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武警新疆总队王刚:热血利刃佑天山

2016-11-10 12:00:49来源: 新疆日报

打印 字号: T|T

王刚(右二)和战士们进行山地搜索训练(8月5日摄)。
    本报记者约提克尔·尼加提摄
    和平年代,反恐就是真正的战斗。在新疆的反恐战场,王刚出生入死,屡建奇功,被称为“永不卷刃的反恐尖刀”。25年的军旅生涯,他两次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2次三等功,2016年,荣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身经百战,却毫发无伤。不久前,记者在天山南麓的阿克苏见到了这位传奇人物。
    “跟着王刚一定打胜仗”
    今年44岁的王刚皮肤黝黑、中等个、平实而谦和,这位传说中的“英雄”甚至有几分木讷,战士们说:“只有在战场上,才能真正了解他。”
    他19岁入伍,从此再没离开过特战,参加过喀什、阿克苏地区每一场反恐战斗。每临险境,他必定冲锋在前。
    2001年早春,一伙暴恐分子施暴后,被围困在一个村子。王刚主动请战,带领6名特战队员冲进农舍,一进门便险遭一枚土制手榴弹的袭击。搜索到暴徒藏匿的房间后,王刚立刻让战士们卧倒,匍匐在地的他隔着门板,果断开枪,仅用12秒就结束了战斗。
战场最能考验军人的忠诚度,一个军人对使命的忠诚,在王刚看来,就是敢于担当,一切为了胜利。
    在2008年夏天的一场反恐战斗中,面对上万亩茂密幽深的玉米地,王刚果断下令:官兵手中的枪全部打开保险。正是这一正确决策,让特战队员刘志军为捕歼战斗的胜利打响了关键的第一枪。事后,有人问王刚,你不怕这样违规会被处理吗?王刚平静地说:“我非常清楚,但为了打赢这场战斗,我宁可被处分。”
    “战场上,干部不身先士卒,就没有感召力。”王刚说。每临危险关头,他总是用无声的行动发出战斗号令。
    2015年秋天的一天深夜,一伙暴恐分子袭击了天山深处的一家煤矿,随后暴徒又抢夺枪弹,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第二天早晨,王刚带着5位特战队员乘直升飞机,去执行合围任务。4000多米的山上风雪交加,直升飞机在山顶20米处盘旋。透过机窗,看到的是一眼望不到底的丛林深渊、悬崖峭壁,让人望而心惊。飞机找不到机降点,只能索降。舱门打开的瞬间,狂风卷着雪片猛冲进来,机舱里的空气瞬间凝滞。虽然平时进行过千百次的高楼飞身下训练,但在这4000多米的山顶索降,谁心里也没底。
    “你们看着,我先下!”话音未落,43岁的王刚已经第一个纵身跳出机舱。落地后,他全然不顾随时可能射过来的冷枪,死死抓住大绳,让战士们一个个平安着地。随后,特战队员和公安顺利会师,全歼了小树林中的小股暴徒。
    “一个团长,在生死关头能豁得出去,我们还怕什么。”90后战士刘阳说。他们并不知道,那天王刚的任务只是把战士们送达后乘机返回,和战士们一起战斗是他的临时决定。
    “跟着王刚,一定打胜仗。”许多战士这样对记者说。善谋打仗,让他常常出奇制胜。
    去年隆冬的一个上午,王刚突然接到命令:在东南方的山谷间发现了暴徒,迅速赶去增援。当时有多支部队围歼暴恐分子,王刚离目标5公里,并不是最近的,却第一个赶到。原来,听到枪响,他已准确地判断出交火的位置,对这一带山地早已了如指掌的王刚,挑选了最精悍的15名战士,扔下所有重负,以最快速度翻越了对面3800多米的雪山。
