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新疆伊犁:支教教师王建山的一天

2017-03-23 13:48:49来源:伊犁日报

打印 字号: T|T
天山网讯(记者史雪红报道)吃罢早饭,3月9日北京时间9时许,王建山便开始了他一天的支教生活。
提煤、倒炉灰、生火,水烧开后倒进保温桶。然后,王建山便站在新疆伊犁州伊宁县巴依托海镇上也台温村小学校门口迎接临时教学点的孩子上学,每天都要等到11时许学生才能到齐。
临时教学点设在上也台温村小学内,条件较为简陋,来这里的孩子最小的4岁,最大的7岁。其间,王建山给孩子们发些玩具,以便孩子们可以耐心地等其他同学的到来。
王建山是伊犁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科员,3月1日他报名参加了支教工作,来到了这个临时教学点,吃、住、工作都在上也台温村小学校园内。
“红旗红旗红红的,五颗星星黄黄的,升在天空高高的,我们心里甜甜的,我们升到天空的红旗是五星红旗,我最爱五星红旗!”唱完《红旗歌》,上也台温村小学临时教学点的孩子们便你一言,我一语,用汉语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想法。
给孩子们上完一节课,王建山的嗓子有些沙哑。
“每天来上学,我感到很自豪。”今年6岁的马洪涛这样对记者说。从王建山当支教教师第一天不知给孩子们教什么,到他虚心向孩子们请教。曾经上过幼儿园的马洪涛便给他唱了这首《红旗歌》听。在王建山用双手比划、模仿及各族孩子的共同努力下,全班的孩子都会用汉语唱这首歌了。
每天上课,王建山除了教孩子们礼貌用语外,还教一些简单易懂的歌谣。因临时教学点设在小学教室旁,为不打扰该小学正常的教学工作,班里的孩子们外出时都排着队由教师看管。
“现在与孩子们的交流太困难了。”每天一堂课下来,王建山大汗淋漓。班里的学生由维吾尔、回和东乡族组成。让孩子们张口说汉语,显得十分费劲。
今年24岁的夏合代提·吐尔逊江是临时教学点配备的一名双语教师。上课时,王建山与她分工,为能顺利上完一堂双语课,王建山总是在一旁做些教学辅助工作。
当日,临时教学点的孩子们首次开始加餐。每名学生免费领到由政府发放的一袋面包、一个苹果和一袋酸奶。这下可忙坏了王建山,他除了提早要把水加热,帮助每个孩子把手洗干净外,还要给餐具消毒,把加餐食品分发到每个孩子手中。
13时许,孩子们陆续被家长接走,这时王建山才能歇歇。吃罢午饭,稍事休息后,王建山又开始进行下午的教学内容。
在临时教学点的花名册里,有48个孩子,但实际每天被学生家长送来上课的只有36个。随着临时教学点教学工作日益规范,班里每天都有新的孩子来上课。
下午放学,王建山要等最后一名孩子被家长接走,才能结束一天的教学工作。村民木沙江·库那洪来接儿子,见到王建山热情地与他握手。
“谢谢老师!”木沙江告诉王建山,儿子最近爱上学了,每天回家总是告诉家人新学的课程,能说些简单的汉语。作为孩子家长他感到很高兴,并表示对王建山的支教工作非常满意。
最后一名孩子离开教室后,王建山一天充实而辛劳的支教工作结束了。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自己离开临时教学点时,他所教的孩子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能尽快地融入到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