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洲:吐故纳新,涵养新时代的好家风(河洛名家话家风)

王洲在查阅党史资料
王洲,1964年生于河南遂平,1986年从郑州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共洛阳市委党校工作至今。曾先后到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进修,现任中共洛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主任、副教授,是市级优秀专家、市级优秀教师,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党史党建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出版相关专著、论文等数十篇,其中10余篇优秀理论文章获省、市表彰。
【家风格言】
许多家庭的家风不是用文字总结出来的,上辈人的言行规范、言传身教,就是家风。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诚实守信、自立自强、感恩勤奋。
【家风故事】
王洲出生在驻马店市遂平县的一个农民之家。六七岁时,爷爷就去世了,他从奶奶口中听说不少爷爷的故事。爷爷早年参加抗日运动,常在外奔波,出门前反复交代奶奶“谁来要钱,谁来要粮食,一定要还给人家”,却从不说原因。抗战胜利后,奶奶才知道,那些钱、粮食是爷爷在抗战活动经费紧张时找人借的,怕自己牺牲了,欠下的账还不了。
新中国成立后,他爷爷先后在县公安局、县医院工作,因工作繁忙时常顾不上回家,父辈们是奶奶一个人带大的。在爷爷严格要求下,他父亲等兄弟姊妹5人自立自强,各自走上了工作岗位。
王洲的父亲曾在郑州电力系统工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回乡务农,长年在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王洲兄妹4人从小在农村长大,但父亲一直要求他们勤奋学习、明理上进,“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常挂在父亲嘴边。
“我考上郑州大学,父亲很高兴。父亲说学历史好,毕业后可以研究历史,教育后人。”王洲说,大学毕业后选择分配单位时,他为实现父亲的愿望选择了教师岗位。
在王洲的印象中,父亲年轻时就经常咳嗽,上了年纪后咳嗽加重甚至不能呼吸,要忍受巨大的痛苦。2014年,父亲去世,临终前嘱托家人丧事简办,不给组织找麻烦。
“你爸年轻时出力大啊!”在父亲丧礼上,几位村里的老人说。王洲这才知道,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淮河防洪治理工程量巨大,各村都要“上河工”,父亲带头坚守在工地上,就是那段时间父亲落下肺病。几十年间,他从未听到父亲抱怨过。
“因职业关系,我一直是一个家风建设的宣传者,也愿意做家风建设的促进者。”王洲说,他在对干部教育开设专题课时,把家风家教家训纳入其中,使党员干部对此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他还受邀到多家单位作家风讲座,为大家阐述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在上一辈的言传身教下,王洲的女儿自立自强,目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研究生,诚实守信、勤俭好学、与人为善、心存感恩在她的身上继续传承。
【我眼中的好家风】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些流传至今的家规、家训值得借鉴。比如,理学大家朱熹所作的《朱子家训》仅三四百字,却从修身、齐家、守正、崇文、尚德、择友等方面完整地阐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焦裕禄是党员干部的楷模,他也是个热爱家庭的平常人。焦裕禄的女儿回忆,父亲会唱歌、爱唱京剧,二胡拉得好,篮球也打得很好。焦裕禄最喜欢一家人团聚的气氛,尽管因工作繁忙,他在家的时间少之又少,但只要一回家,孩子们就一拥而上。腿上坐一个,背上驮一个,脖子上挂一个,这样的场景,成了儿女们对父亲最温馨的记忆。他对子女们很慈爱,但要求严格、不放纵,不搞任何特殊化。
【家风建言】
中国人讲家国情怀,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基础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家风建设,说到底就是提高人的人文素养。当下,时代进步和社会变革的脚步不断加快,有人说不再需要家风,这是错误的。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吐故纳新,涵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家风建设,党员干部要起带头作用,这不仅是开展工作的需要。我从事干部教育和培训已有31年,其间发现一些能力卓越、表现优秀的干部因没有处理好家庭、亲情的关系而做出违法违纪的行为,追根溯源就是没有认识到家风的重要,没有开展家风建设。(洛阳日报记者 郭宁康 实习生 刘岩峰 文/图)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