    在漏斗型的山谷中,穷途末路的暴徒在谷底,以松树林为掩护,垂死挣扎。王刚担任这场战斗的总指挥,他带领特战队员灵活运用战术,一举全歼了暴恐分子。
    他的“柔情”战士最懂
    他让暴恐分子闻风丧胆,却让战士们爱戴有加。王刚的“柔情”,战士最懂。
    2015年深秋时节,牧民在一条河边发现了暴徒行踪。小河在冰封的山谷中蜿蜒蛇行,一场大雨刚过,河流湍急、冰寒刺骨。王刚第一个蹚进过膝的河水。“脚一放到水里有如刀刺一般,然后迅速麻木失去知觉。”战士刘阳说。看到新兵段阳身体单薄,在河水中跌跌撞撞,第二次过河时,70后王刚背起了90后段阳;第三次过河,他依然背着段阳;再次过河,段阳坚决不让支队长再背,王刚便紧紧拉着他的手。这一天,王刚和战士们一起在山里走了十几公里,蹚了6条冰河,一天一夜,风餐露宿,战士们依然斗志冲天,在战斗中大获全胜。
    暴恐事件发生后,王刚带领战士在附近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的山里搜索,山间乱石林立,汽车很难开进。战斗初期,给养供应非常困难,战士们只能靠压缩饼干和雪水果腹。十几天下来,由于严重缺乏维生素,大家嘴上都起满了泡。一天,一位和他们一起作战的公安特侦队战士给了王刚一根胡萝卜,王刚立刻切成四段,分给了四位战士。战士们看看满嘴是泡的王刚,一个个红了眼圈,谁也不肯吃,王刚笑着说:“我是老特战队员了,身体比你们壮。”“这样的场面,我一辈子不会忘。跟着这样的指挥官,是莫大的荣幸。”90后战士朱伟对记者说。
    2015年深秋,在一个乡的牧场搜索时,晚上“很幸福”地找到了一个废弃的羊圈。羊圈四处漏风,王刚让体弱的新兵睡到里面最避风的地方,自己睡在门口。
    深夜,80后士官王永强站哨,“过堂风很冷,看着支队长一晚上蜷缩在风口,头发蓬乱,冻得瑟瑟发抖,让人看着心疼,更让我们肃然起敬。和他一起战斗,牺牲了也无悔。”王永强动情地说。
    无情未必真豪杰
    8月6日,记者来到王刚家里,看到阳台上挂着一件武警礼服,上面整整齐齐挂满了金灿灿的军功章。尽管,妻子对他的每一枚军功章都悉心保管,对丈夫的赫赫战功却所知甚少。“我到哪里执行任务,从来不会给妻子和儿子说。反恐战斗太危险了,不想他们天天提心吊胆。”王刚淡淡地说。
    结婚多年,夫妻俩一直是聚少离多。直到今年6月,妻子才调到同一个城市,一家人总算团圆了。即使这样,儿子也很难每天见到爸爸,因为王刚随时会接到突发任务。难得的休息日,王刚会下厨为妻儿做一桌可口的饭菜,那是一家人最温馨的时刻。
    作为军嫂,妻子渐渐习惯了丈夫在大年三十的不辞而别和长时间失联。2015年那场暴恐事件发生后,妻子担心年过不惑的丈夫再次冲到一线,可是当她想跟丈夫说句话时,王刚的手机已不在服务区。这一次失联竟然持续了50天。直到全歼暴徒后,她才终于接到了丈夫的电话:“我回家了。”
    尽管有妻子的理解,王刚仍然对家庭深怀愧疚。他对记者说,这辈子最深的遗憾是父母离世时,自己不在身边。
    王刚的父母都是阿克苏的农民。2010年7月,母亲病危住院,王刚正在参加比武,一家人谁也没有告诉他。几天后,母亲辞世时,手里还拿着他小时候的照片。王刚得到消息,立刻从喀什包车往家赶,第二天凌晨才到家,母亲已经被送进了殡仪馆。看到母亲的遗体,这个钢铁般坚强的男人默默无语,却躲进卫生间里失声恸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