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菊:在帕米尔高原创造生命奇迹
原标题:在帕米尔高原创造生命奇迹

王远菊援疆一年,在帕米尔高原创造了不少生命奇迹。
王远菊是宝安区中心医院的妇产科医生,援疆一年,她克服高寒缺氧的恶劣条件,在死亡线上救活10余例生命,为当地医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8项,组织20多场专题讲座和病例讨论,利用业余时间义诊牧民500人次,创造了帕米尔高原的生命奇迹。
2015年3月,王远菊作为高端医疗人才调入宝安区,女儿刚刚办完转学手续的第二天,王远菊就背上行囊,随深圳援疆大部队前往帕米尔高原的塔县。
条件恶劣的塔县被喻为“生命的禁区”,王远菊很快感到不适:心悸闷气、头晕恶心、鼻子流血、夜晚反复难眠……但这些困难都浇灭不了王远菊的信念。
王远菊很快摸清塔县人民医院情况:深圳援建的医院大楼很气派,设备也很先进,但缺少技术人才,导致设备闲置多年。医院没有血库,没有病理科——这对于手术科室而言,等于缺胳膊少腿,难以开展工作。
于是,王远菊把自己当作全科医生,教塔县人民医院的医生看显微镜,组装B超仪器,教妇科医生看B超,用自己的所学以及在妇科工作中累积的经验,帮助当地医院培养出一支专业医疗队。
为了尽快开展工作,她和同事们一起,把零散的宫腔镜及阴道镜设备和器械都归整调试、能正常使用。医院检验科没有开展细胞病理学,王远菊就把自己的看片本领一点点传授给妇科医生和检验科的医生们,从最简单的取片、涂片、染色到阅片,每一个环节都手把手地教。
妇产科工作琐碎辛苦,而且疑难杂症不断,隐藏着不少风险。
有一次半夜急诊剖宫产手术,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胎粪,取出时四肢疲软,眼看孩子没有了呼吸和心跳,但更糟糕的是医院没有新生儿喉镜及气管插管。王远菊顾不上被传染的风险,口对口给孩子心肺复苏。孩子得救了。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对她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有位23岁产妇大出血,是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在没有血源的情况下,王远菊毅然决定手术,时刻守在病人床旁,密切关注各项生命指标,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直到凌晨符合血源送达……
塔县地理位置特殊,战略位置非同寻常,塔吉克牧民在护边工作中举足轻重。王远菊等援疆人员经常到乡下给牧民们巡诊。下乡意味着一路险途,没有网络信号,随时出现雪崩塌方,汽车时而穿行悬崖峭壁、时而颠簸于叶尔羌河的鹅卵石河床,随时都有翻车的危险。有的路段车辆无法通行,只能手提医疗设备行走。王远菊要么提着便携式B超设备,要么提着心电图机器,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轻微地活动都气喘,更别说负重行走了,王远菊却毫不示弱。
回到深圳,同事都说王远菊苍老了许多,头发也稀少了,但对于这段援疆经历,她总说收获了友谊、丰富了人生。
援疆结束,假期未休完,她就迫不及待地回到原单位上班了,继续投入到忙碌的临床工作中。了解到很多宫颈癌患者因为健康保健意识匮乏而耽误治疗,她就利用业余时间,主动义务宣传防治宫颈癌及乳腺癌知识。
不久前,王远菊再度奔赴塔县,联系科研项目,希望通过努力,寻找改变高原孕产妇营养状况的突破口,研发出合理的孕妇营养包,为高原地区的孕产妇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记者 陈震霖)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