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扶贫”的三十载扶贫路

王向红(左)走访贫困户
干工作就要当排头兵
王向红参加工作时,杭后扶贫办才刚成立不久,全旗的贫困状况不明,有关资料更是一无所有。“那会儿可以说完全是个空白,但我们真的干劲儿十足,想着赶紧把底数摸清,把资料整起来,这样才能为扶贫项目和投资提供准确依据。”王向红说。
下定这样的决心,王向红常常在贫困村一住就是一个星期,当时孩子小,爱人工作又忙,他只能把孩子托付给母亲照看。
摸清了贫困户的情况,就要积极帮着他们找到脱贫的门道。他首先想到的是从最基础的生产、生活入手。上世纪90年代初,总排干沿线贫困地区用电难题急需解决,王向红先后13次找农电局领导协商,争取到电力扶贫项目,解决了该地区多年的用电难题。沙海镇土壤盐碱化严重,却适合种植枸杞,王向红和同事们调研之后,极力建议实施“万亩枸杞扶贫工程”。在扶贫项目建设期间,他吃住在贫困村组,指导项目建设,协调和帮助解决项目资金, 使一些特困组实现了脱贫致富。“他干事韧劲特别大,认准的事情,就要把它做得像个样子。”与王向红同事多年的刘刚说起他满是佩服。
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2005年,因工作出色,王向红被调到社扶股担任股长。社会扶贫工作难度大,既要做好帮扶部门和所帮扶贫困村的对接协调工作,还要努力将帮扶部门的帮扶计划、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落到实处。为了把工作做好,王向红牺牲休息时间,反复多次到帮扶部门做工作,帮助解决问题。在王向红的努力和旗扶贫办的支持及各级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全旗的社会扶贫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全旗社会帮扶资金每年都达到3000多万元以上,每年实施各类帮扶项目500多项,很多贫困村组通过社会扶贫项目的实施,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2014年,“三到村三到户”扶贫项目开始实施,更加艰巨的扶贫任务摆在眼前,王向红没有摆老资格,主动请缨到蛮会镇华西村担任扶贫驻村干部。在多次走访调研中,王向红与村里的李来福老人结下了深厚感情。李来福是华西村28户贫困户之一,老两口身体不好,儿女生活也不行,尤其是他们居住的土房,早已破烂不堪了。“向红和村干部们经常来我们家,和我们唠家常,帮我们建新房,发放扶贫羊,还为我们申请了低保,让我和老伴儿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感谢咱们共产党的好干部。” 李来福激动地说。
两年多来,能让像李来福一样的贫困户住新房、有产业、有收入,王向红和华西村“两委”访疾苦、跑部门、谈项目,下了不少功夫,先后争取多项资金,帮助24户贫困户住进了新房,帮助25户贫困户建好了标准化圈舍,帮扶28户贫困户购买了基础母羊;帮助华西村争取到1.5万亩土地整理建设项目;争取到金融扶贫贷款172万元,解决了62户贫困户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30年来,王向红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并于2006年荣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颁发的“在扶贫战线工作满20年荣誉证”。“能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我倍感幸福。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走上富裕路。”王向红在扶贫路上信心十足。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