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冶秋第一个来旅博指导工作的文化部领导

王冶秋






1951年旅顺博物馆回归中国政府,这在旅顺博物馆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据我们所知,中国政府接收后第一个来旅顺博物馆指导工作的,就是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的王冶秋。中国政府全面接管旅顺博物馆初期,他对旅顺博物馆的指导工作至今影响深远。
确定旅顺博物馆的性质:
历史艺术性博物馆
王冶秋(1909-1987),又名野秋,安徽霍邱人,其前半生作为革命闯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协助郑振铎局长主管全国文物、博物馆工作,自1954年开始担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主管全国文物工作长达30年,是我国文物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1953年,王冶秋来旅顺博物馆检查工作,他转达了文化部对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指示精神,分析了旅顺博物馆的陈列状况,对旅顺博物馆性质、陈列体系建设作出明确指示。他指出“要逐步改造,可考虑为历史艺术性质的博物馆,以各时代的艺术品组成历代艺术综合陈列,但陈列品应力求精简,以后逐步开展旅大地区的考古发掘工作,整理研究出土文物,充实地方性文物陈列和布置专题陈列展览”。王冶秋充分考虑到旅顺博物馆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藏品特色而提出“以各时代的艺术品组成历代艺术综合陈列”,确定了旅顺博物馆为历史艺术性博物馆的性质。
重新调整展览格局:
1955年对外开放
按照王冶秋的指示,1954年2月,旅顺博物馆在馆藏文物整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陈列改造,推出“中国历史文物综合陈列”。这项陈列充分体现了新的藏品分类特色,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征集、国家调拨的大量珍贵文物给旅顺博物馆带来的藏品优势,展览包括青铜、陶瓷、漆器、珐琅、玉器等内容。同时举办了“辽东半岛文物陈列”、“朝鲜文物陈列”、“印度犍陀罗文物陈列”、“新疆文物陈列”。
改造后的陈列于1955年对外开放,其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馆藏特色和肩负起传播地方历史文化的责任,呈现出去殖民化的陈列特点,从陈列上确立了旅顺博物馆作为历史艺术性博物馆的性质。
在充分发挥馆藏优势、合理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旅顺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等大馆一样成为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也成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颇具规模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之一。
调拨敦煌经卷至北京:
曾是除新疆外收藏佛经最多的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初期,旅顺博物馆收藏有大量敦煌佛教经卷,这批佛经为20世纪初大谷探险队在敦煌地区所得。当年大谷光瑞带到旅顺的敦煌经卷有700件之多(中间有部分佚失),旅顺博物馆也因此成为除新疆地区外收藏佛经最多的博物馆。1954年1月,经王冶秋局长批准,除了留下10件供展览外,其余620件佛经全部经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拨至北京图书馆,其中包括汉文佛经410件、藏文佛经210件。
另外,该时期旅顺博物馆还将馆内的2840件动物、植物、矿物标本拨交给东北资源馆(现大连自然博物馆)。
与此同时,1954年5月,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给旅顺博物馆265件宫廷文物,包括瓷器、玉器、漆器、珐琅器、丝织品等类别,丰富了旅顺博物馆的藏品种类,提升了旅顺博物馆的藏品档次。
1.1954年改陈后的青铜工艺陈列
2.1954年改陈后的展览序厅
3.1954年改陈后的辽东半岛文物陈列
4.调拨给北京图书馆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第二百六十九》
5.明永乐款剔红牡丹圆盒(195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拨交)
6.清乾隆掐丝珐琅兽面出戟方觚(195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拨交)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