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松柏:沙塘62岁“谜语达人”(图)

2016-02-21 10:22:42来源:晋江经济报

打印 字号: T|T
    本报记者_柯明娇秦越文图
  本报讯
  晋江素有全国“灯谜之乡”的美誉,每逢佳节游园庆会,猜灯谜是必不可少的娱乐节目。晋江市新塘街道沙塘社区就有一位62岁的谜语达人王松柏,他是一名退休教师,30多年来,王老师不仅坚持将这项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技艺在学校传播开来,还创作出许多具有晋江本土特色的谜语。
  创作街镇系列谜语“棋棋互弈不输赢”、“两位客人江东去”、“财源滚滚似涌泉”、“矮脚开路、豹子头断后”……看到这些谜面,打一晋江街镇名,你会想到什么?
  在日前新塘街道举办的“三下乡”活动中,一组晋江街镇地名系列的谜语吸引了许多居民前来竞猜,看到如此富有乡土文化的原创谜语,梧林社区的蔡小姐表示佩服,这也让她计划搜索“百度”猜谜的念头破灭。
  创作这一系列谜语的正是王老师,以晋江街镇地名为由头创作谜语已经不是头一次了,甚至在他手下,一个街镇就有多条谜面。比如“罗山”,王老师运用不同的法则一口气就写出了五个谜面:转眼黄昏到峰前、转眼分离一年、四岁拆分离、多多合作一出击、五岳图,为了让记者理解,王老师还一一对其解释说明。
  “晋江每个街镇的名称我都用来做过谜,这样比较能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同时也能传播本土特色。”至于猜谜和制谜的方法,王老师说都是同理,有规律可循,“无外乎就是借代、方位、拟声、组合、移位等几种方法,谜语玩的就是一种文字游戏。”
  “灯谜、南音、木偶、高甲戏是泉南文化的四大支柱。”王老师说,他30多年前开始创作谜语,曾任罗山街道延林小学校长的他,在学校开设灯谜兴趣班,亲自授课,意在将这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在他的带领下,延林小学将灯谜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在校内进行推广,开发校本灯谜课程,并被评为晋江市的“灯谜”特色校。
  身边元素融入课程“灯谜具有趣味性、教育性、知识性,学灯谜也是百科知识积累的一个过程,其中蕴涵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王老师进一步告诉记者,灯谜的教育性在于宣传环保、法律、道德等,知识性要求猜谜应具有一定的知识储量,比如在需要运用方位时,如果不了解五方、五行、四季的对应规律时便无从下手,“许多人喜欢猜谜当然是因为它的趣味性啦,这是汉字的奇妙所在。”
  两年前正式退休后,王老师也没闲着,应邀担任罗山街道华泰实验小学和育德小学“灯谜”兴趣班的老师。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他经常将学校老师的名字、语文课本上的文章标题等作成谜语让大家猜。采访时,王老师拿出一袋厚厚的教案,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有关灯谜的知识,“在学校,灯谜课很受欢迎,学生们都很喜欢,有时候家长也会感兴趣前来请教。”
  除了晋江地名、街镇名外,王老师还经常创作包含晋江名人、晋江知名企业名称、土特产、景点等元素的灯谜,深受学校老师、学生和朋友的喜爱。
  上世纪80年代,王老师参与组织成立罗山灯谜社,后来加入晋江灯谜协会,主持过多场大罗山地区的灯谜活动,“一般春节、元宵、中秋、国庆这些节日,或者"三下乡"时,比较经常举行猜灯谜活动。”
  作者:柯明娇秦越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