在所看到的石板壁画,是中国壁画学会理事、泉州美协原主席罗立人和中国壁画学会会员、泉州美协副主席王绍昌联手创作的,耗时3个多月,一共26幅,每幅图都讲述了一个故事……”当天,贵峰王氏家训馆讲解员王雪风告诉小记者,贵峰王氏家训馆根植于王氏悠久历史,从春秋叙述至现代,将跨度近2600年的美德故事,浓缩在40多米长的浮雕之中,从“族规家训、弘扬儒学、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勤俭积善、清廉处世、耕读励志、诗书继世”等八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王氏先祖、近现代贵峰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
    “你们看,这幅图讲述的是‘王岑楼孝感动天’的故事,之前课上老师也提到过,没想到今天重温了。”小记者郑心妍指着墙壁上的壁画认真地读了起来。
    “快看,这幅图就是贵峰十六世王国明先生创办读诗班的故事。据说他从1986年就在贵峰小学举办古典诗词学习班,搜集唐诗宋词,亲自授课,坚持至今。”小记者刘晶晶说,他们学校有好多同学暑假期间会去学习。
    在王雪风的带领下,小记者逐一了解了26幅壁画的故事,欣赏了家庙中的书法作品,立志从小养成良好的家风。
    一走进贵峰村王氏家训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大大的桌子。整个家训馆与祠堂有几分相似,打听一下才知道,原来家训馆就是祠堂改建而成的。仔细一看,四面的墙壁上都刻着一些壁画、书法作品,很是神奇。
    在王雪风老师的介绍下,我们了解了壁画故事。其中,“王之柯卖厝赈灾”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相传,王之柯在康熙年间因政绩显著而出任凤阳府天长县知县。有一年发生了重大洪灾,朝廷赈灾钱粮迟迟未到,王之柯就把自己的俸禄全部用来救济难民,并毅然打开公粮仓库,扭转危局。后来,他还卖掉了祖上的三座大厝以充国库。朝廷追查其私开国库的罪行,百姓感念他的恩德,纷纷跪求钦差,终于免了一死。
    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总会获得别人的帮助,当别人需要我们时,我们也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解其燃眉之急。
    走进王氏家训馆
    小记者刘晶晶指导老师陈美玲
    “孝父母、笃友恭、守国法……”在贵峰王氏家训馆讲解员王雪风的带领下,我们齐声朗读了开闽王氏先祖审知公留下的族规和家训。在齐声朗读的过程中,一股正气油然而生。
    朗读过后,王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26幅石板壁画。这些壁画展现了王氏始祖、开闽王氏审知公、贵峰王氏一族的故事。如太子晋仁德为民、王翦智勇双全、王导忠贞不贰、王屏山仗义疏财、王吉为官清廉等。
    我想,溪美贵峰王氏家族将家训族规、先祖美德故事刻成石板壁画,挂在家庙里,就是希望借此教育后人不忘先贤,让良好家训家风代代相传,今后我也要好好学习。
    崇文重教
    小记者郑心妍指导老师吕丽新
    万里无云,我们齐聚贵峰王氏家训馆,学习好家风。
    “这是南安首个家训馆,也是福建首例以壁画形式展现家风家训,有好多人闻名而来。”讲解员王老师告诉我们,600多年来,在“崇文重教、诗礼传家”的熏陶下,造就了贵峰王氏家风严谨、耕读励志、人才兴盛的传奇,孕育出“中华第一诗村”的文化品牌,造就了“野老牧童随口唱、俗言俚语尽诗声”的靓丽风景。
    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开闽三王勤政爱民”“贵峰一世勤俭起家”“王国明创办读诗班”等故事。
    参观中,我感受到贵峰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以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传统八德,真希望更多人也能有所收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