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蔬菜“能人”王登华 扬名京城 反哺家乡

2017-02-16 10:05:55来源:聊城日报 

打印 字号: T|T
    “老三老三响当当,早在北京美名扬,致富不忘咱老乡,回乡建棚富八方……”2月4日,在茌平县冯屯镇业屯村宝华蔬菜种销合作社,种植户朱大爷一边从棚里向外送运西葫芦,一面在三轮车上为老板王登华唱起“赞歌”。
  45岁的王登华曾在德州、北京等地搞蔬菜批发近30年。他诚信经营,销售的蔬菜品质好、价格低,且菜品供应“不断档”,慢慢在京城打响了“王老三”的名号。蔬菜批发事业如日中天,生活富裕的王登华却做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返乡再创业。他回到农村老家,几乎倾尽所有积蓄,在家乡建起20多个蔬菜大棚搞种植实验,并成立了合作社,立志带领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路。(文/图 本报记者 叶晨雯 本报通讯员 刘明明)
  打响名号 心系家乡
  “在北京几大蔬菜批发市场,一提‘王老三’没有不知道的。”王登华自豪地笑着说。初中毕业后,王登华常年在外,搞蔬菜批发销售。除了做好日常的蔬菜批发,他不怕苦,不怕累,一有空就前往德州联系供货农户,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德州签订了供销协议,有500多个棚的鲜特蔬菜为他供货,年销售额过百万元。
  30年的打拼,让王登华摸清了蔬菜批发市场的“门路”,然而这并不能使他满足。“如今,我的生活富裕了,可家乡的亲人日子并不好过,也没有致富的路子,我就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回家干一番事业。”王登华告诉记者,这是他决定回家种棚,自产自销蔬菜的最主要的原因。于是,2015年6月他离京返乡,踏上了新的征程。
  同年12月11日,王登华注册成立了茌平县宝华蔬菜种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占地80亩,投入资金约80万。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合作社吸收了5名成员,注资500万元,新建大棚50余个,占地300多亩。
  更新技术 创立品牌
  “不管什么蔬菜品种,市场上都欢迎生态健康菜。”有着多年销售经验的王登华从开始建棚就“瞄准”最先进的种植技术,直奔绿色生态主题。
  在合作社的种植基地,成排的新建大棚全部高标准建设。“运用先进的技术不仅能提升蔬菜的品质,也能节约人工,管理40多个大棚仅需20个工人。西葫芦一年能结7个月的果,合作社年产蔬菜达800万斤。”王登华介绍说,为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他从寿光请来懂行的“师傅”专门指点,汲取先进的蔬菜种植知识。
  王登华要求合作社的种植全部施用绿色农家肥,不使用催熟剂,确保蔬菜蔬菜无公害的品质。经过辛勤劳动,大棚收入有了明显提高。“随摘随卖,上午摘的菜下午就能到北京,不愁卖。”去年,王登华申请了“王宝华”商标,并把“王老三蔬菜”外包装申请了国家专利,每棚蔬菜年收入约8到9万元。下一步,他计划申请绿色蔬菜品牌认证。
  乐助乡邻 回报桑梓
  “没有王登华就没有我们的大棚。”业屯的大棚种植户颇有感触地说。开始建设蔬菜大棚时,村民都不敢尝试种植,他率先试验做出表率。其他村民由于没有经验,他就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传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有的村民没有蔬菜种植经验,他就主动登门,手把手地教。
  “合作社建起来了,村里很多人都在合作社离找到了活。”王登华说,当初回家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乡亲的生活有所改善,如今,村民在合作社有了不错的收成,农忙时还能给村里年长的妇女提供打零工的岗位,这令他十分欣慰。
  谈及今后的发展,王登华十分乐观。他希望五年内能建立蔬菜产业基地,创出自己的品牌,实现种植规模和销售收入翻番的目标。
相关文章